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0年11月22日,澳门发行S011《玉石装饰品》邮票,全套4枚,内容分别是“白玉凤”“白玉勾连云纹扳指”“龙凤形玉佩”“龙形玉璜”,但邮票上并未标注它们的历史年代。《澳门邮票目录》(2016年陀乾秋编著)也无相关信息。经过作者查考,现已确知邮票上的白玉勾连云纹扳指(见图)为战国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并定名为“战国·白玉勾连云纹玉韘”。  相似文献   

2.
一、剪纸工艺小史剪纸是用镂空透雕来创造美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对镂空透雕美的追求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豆足部及周代的铜带饰、战国的银箔镂空刻花弧形装饰物、透雕玉璜等器物上。1966年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的一件  相似文献   

3.
杨玉彬 《收藏界》2012,(10):38-42
战国是古代玉璜发展繁荣的一个高峰期,较春秋时期同类器浑圆紧凑的造型和"繁密铺陈,柔和缠绵,稳静而版式化"的构图风格而言,战国玉璜造型则生动多变,棱角刚劲有力,构图活泼奇巧,充盈着强烈的动感与生机。此期制玉工匠推陈出新,创造出一大批"出廓型"、"镂空透雕  相似文献   

4.
名家赏玉     
西汉龙凤纹佩(一对)黄玉长17厘米宽7厘米设计巧夺天工,雕功鬼斧神工,龙凤纹呈“S”型,龙前叼一凤,龙尾雕一凤首,凤首衔鱼。采用镂空、减地、打洼、线刻多种复杂技法,精雕细琢,一丝不苟,而且巧妙利用玉的自然颜色留出对称颜色。此种对称巧色战国及汉代最为流行,是一对极其难得的汉代古玉。  相似文献   

5.
杨玉彬 《收藏界》2012,(12):47-49
汉代玉璜的形制、纹饰与雕琢工艺技法,直接从战国同类器中沿袭、衍变而出,两者前承后续关系明晰而共性颇多,因故研究者论及古代玉璜发展演变史多将其归入一个大类并说。汉代玉璜的特征及其兴衰演变轨迹,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叙述。西汉早期的玉璜,出土数量多、形制庞杂、制作精细,与战国中晚期玉璜的  相似文献   

6.
雁子 《收藏界》2012,(4):120-122
2012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播出一个专题节目——《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看后令人振奋。这个2000多年前的宝贝至今看起来依然高雅绝伦、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中国古人的智慧和灵气。“铜犀尊高34.4厘米,长57.8厘米,重13.3公斤。犀牛肥腯健壮,昂首伫立,貌极雄伟。遍体嵌金作流云纹,间以金丝毫毛。  相似文献   

7.
杨玉彬 《收藏界》2012,(9):33-38
经春秋一代数百年物质与技术条件的丰厚积累,到了社会剧烈变革、生产力迅速发展进步、思想文化繁荣活跃的战国时期,玉璜制作与使用也步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繁荣的高峰阶段。较前代同类器而言,战国玉璜的形制与艺术风格均发生了剧烈变化,不仅数量众多、形制繁杂、流播地域更为广泛,还出现了出廓式、镂空式、层叠式、分节套合式等诸多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崭新品种。以下依据形制与纹饰图式的区别,将常见的战国玉璜(珩)大致分作以下几类。出廓式玉璜  相似文献   

8.
王长启  唐龙 《收藏》2001,(7):51-53
1980年,在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北医疗设备厂发掘了一批古墓葬,其中170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两件玉镂雕螭纹碟(She音射)形佩。两件略有差别,均为青玉,雕刻精巧,器形怪异。其一鸡心形片,上尖下圆,中有圆孔,一面下凹,另一面上凹,周围阴刻卷云纹,在周廓外上部与左右分别镂雕云纹。长7.1厘米,宽4。4厘米,厚0。4厘米(图1)。另一件也是鸡心形,周围刻云纹,长4.4厘米,宽3.8厘米,厚0.3厘米(图2)。同时还出土玉质与水晶印,共4方,其中两方刻“陈请士”篆书3字。据墓葬形制、棺椁、随葬品及周围墓葬分析,此墓属西汉早期中层官吏或富民墓葬。玉镂雕螭纹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06,(12)
西晋·龙车凤辇玉雕西汉至六朝时代宫廷宝物,三连环套形,长8.5厘米,宽7.3厘米,玉件两边的厚度是0.1厘米,中间玉环的厚度是0.6厘米,硬度是6.5。这块玉雕刻的纹饰很美,图案是龙、凤,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宋代·卧狮供石  相似文献   

10.
李建廷 《收藏》2010,(8):96-97
本人收藏三面双龙镜,据卖家说,其中的一面出自朝鲜,另外两面出自吉林和黑龙江。第一面双龙镜直径23.3厘米,镜缘厚0.85厘米,重1255克(图1)。第二面直径23.2厘米,镜缘厚0.7厘米,重1150克(图2);第三面直径23.5厘米,镜缘厚0.8厘米,重量1350克。  相似文献   

