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是一种经历,只有当经历提升为经验时,学习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人们的经历是有限期的,但只要我们愿意对知识进行再认识,对思维的认识进行反思,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探究,就可以从这有限的经历中提炼出许多的经验来.引导学生反思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带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灵敏性,引起学生对思维本质的重视,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自主化,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不断追求的发展目标。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再发现”、“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经过认真地实践与细致地调查,笔者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并总结出相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反思能力的现状调查 长期以来,教师们比较忽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课堂学习过于重视学习内容而忽视学习行为,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多数学生在思考复杂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独立地认识自己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笔者随机抽取本校不同年级100名小学生进行了数学学习自我反思意识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 数学的概念、性质和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是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的最好材料,如何运用这些最好的材料、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去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寻找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某个知识难点最近的知识或经验作为“固着点”,以实现对新知识的顺应或同化,并能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经历、认识所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上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有展开思维。张扬思维的多元化,方能实现知识与智慧、能力同步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创设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探索思考的过程,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数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数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增强思维的发散和集中,使学生在合适的活动空间里,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外部信息,整合加工处理后,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拓展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中,并逐步向“理性认识”过渡.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的价值不在于模仿而在于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数学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是一个照程序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下,经历数学活动,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不断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进行自我建构的数学化过程。因此,学生的数学思维就是在这种不断补充、重组、提升中建构并走向深刻。一、从生活经验的浅层中走向思维深刻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读懂学生的想法,暴露学生的弱点,巧借错误资源,把握数学  相似文献   

7.
金其先 《小学生》2010,(4):15-16
1评价的基本概念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数学学习;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同时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改变学生种种不良的课堂习惯,去品味数学的精神文化,才能促使学生有机会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那么,如何提高学习数学课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9.
反思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反思能力是近年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一个课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则把“反思”这一教学理念提高到了应有的高度,强调反思“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同时提出,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教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元认知是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认知,其实质是主体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有关自己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的知识,具有对自己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的控制能力,即学生应具有元认知能力,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适当的数学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和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我们提出了在初中阶段进行元认知数学教学的设想,即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为突破口,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40):81-82
众所周知,学习是一种经历。在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经历获取经验,才可以实现学习的价值。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会学习。要想解决此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认知、自主判断学习,将学习经历转化为学习经验。实现如此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发展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文章以小学数学科学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反思是指数学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即教师借助数学课程理念、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策略来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经验进行思考,从而改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完善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1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班级是初一(18)班,经历了大半年的初中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而且本班学生,好奇心强,自我发展的欲望强,对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生的数学的活动经验是在学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它是一种认识的过程,是经历。是个体对自己以往经历的数学活动在认知方面自觉或不自觉的感性概括,是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的过程,从而积累观察、操作、猜想、归纳、推广等活动经验,是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过程。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呢?一、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  相似文献   

15.
王清宇 《云南教育》2005,(20):33-34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的过程,也是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还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对已学的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织、编码和提炼,主动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整理知识的经验和方法,体验数学知识内蕴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情感,养成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优化解题思维,培养学生解题的方向性、目标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要善于解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数学就是在于会解题,数学教学就是以解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主动地运用“方向性、目标性”,不断地自动调整思维的角度、化简变形的方向,避免盲目的思维,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特别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真正有效地实现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和意义.从心理学原理出发,解题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而思维的目的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没有目标就没有思维.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注意使问题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强化学生对思维活动的调控、优化,培养学生强烈的方向性、目标性解题意识.本文通过几道例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邓小忠 《广东教育》2006,(12):37-38
课堂提问是教师把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转化为问题,通过教学双边交流、互动、传递、反馈,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教学手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课堂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提问定位为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学习由知识经验的输入变为知识在自己经验中的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8.
达世兰 《农村教育》2005,(11):56-56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具体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经历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学实验是为了探究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结论,而进行的某种操作、试验或思维活动,是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实验获得经验,逐步建构并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实验的过程,不仅能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探索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堂中的认知线索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问题的提出 重视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实施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通过适当的途径建立自己的认知活动线索,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心理价值.所谓认知线索,指的是学习场景中学习环境、学习者和学习对象的综合体——学习活动随着时间的变化过程,是学习活动的主线.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对信息的加工线索将直接影响以后对信息的提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线索并进行精细加工,学习过程就会产生自我参照效应,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今后对这些知识的回忆就越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