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形势与政策”课开设以来,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各高校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大都是以讲形势和热点问题为主,课程内容变动性较大,教材适用时间都很短。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建设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意见,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强 ,课程内容变动性大 ,教学资料相对滞后 ,教学行为不够规范 ,教学思想难以定位 ,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为提高其教学实效 ,笔者认为 ,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牢牢把握四个侧重点。  一、在教学依据上 ,侧重其科学性  必须指出 ,“形势与政策”课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 ,但并不意味着“形势与政策”课无教学依据 ,无章可循。“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 :其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其实践依据是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客观局势 ,即初级阶段的现实基础、改革开…  相似文献   

3.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重要而又具有特殊性的课程。为了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当前,要进一步提高对它的认识,明确它的学科定位和特点,搞好教学要点、教材和学科建设。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是建设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前提1.提高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的认识。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思想重视不够、教师配备不专业、教材编写不统一、教学管理不规范、教学模式不灵活等问题。针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对“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改革创新,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稳定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专业优势;加强教材建设,做到固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加强教学管理,规范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鲜活性;建立课程实践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在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矛盾,一是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与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二是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与授受对象的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三是统编教材的滞后性与现实形势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改革、创新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构建四位一体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具有导向性和实践性交织、变动性和稳定性并存、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三个基本特点。“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包括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基本原理、基本形势与政策、时事热点解析、时政与成才四个要素。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师资队伍多元化,管理体制网络化,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重要而又具有特殊性的课程。为了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当前 ,要进一步提高对它的认识 ,明确它的学科定位和特点 ,搞好教学要点、教材和学科建设。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是建设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前提1 提高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目的的认识。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及时代背景 ,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珍惜和维护国家、社会和学校的稳定 ,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袭 ,从而…  相似文献   

8.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我们多年来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应从内容、要求、师资等方面来把握这门课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应把握“形势与政策”课三个特点一是现实性。“形势与政策”课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确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观的形成、发展和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规律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形势”和“政策”两个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是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一门专业的“形势学”与“政策学”;课程内容体系应反映课程自身的特点和研究规律,而不是对其他相关课程内容的机械相加和任意拼凑。  相似文献   

10.
李英  甘巍 《科教导刊》2023,(22):125-127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课战线长、内容变动性大、社会关注度高,增加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难度。为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果,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作用,有必要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路径进行探讨。为了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针对性,更好地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作用,文章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四位一体”教学改革具有“三注重”的创新点,在此基础上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打造了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了全链式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问题为核心的PBL教学方法,因其独有的模式特点,成为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全新教学方式。本文从PBL教学方式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实施流程、教师与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如何有效评价“形势与政策”课中PBL教学效果等角度,深入探讨了PBL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形势与政策观。本文在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行改革的建议中提出坚持“一个核心”和“三个结合”,以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形势与政策”课多维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动态性、政策性、时效性、针对性等特点。要实现该课的实效性,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抓住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努力建构新时期“形势与政策”课多维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不规范直接影响了其实效性.因此,实现高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可以从建立规范化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手段的规范化、建立规范化的师资队伍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5.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05方案实施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情况差异很大,引发的争论也很大。由于课程自身的特殊性等原因,“形势与政策”课边缘化的倾向很明显,操作中也存在着几大矛盾(课时与学分的矛盾、专职与兼职的矛盾、备课与上课的矛盾)。要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至少可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课程规范化建设;二是努力探索课程的学科支撑,以此促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建立思政课专任教学机构与宣传系统、学工系统(思政课专任教师与党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石珉 《文教资料》2010,(32):184-186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内容设置要符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功能与特点的要求.以国家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指导.做到“三个统一”与“四个结合”.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孙波  王伟莉 《文教资料》2005,(36):10-11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该课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在教材建设、队伍建设、管理体制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加强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入手,对加强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丰富性与广泛性、思想性与知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并存的特点。把握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采取以讲授法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法,形成以课堂学习考核与课外实践成果综合考量的成绩评定机制,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形势与政策”课是保证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制度等方面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质量和效果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能促进课程发展,提高教学实效,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设计脱离学生生活、教学内容未与学生发展同步、教学方式未能顺应时代发展、教材使用缺乏时效性与多样性问题。需要从实现教学设计生活化、确保教学内容同步化、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实现教材使用科学化方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