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0世纪初留美高潮的兴起的直接导因是美国退还庚款,但也应该看到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一主因。在留美高潮的到来之前,民间和官方已通过各种途径重开派遣留美学生之路,这为留美高潮的到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庚款留学开始后,晚清政府所组织的三次留美学生选拔考试,亦反映出近代中国转型的基本情形。就总体而论,留美高潮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是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清朝末期的留学教育,包括派遣留美幼童、派遣留欧学生、留学日本浪潮和派遣庚款留美学生,并对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3.
面对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国留日学生人数的急剧衰退,为稳定留日学生数,日本政府决定庚款补助留日学生。补助政策经多次修改,于1924年3月6日由中国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然而,补助工作并未如预期顺利进行,中日双方关于庚款补助权摩擦时有发生。日方不顾中方接受与否,“独断专行”,做出各种损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举动。庚款补助留日学生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留日教育的延续性,然而,庚款补助系庚款“变更用途”,将对日庚子赔款用于培养有利于对华文化侵略之留日教育。  相似文献   

4.
新文化运动前后,大批归国庚款留美生投身于高等教育事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从外因来说,是因为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权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但教育界自由空气浓厚,而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也日益高涨;从内因来说,是因为庚款留美生本身兼具中西文化特质,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5.
庚款留美始于1909年,庚款留学生在国家民族重重苦难与西方坚船利炮重击下走出国门,在求学中自觉完成自我建构。他们通过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不断提升国人形象;通过创建学术社团,参与美国社会活动,完成自我的社会角色建构。留美生将所学所获用来改造中国落后的一面,推进中国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发展,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自清华学堂而始,由庚款溢款创办而成新制留美预备学校,几经艰苦努力,逐渐回归国内教育体系并发展成为著名大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个领域多有执牛耳的地位和极重要的贡献.抚今追昔,建校之初种种情状往往被人淡忘,可是庚款办学以及蕴于其中的中美关系和清华九十年的奋斗史天然的联系自然脉络不断.以清华学堂的建立和初期的运作为个案,考证庚款退款过程中的中美双方的互动,重点分析驻美公使梁诚的突出作用,并进而揭示这个重要事件对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内一流大学的清华大学,是一所由美国退还的"庚款"所建立起来的一所大学。从游美肄业馆到清华学堂,直至最终的国立清华大学,清华人在不断的努力下,实现了由最初的留美预备学堂成长为独立的现代大学的转变。本文试图从清华大学自1909年到1928年间派遣"庚款留美学生"的情况,分析清华大学发展壮大并逐渐独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清华学校是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办起来的一所学校,因校址选在北京西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学生由全国选送,各省依照承担庚款的数目确定学生名额,在清华学习几年以后,即派赴美国插入大学读书。直至1925年开始改办大学,清华一直被称做留美预备学校。从她开办之日...  相似文献   

9.
高梅 《文教资料》2013,(14):128-130
庚款留美教育是1909年由美国和晚清政府合力实施的留学教育,在这次留美计划中,这批庚款留美学生很具特色,他们留学前英语水平颇高,留学中重视学习理工科,归国后多任职于教育领域,对这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剖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批留美学生及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出现了三次赴美留学热潮。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选派百名幼童赴美留学,虽中途夭折,但为我国造就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20世纪初,美国退还庚款用于资送中国学生赴美和清华学堂的设立,引发了中国第二次留美热潮;国民政府时期,留美形势随着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呈现波浪式起伏的特征,抗战后的赴美洪流成为近代留美运动的最高峰。留美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科技发展、社会的转型以及中美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容闳作为近代赴美留学的第一个中国幼童,拉开了中美教育交流的序幕。容闳学成回国后于1872年起组织120名幼童留学美国,是近代中国官派留学的先声,直接影响了1908年开始的庚款留美运动。晚清幼童出洋肄业的破产,是中学与西学冲突的真实反映,与美国国会的排华阴谋有一定的关联,也影射出容闳尴尬的边缘人角色。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晚清开始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美和留欧教育开启了留学教育之风。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留学教育是它对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幼童赴美留学和船政局派遣的留欧学生是晚清政府派出去的第一批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开展及分析留美与留欧教育二者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有利于得出对留学教育的评价,进而引起对当今留学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陆续向中国政府退还从中国掠夺来的庚款余额。虽然英国民间很早就有向中国退还庚款余额的呼声,但是英国政府退还庚款余额的决定和退还行动却一波三折。这一期间英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如美国退还庚款的影响、日本退还庚款的压力和中国人民在退还庚款问题上的反抗斗争都对英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英国战后社会思潮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对政府的退还行动有影响,并影响着退还庚款的管理和使用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09年9月,清廷考选出第一批庚子赔款留美学生47人。此次考选活动以外务部为主管部门,且在1908年底便已开始筹划。后国内政局变化,学部不断地积极介入选派活动,清廷更作出外务部、学部"共管"的决定。此后部门间分歧,对整个派遣活动产生影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部门主事者的教育理念引发争端,导致庚款留美细则的难产。最终,外务部与学部不得不以"均分"的方式解决矛盾。考生按年龄分两格录取的机制也由此而来。游美学务处的成立则标志着留学事务制度化进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民初政局动荡,教育经费奇缺。列强各国有意退还庚款消息传出以后,教育界即意图根据美国退还庚款用于教育的先例督促政府以各国退还庚款专门用于办学,北京政府方面则因财政困难意欲将退还庚款用于其他用途,而列强各国对于退还庚款用途也举棋不定。以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为代表的教育界将列强迟迟不退还庚款的原因归咎于政府不肯将其用于兴学,由此引起了北京政府与教育界之间关于退还庚款用途的争论。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16,(3):31-34
民国时期,围绕着庚款退赔,教育界与北洋政府展开了实业亦或兴学的博弈;在国民政府确立"庚款筑路,孽息兴学"的方针后,高等教育界内部对于优先发展公立高等教育还是私立高等教育又展开了教育近代化的选择权之争。民国私立高校积极争取庚款,并取得了相应资助。但由于缺乏政府的强力支持、受庚款分配原则的限制以及"政治的或友谊的因素"的影响,私立高校谋求庚款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17.
庚子退款作为一笔特殊的款项,在我国早期科学教育的发轫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庚子退款不仅缓解了我国科学教育之初的经费短缺;而且大批庚款留学生成为我国早期科学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庚款兴学是推动我国早期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庚款留美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知识分子群体,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学术教育的发展。在求知海外的岁月中,这批学子接受了不同学术思想的熏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志业理想。以胡适和吴宓留学时期的日记为基础,考察二人的留学生活,可知正是留学岁月中从师、取友以及本人的学术旨趣这三个方面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胡、吴二人日后的治学乃至人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留学史上曾出现过早期留美、早期留欧、清末留日、清华留美、赴法俭学等五个“波峰”,其中,清末留日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上的“顶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这一“顶峰”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影响做了评述,以深化人们对留日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留学史上曾出现过时期留美、早期留欧、清末留日、清华留美、赴法俭学等五个“波峰”,其中,清末留日是近代中国留学史上的“顶峰”。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这一“顶峰”出现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影响做了评述,以深化人们对留日运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