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通识教育理念,在全校性、专业性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并结合工程图学课程的通识教育价值分析,重构了工程图学课程体系,包括全校通识课、工科通识课和面向机械类、近机类、土建类的专业基础课,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通,工科学生与非工科学生的工科通识教育相互兼顾,不同工科专业分类教学。教学实践表明,改革使学生的图学素质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2.
2009年,香港高中开设一门全新科目——通识教育科,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文章从理论上分析,试图构建大陆地区高中数学通识教育课程,吸取香港之经验,从数学课程设置方面分析,开展大陆高中数学通识教育,培养具有数学素养的通识人才。  相似文献   

3.
香港教育与内地教育存在诸多差异。在香港交流协作期间,笔者发现,香港通识教育科与代课教师别具特色,其存在均有合理之处。笔者将这两个现象写出来,以供借鉴。香港通识教育科在香港高中课程中,有一个备受瞩目的特别学科,那就是"通识教育科"。这个科目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自身、社会、国家和人文世界及物质环境的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使其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与终身学习有关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香港高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其中通识教育功不可没。香港高校坚持"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培养理念,通识教育与德育融会贯通,利用通识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熏陶,对香港市民素质提升乃至社会的稳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新一轮通识教育变革的大环境下,基于山西农业大学"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课课程已开设26门,内容涵盖艺术、政治、哲学、心理学、国际关系、信息科学等诸多领域,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懂知识、勤思考、善思辨、有情怀的具有正义感的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新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6.
香港"直辖殖民地"政制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港督的高度集权。这为港督的人格、个性及其具体政策对香港社会产生影响提供了广泛的活动空间。1877—1882年,香港第八任港督轩尼诗推行一系列旨在尊重华人并改善其生存状况的"亲华人"政策,在港掀起轩然大波。在华人经济实力增强的背景下,轩尼诗的"亲华人"政策提高了华人社会地位,并在客观上成为港英政府转变殖民统治方式的开端和19世纪香港华人地位上升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集宁师专学报》2015,(3):60-64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在高校开设这门通识教育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人文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这门课的教学要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从而使大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编制了通识教育核心价值观量表,对某大学5门通识课程的学生进行一个学期跟踪调查,辅以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以考察通识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通识课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课程内容、教师有意识的价值引导以及教学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近几年是我国高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教育思潮,影视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科学,于本世纪初在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出现并发展迅速,为了适应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视觉艺术的冲击,各大高校相继开设影视文学通识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协调大学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0.
军事课是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极其丰富的素质教育内涵。构建以必修课程与通识选修课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研学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根据"90后"学生的特点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适时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探索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模式,充分显示出以军事课为主要平台的学校国防教育的全方位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通识课、双语课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当前培养国际化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文章探讨了如何在现有教育环境、教学资源条件下,以通识课为切入点,在高校开展通识课双语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以“计算机网络”通识课双语教学实践为例,综合考虑通识课、双语课教学目标及授课对象特点,在教材选定、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精心设计,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及英文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教学理念的转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慕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针对目前高校通识课程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将MOOCs和翻转课堂相辅相成地融合到通识课程教学中,给高校通识课程教学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将促进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资源建设、建立师生新型的“授”与“学”的沟通关系,将“学”的主动性交给学生,构建合理的考核方案,促进整个通识课程教学环节的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3.
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的公共通识课,是一门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对学生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课程。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应当更新课程理念,改革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方法,才能在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通识教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赛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1):56-60
逻辑通识课要上得比专业课更吸引学生,要将趣味性、艺术性及实用性融为一体,要让学生轻松学、开心学、很想学。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都与它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氛围等密切相关,香港也不例外。在中小学课程的设置上,其特色显得十分突出。 香港小学的课程旨在按有关年龄组儿童的需要和香港的环境提供一套内容广泛而又均衡的通识教育。所有小学均实行一套核心课程,内容包括中文、英文、数学、社会、科学、健康教育、音乐、体育及美劳课九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人文素养提升和人格完善有重要作用。慕课(MOOCs)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的兴起给通识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现状,在探讨慕课对通识教育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基础上,提出了加大引入慕课资源;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慕课学习指导;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四种通识教育改革实施策略,以期发挥通识教育的育人作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急需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和创新精神足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通识课教学效果,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通识课的教学情况,然后分析了高校通识课慕课教学情况,接着论述了基于慕课的高校通识课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基于慕课的高校通识课混合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自2000年之后在中国开始兴起,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它已成为我国高校的必开课程。高校公共艺术教学是实施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小提琴演奏与鉴赏》这门公选课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将通识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2016年全年两学期158门人文通识课调研的客观数据和233份人文通识课问卷调查发现的主观看法为对比基础,从主客观视角考察课程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以及外界客观因素对人文通识课到课率的影响情况.研究发现,课程因素中的课堂氛围、教师因素中的教师态度以及学生因素中的个人私事对到课率的影响显著.提出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审查、注重教学质量评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建议,以增强教师活跃课堂氛围的能力,改善教师态度,降低学生个人私事的影响,最终提升人文通识课到课率.  相似文献   

20.
从“人不见了”看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人不见了”看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杨德广一、“人不见了”及教育的失缺不久前,我应邀到香港参加了“华人地区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学者50多人,就现代人的素质教育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