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再论南社     
学术界一般惯称南社为"革命的文学团体",这不仅未能揭示南社的文化特征和历史特征,也未反映出南社的近代性及其复杂性.本文在对南社思想政治基础、文化倾向和组织形态全方位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表述:"南社,是20世纪初以民主革命启蒙思想宣传家、文学家为中坚,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共同政治基础,以振起国魂、弘扬国粹为主导文化思想的,全国性、近代性文学和文化社团."南社是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两方面作用的产物,其创始人和中坚都是较早接受近代思想的先觉者,进而成为以传播民主主义、民族主义为己任的觉民者、宣传家;但众多成员觉悟程度不一,在反清目标上一致,而对建立民国后的政治取向和文化期待不尽相同,伏下了分化的根源.南社主张振起国魂,即唤起国民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改造国民品质;同时主张存国学以寄国魂,吸收外来学说而不"醉心"依从,以光大复兴中国文化.肯定"国粹"即优秀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世界地位,包含提高民族自信心与爱国热情,而在传统影响仍很牢固的情况下强调"保存",又掺入妨碍革新的保守性,代表了中国文化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南社集中了当时全国各界一代文化精英,组织运作已初具近代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近代性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文化人社团.  相似文献   

2.
南社是清末民初一个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团体,成员众多,诗学观也很复杂,以柳亚子为代表的一派严厉批判以陈三立和郑孝胥为代表的同光派,引起了高旭、姚锡钧等人的强烈不满,进而导致了南社的分裂。本文首先从史的角度勾勒了南社内部由于对同光派的不同态度而导致矛盾的积累与爆发的全过程,进而探讨政治正确与文学成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政治保守而否认他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南社     
鲁迅一生中曾参加和关注许多革命组织与文学团体,南社即其一有代表性的文学社团。南社成员与鲁迅曾有相同或相似的追求或经历,他们的文学创作亦异同互现。南社社员在辛亥革命时用血与笔对满清与军阀作了不懈的斗争,写下了光彩的一页。"五四"后,一部分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抱残守缺,未能突破自身局限而被历史所淘汰。鲁迅亦来自旧营垒,且与众多南社社员交往密切,却并不固步自封,而是勇于解剖自己,善于总结经验,超越旧我,与时俱进。同时,他对南社的评价也颇恰当,一语中的。  相似文献   

4.
南社成立于一九○九年十一月。它是辛亥革命前夕被认为“应和同盟会而起的文字研究机关”,甚至竟有称之为同盟会的“宣传部”者。参加南社的成员多是倾向革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许多是同盟会会员,他们既是诗人、作家,也是革命家。南社的宗旨是利用文学鼓吹革命,使文学直接为革命服务,它的革命目的是驱除鞑虏,推翻清朝统治者,恢复“汉官威仪”,提倡民族气节,所谓“振唐音而不忘本”,这是一种民族革命性质的主张。南社的首领之一柳亚子在该社成立的第一次雅集时,就无限慨叹地说:“盖自社事零替以来,三百年无此盛事矣!”指的是自从明末复社亡散以后,再经清  相似文献   

5.
陈去病(1874年—1933年),1874年农历七月初一子时生于苏州娄门内庆林桥,原名庆林,字柏儒,号巢南别署佩忍、炳倩、垂虹亭长等。父亲早亡,他是遗腹子,从小由母亲管教。青少年时代的陈去病,正值帝国主义列强不断入侵,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强烈的爱国热情,使他以弱冠之年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6.
南社的词创作在清末民初的文坛有相当影响,而他们的史词则更值得注意。南社史词的焦点集中在对历史的感触、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忧虑,这种以"觉世"为目的的文学,尽管有的从单纯的文学角度来看似乎价值不高,但是这些对于认识当时社会的立体影像,仍然具有重要的词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社学术向称杰出,然对此进行研究者甚少,至于对南社文章学进行研究者就更少。本文先考述其文章学论著及其文章写作之新变,以彰显南社在现代文章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进而揭示南社诸子在二十世纪学术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1909年11月,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人发起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南社,在苏州宣告诞生。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的宗仰上人(俗姓黄,自署乌目山僧).是否为南社社员,似乎已定论无疑。据郑逸梅《南社丛谈》提到:“南社有四个和尚.即半路出家的李叔同、酒肉和尚铁禅、半僧半俗的乌目山僧黄宗仰、出家还俗的革命和尚苏曼殊。”(见该书第173页)有人基此断定,宗仰是年应柳亚子特邀加入南社。但据笔者近年留心稽考,此说似不属实。  相似文献   