11.
杨玉彬 《收藏界》2013,(1):30-32
(接上期)西汉中期玉璜西汉中期玉璜不仅数量众多,流播地域亦十分广泛,表明此期已经步入汉代玉璜制作与使用的繁盛阶段,同时玉璜的形制、纹饰较西汉早期亦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西汉中期,早期流传下来的双首合体龙形玉璜仍继续流行。江苏徐州铜山县小龟山汉墓出土的双首合体龙形璜(图12),体扁平弧形,两端龙首末端平齐,龙嘴微张,舌内卷,上、下吻宽度相同,杏仁眼,眼睑向左右两侧外出细阴线眼尾纹,耳后竖,耳下部雕琢一束细阴刻绞丝弦纹鬃毛,龙身雕琢精整疏朗的谷纹,外有凸弦纹边阑。本式璜标本还见于河北定县八  相似文献   

12.
沈华友 《收藏界》2011,(12):126-127
粉彩双龙捧寿盘.高9.7厘米.口径51.7厘米.底径29.6幢米,软彩绘画。  相似文献   

13.
李建廷 《收藏》2010,(10):81-82
在种类繁多、铸造精美的战国铜镜中,镂空复合镜以其独特的形制、瑰丽的纹饰、精湛的铸造技术和高超的复合工艺而成为战国镜中之翘楚。所谓复合镜,是指镜面和镜背经分别铸造后合成。而所谓镂空是指镜背上的纹饰是镂空的,是战国复合镜的镜背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全民  王久刚  王磊 《收藏》2008,(5):62-67
●西汉原始青瓷水波纹双耳壶 与上述青瓷瓿同出。口径14.1厘米,高33.9厘米(图2)。喇叭口,长颈,圆鼓腹,内圈足。肩部对称粘附双竖耳,耳上方堆贴云纹,下附圆环。口上缘和颈下篦划水波纹,肩腹部粘贴有3道细扁泥条纹带,其上分别划两条凹弦纹。器身旋出多重瓦棱纹。青绿釉,喇叭口内施釉,内腹无釉,外施釉从颈下开始至腹中部,  相似文献   

15.
李正平 《收藏界》2010,(10):114-115
十一、琥珀杯(图11)高约7.5厘米。杯作象首形,象鼻,牙,耳、目毕具,再攀附三条螭龙,皆镂空高浮雕,雕艺不凡。血珀雕成,质地轻巧,年久外色变黑,内色依然殷红。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2,(7):190
作品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中国的三大九龙壁。北京故宫、北京北海、山西大同的九龙壁为中国龙壁之最。其主色调分别寓意:黄色(故宫)"黄袍加身";蓝色(北海)"四海升平"、红色(大同)"鸿运当头"。"玖龙熏"高38厘米,分为头、盖、颈、身、足、底六部分。头部双龙戏珠,火焰宝珠用珍贵的红色玛瑙镶嵌,象征红红火火的日子子蒸蒸(争争)日上。双龙全部鎏金,纯手工打造,栩栩如生,构思巧妙精绝。盖部三条活灵活现的水中蛟龙,寓意三元聚首。颈部上边用云纹搭配,下部用纯手工錾雕工艺,錾雕出5对双龙对珠,五福临门。共计10条龙,寓意幸福生活十全十美。胸部底色由泰  相似文献   

17.
《收藏界》2006,(6)
法国19世纪铜鎏金哥特式教堂钟高46.6厘米成交价:RMB 198,000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日期:2005-06-20●点评:钟盘镂空,刻度为罗马数字,哥特式教堂门柱上人物彩雕,教堂尖顶上设钟楼,内悬小挂钟,以经线传动打点。此钟设计巧妙,与表现主题完美结合,加之通体鎏金,镂空门窗内衬红色天鹅绒,富丽堂皇,倍显此钟珍贵。  相似文献   

18.
王永彪 《收藏》2008,(2):104-104
湖南省汉寿县于近年出土了一批东汉金银器,其中几枚金银饼极为罕见,现公诸同好。镂空龙纹金饼 直径6.3厘米,厚1.8厘米,重244克。表面隆起,镂空,中心雕一铜钱纹,周围雕有两条龙,龙身刻有纹饰。底部内凹,铸有鳞片状纹饰(图1)。  相似文献   

19.
杨玉彬 《收藏界》2013,(2):26-28
西汉晚期玉璜沿袭中期同类器的风格特征,但从已发现的实物标本看,已呈数量骤然减少、质量逐渐下降、形制纹饰更加简约粗制的趋势,表明这一时期玉璜的制作与流播巳从西汉中期的繁荣兴盛阶段急剧转入衰弱期。由于制作不精,许多器物巳失去了西汉中期玉璜形制纹饰简约传神、朴实生动的风采神韵而显得机械呆板。  相似文献   

20.
说“钫”     
贾文忠 《收藏界》2013,(12):108-109
海外回流西汉带盖双铺首铜钫(fāng),方体大口宽肩式,带盖盖面上有四钮,钮上端作角形,器最大处在腹部,两铺首衔环,四壁内削,圈足斜撇。通高42厘米,腹宽22厘米,底座宽13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