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轩  时勘  石兵 《科研管理》2001,22(3):134-137
创新化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本提出,中国科学院创新化建设主要体现在管理创新之中,由此,提出了体现在管理创新中的创新化建设的实施建议,其一,可以引入现代管理措施如CI技术,其二,可以在致力于不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建良好的科研氛围。在创新化建设的评价方面,本认为管理行为评价是创新化建设的直接的结果性评价之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15(3):161-163
创新文化建设是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 ,对推动知识创新工程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实现科技创新目标 ,建设国家创新基地 ,不仅需要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 ,需要创新的队伍和人才 ,也需要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建设与知识创新工程相适应并能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实施的创新文化 ,有利于激发个人的创新思维和提高整体的创新水平 ,这是我院建设创新文化的基本目标。1 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现状中国科学院的创新文化 ,是激励创新的文化 ,是我院在科技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的群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我院经过 5 0年的发…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已经过近10年的实践与探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全面推进阶段开始之际,围绕研究所评价是否有必要继续下去、不同性质研究所是否可以评价以及应该如何评价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就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科技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荣志  党跃武 《现代情报》2012,32(9):155-159
为了对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科技评价,本文在探讨了论文等出版物及影响因子、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和被引频次、获奖成果、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项目数和经费、将帅人才这些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研究所评价体系基础评价指标元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指标体系、重视科技成果的应用和社会效益、基于学科专业建立评价模型、分专业领域和学科进行评价、研究指标相关性和把握评价周期等对策建议。使之更适合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评价需求并达到评价导向和支撑科学院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的逻辑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中科院开始对所属研究所进行系统评价,1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根据各研究所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不断完善和调整评价方法.从评价逻辑模型来看,中科院研究所评价大致可分为定量排名的逻辑模型和多信号决策的逻辑模型.结合中科院研究所评价实践对这两大评价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中科院未来可能的关键指标标杆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特征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以2004年对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所进行创新文化建设评价为案例,通过对中科院创新文化建设一级、二级评价指标的总体分析与变量差异性分析,探讨中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共性规律与差异性规律,并提出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开展创新文化建设与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科研机构创新文化建设评价方法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中科院三次创新文化建设评价为案例,围绕着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发现创新文化建设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理论指导,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评价方法可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采取单项评价或综合评价。通过研究本文提出了创新文化建设三维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过,了解前人是如何想的,比了解他们是如何做的更有益。通俗地讲,前人如何做的叫历史,前人如何想的叫文化传统,至少本文所谈的“文化传统”是这个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创新文化的缘起、内涵、作用与意义,把价值理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制度体系等4个方面视为创新文化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文章系统回溯了中国科学院4种创新文化要素的发展情况,指出"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科学强国"是中国科学院的价值理念;争做"两弹一星"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承人是中国科学院的思维模式;创新科技、支撑发展、服务国家、造福人民是中国科学院的行为规范;科技体制不断创新是中国科学院的制度优势。最后,文章还就中国科学院未来的创新文化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11.
徐芳  周长海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2):1455-1462
在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估实践中,2004年开始尝试国际评估,2012年开始正式进行国际评估,并作为"一三五"专家诊断评估的重要手段。2016年以来,国际评估又拓展到中国科学院卓越创新中心的验收评估中。文章回顾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国际评估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国际评估的重要环节和产生的主要作用。最后,围绕国际评估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科院认真开展了知识创新工程评估工作,形成了《知识创新工程(1998—2010年)评估报告》。本文介绍了知识创新工程评估的方法,包括评估的逻辑模型、指标体系以及主要评估模块的具体评价方法。重点介绍了针对评估对象特点的评估模型选择,系统的评估组织和环节设计及基于客观事实与数据的自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组织文化、知识分享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科岩  龙君伟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869-1876
 讨了组织文化、知识分享、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并选取我国华南地区95家高科技企业作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文化通过影响知识分享进而影响组织创新;(2)知识分享影响组织创新进而影响组织绩效;(3)组织创新对组织绩效有直接的正向影响;(4)组织文化对组织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通过知识分享和组织创新间接影响组织绩效;(5)知识分享对组织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但通过组织创新来间接影响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14.
朱效民 《科研管理》2004,25(6):126-132
本文围绕中国科学院制定新院章的两个基本的法律问题,即中国科学院的法律地位问题和新院章制定的有关法律依据问题,分别从国际背景、历史情况以及当前现状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得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并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22年中国科学院按照财政部要求,开展了6个院属研究所的整体预算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文章基于具体实践,从评价工作背景、评价逻辑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组织实施、产生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分析,并就不同视角下各类评价工作的协同关系、科技领域的特殊性及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若干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资源环境领域的总体发展态势具有如下特征:整体观和系统观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在环境和生态等问题的研究中走向交叉与融合;区域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思路受到关注;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的积累受到重视;面向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愈加明确和强化。在总体态势分析的基础下,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遴选出我院资源环境领域的战略重点,主要包括:紧缺能源、矿产资源的勘查理论与技术;区域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海洋科学研究;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机理与脆弱生态防治技术;环境污染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控制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系统梳理了中科院近年在大气灰霾研究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建设大气质量观测与模拟平台、研发监测设备与源头减排技术,开展国家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等,在致霾机理、污染源解析和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中科院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重点加强快速成霾机制、健康效应等研究,加快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大气环境科研水平,提高科技支撑大气污染防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组织创新方面的研究,组织文化已是管理创新领域新的研究内容。如何通过优化组织文化来提高组织创新水平,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为深入研究组织文化对组织创新作用的机理,首先使用文献梳理法,分析组织文化和组织创新相关研究文献,对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并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组织文化对组织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研究结论: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组织文化中的创新价值观、创新激励制度以及创新行为模式均对企业的组织创新活动有着不同程度正向作用。企业管理者在对企业开展组织创新与变革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组织文化的重要作用,并要对企业员工的创新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对企业创新行为模式的重视程度可居其次,最后为企业的创新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9.
应对新兴复杂多变的生物安全威胁,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生物安全风险因子的全球性、复杂性、毁灭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中科院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建立了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平台,构建生物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形成应对新发和突发烈性传染病、外来生物入侵种等生物安全威胁的侦、检、消、防、治的综合能力,健全生物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加强战略资源和人才储备,前瞻部署生物安全防控科技项目,力争在解决国家生物安全威胁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