9.
在上个世纪初南社内部的唐宋诗之争中,姚鹓雏明确反对以宗唐宗宋区分诗之高下,提出“分唐界宋,固为无当”,认为诗家应兼容并蓄,转益多师,诗学观念十分通达。在其《止观室诗话》《赭玉尺楼诗话》《生春水簃诗话》等诗话中,姚鹓雏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诗歌创作的基本法则,强调有为而作的创作理念,并将“化境”“韵味”“新意”等综合作为诗歌品评的标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诗歌评论体系。同时,姚鹓雏还在诗话中摘录了一些当时尚未刊于世的作品,具有较为珍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南社社友王葆桢的相关诗文,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社会风貌,也为考订王氏生平若干问题提供了材料。其《南洋劝业会杂咏》以诗存史,以杂咏加注的形式,全面生动地记录了中国第一届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的各项成果,对于考察南社在近代文化建设方面的贡献具有典型意义,应该引起地方文化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南社这个一度英气勃勃、声华颇盛的革命团体,之所以会在五四运动后无可逆转地风流云散,固然可归因于他们所倾心的革命目标相对狭隘,同时,也与他们自身的文化心态、认知思维模式颇有干系。由于南社社员普遍缺乏一种文化更新和重塑自我的自觉,故而既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世界的意识形态精华,也不能对民族文化作出科学的继承与扬弃,进而使中西之学在双向的认同中达到结构上的整合。正是缘于以上诸因,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无法作出有力的回应。只有对此深入探究,才能对南社后期的分化、衰落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南社不仅是一个革命社团、学社团,同时也是一个学术研究社团,在近代学术研究的转型过程中扮演了重发角色。仅就词学研究而言,南社诸子中有不少词人及从事词学研究,留下了相当丰富的词学论。  相似文献   

13.
阮式(字梦桃),辛亥革命的杰出英烈,山阳(淮安旧称)光复的重要领导人,南社社友,与周实相颌颃,时号周、阮.1911年11月17日二人同被清山阳县令姚荣泽谋杀.周饮七弹毙命,阮遭剖腹刳肠,喋血魁星楼下.周、阮惨案一时震惊淮扬,波及孙中山、袁世凯两任临时大总统.  相似文献   

14.
南社词在中国词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词学的“最后辉煌”。南社处于新旧文学观念激烈碰撞的时代,其词学创作不仅有重传统的一面,也有革新一面。对词境的开拓即为其“新变”之一。南社诸子承担起了“词界革命”的重任,他们对词境的拓展主要表现在新思想的抒写与新题材的表达两个方面。这是最值得我们深入探究者。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女性作家作品辈出,南社成员陈家庆为其中的佼佼者。她师从曲词大师,接受正规大学教育,先后加入同盟会、南社,具有革命意识,其诗词创作成绩斐然。与词人生活经历相关,其词作或直陈时事,慷慨激昂;或登览怀古,抒故国之思,苍凉悲壮;或题图赠友,细腻温婉,抒高洁品格。可贵的是,碧湘词均为词人三十岁前所作,词境之壮阔,词意之深远,"胸次不凡"([1]),"不做旖旎儿女语"([1]),"不做旖旎儿女语"([2]),直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女性作家作品辈出,南社成员陈家庆为其中的佼佼者。她师从曲词大师,接受正规大学教育,先后加入同盟会、南社,具有革命意识,其诗词创作成绩斐然。与词人生活经历相关,其词作或直陈时事,慷慨激昂;或登览怀古,抒故国之思,苍凉悲壮;或题图赠友,细腻温婉,抒高洁品格。可贵的是,碧湘词均为词人三十岁前所作,词境之壮阔,词意之深远,胸次不凡~([1]),不做旖旎儿女语~([2]),直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  相似文献   

17.
文学团体南社创作的"革命文学"作品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的舆论宣传、思想启蒙中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在之后保卫胜利果实的斗争中同样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一团体不仅创作了具有较强的批判力、号召力的战斗檄文,而且其中不少有识之士在辛亥革命反满反专制斗争过程中献出了宝贵生命,文学团体南社在思想战线、革命战线都与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保持了较高的同步性,激励越来越多的人为辛亥革命不断奋斗,推动近现代中国的民族民主建设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18.
柳亚子将南社活动的史料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他犹如南社的太史一样,尽可能地将南社的片纸只字搜集保存起来。辛亥革命后,他又收拾烈士遗文,提玄钩隐,评价南社社员的文字成就。南社解体后,仍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品评、题叙南社诗文集,特别是对最能代表南社文学成就的苏曼殊和林庚白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菽庄吟社与上海南社在发展规模、存续时间、创作成就、声势影响等方面均旗鼓相当;然而,由于它们各自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人员构成及态度倾向各异,社团宗旨、革命要求、文化取向、诗学传承迥别,加上组织形式、运作机制、经费来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二者最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风貌。从本质上讲,上海南社是清末民初反清排满的民族主义革命文学社团,菽庄吟社则是日据台湾时期抗日复台的爱国流亡文学社团,分别蕴含特定的社会内涵和独特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