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魏鑫 《考试周刊》2014,(63):153-154
高校困难群体毕业生是就业弱势群体,他们能否充分就业对于高校持续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通过政府、社会、高校多方共同努力,为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对高校困难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高校由于地域的劣势,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面临着巨大困难,本文从挖掘专业特点、服务弱势群体、联合边区高校、积极主动出击、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能力培养等方面对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校园中存在的就业困难大学生群体问题显得突出而典型。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离不开配套的组织措施、到位的关怀帮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更是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帮扶体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试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弱势群体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弱势群体主要包括经济弱势群体、学业弱势群体、生理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性别弱势群体等。要坚持以人为本,政府、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弱势群体的就业更加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无论是毕业生自己还是高等学校、企业、政府等都应该积极寻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使高校毕业生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霞 《文教资料》2009,(9):217-219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则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焦点和难点,这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联系当前形势分析了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并从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出发,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若干对策,以努力解决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所遭遇的弱势群体的尴尬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和帮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就业困难群体的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就城镇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三类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应时代形式且具有可行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8.
席瑾 《教书育人》2009,(9):96-97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近600万,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仅占新增岗位的22%。加之2008年的未就业毕业生,预计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50万以上。社会有效需求与毕业生规模增长速度的差异较大,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空前严重。这对于本身就属于弱势群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9.
王鹏飞 《考试周刊》2012,(33):165-166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和社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而高校贫困生作为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贫困生就业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影响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因素,对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对策进行了相应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娄玉珍 《文教资料》2011,(35):173-174
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群体,需要政府建立就业援助制度,构建就业援助的良性运作机制,给予他们全方位、切实有效的援助和扶持,这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高校"双困生"是目前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经济状况、就业技能、就业观念、性格、就业政策上都处于弱势。属于家庭经济、就业都困难的学生。针对"双困生"面临的问题,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等教育人才,政府和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政策、设计相关课程有针对性的关怀就业弱势群体,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加,同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也迅速增长。但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70%左右,有64万人处于待就业状态,而2004年这一群体则达到了75万人。在无法实现初次就业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就业弱势群体,即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容易或已经遭遇挫折和困难的人群,而女大学毕业生是就业弱势群体的主要部分。由于无法享受平等就业机会和待遇,就业率低下,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一、女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现状随着高校几年的连续扩招,女大学生的人数所占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资源是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部分,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多,高校就业工作已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关心的大事。做好高校就业工作,对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毕业生中存在的诸如学业、心理等问题的学生,是一个必须得到重视的“弱势群体”。做好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工作,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高校学生工作的稳定和高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毕业生弱势群体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就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也应运而生。但是高校就业见习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权益得不到充分维护,影响了高校就业见习工作的实际成效。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过程中权益受损的现象和原因,探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权利维护的路径,对于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合法权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因难问题等问题,分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提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的对策。鉴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新趋势、就业困难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对策。具体地说,全文共分为两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研究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新趋势以及就业困难造成的影响;阐述了就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主要研究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措施,从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进行自我评价、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乐观向上的求职激情和谦虚的心态等方而对就业问题进行了讲述。  相似文献   

16.
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生存权保障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对民生的关注,增强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推动了对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要破解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面临的生存困境,有必要将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政府整体保障体系,设立专项保障基金,完善信息收集系统。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毕业生弱势群体的主要构成,并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干预机制的若干对策,认为应完善就业改革,优化就业环境;弱势群体,强势关注;深化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引导弱势群体自立自强,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就业单位青睐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作为“弱势群体”的高校贫困生就业面临更多的困难。针对贫困生在就业中出现的职业生涯概念模糊、心理压力过大、自我定位不准确等问题,高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就业心理辅导,开展个性化就业服务,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帮助贫困生就业,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就业弱势群体问题的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国际上通常认为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初始阶段,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有所缓解。大众化高等教育意味着“精英教育”的结束和就业大众化局面的到来。在“精英教育”时期的毕业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高校毕业生由政府高度计划统一分配,不存在就业弱势群体。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中期改革方案”时期,由于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没有出现就业弱势群体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出现的毕业生就业难,在宏观层面上是社会需求与高校…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日益突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依据精准帮扶理论中精准识别、精准分析和精准施策的研究思路,首先根据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目的和行为差异,将其划分为:考察蓄力型、“学考”多战型、优选固执型、就业困难型和放任消极型五类,然后针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不同类型进行成因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精准帮扶策略,以期有效化解“慢就业”的消极作用,促进广大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