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简析了古典诗词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古诗例证说明“情”与“景”是艺术思维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诗歌意境的主要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
《春江花月夜》艺术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清新绚丽的意象美;二、充满人生意味的深情美;三、虚实相生的构思美。  相似文献   

3.
乔治·桑(1804-1876),法国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田园风光的抒情笔调描绘大自然的绮丽风光,谊染了农村的静谧气氛,充满柔情蜜意,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威尼斯之夜》中,作者的感情与目光  相似文献   

4.
《望岳》     
杜甫 《初中生辅导》2011,(35):49-F0004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相似文献   

5.
杜甫之前,与泰山有关的诗歌多与鬼神、封禅相联系。杜甫的《望岳》问世后,泰山真正作为自然审美的客体进入到诗歌创作中。全诗以“望”字统领,以“意”贯穿,从远望的赞叹,到近望的惊讶,再到震撼的细望,最后到豪情溢于言表的极望,内容上层层推进,情感上逐渐上升,一线串珠、前后不断。这首诗的妙处不在于写绝了泰山,而在于将杜甫自己的情致写绝。单纯分析泰山流于表面,核心的要义在于杜甫与泰山完全融合的情致及背后暗藏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项,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诗,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向上的朝气。  相似文献   

7.
[升格导语] 幻觉,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心理现象。我们可以在幻觉产生的基础上进行幻觉描写;但是,如果没有幻觉或合适的幻觉出现,怎么办?在写景状物中,怎样凭借我们的努力才能追求到情景交融的画面?本文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物我同化。  相似文献   

8.
刘祥 《江西教育》2009,(10):8-9
[课堂再现] 这是全国“名师班”学员所上的一节汇报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剪文》上册的杜甫早期诗歌《望岳》。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 《望岳》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古诗,由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诗歌的风格气势磅礴、雄放健拔,与后期的风格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只有充满激情,才能突破景物实际形象的束缚,描写出既充满作者情怀又自然逼真的景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五律首句仄起平收式的平仄变化是: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乎平仄,平平仄仄平。  相似文献   

12.
《望岳》不是五律何铭《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8则载《让学生多读些古诗》一文,称杜甫名作《望岳》之诗体“是五律”,且“要求学生根据律诗的特点”将打乱的诗句“调整句序”。其他报刊所载亦见有“五律《望岳》”这种提法。此皆误识。一首五言律诗,必定同时具备...  相似文献   

13.
[课堂再现] 这是全国"名师班"学员所上的一节汇报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杜甫早期诗歌<望岳>.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泰山风光的图片,并以画外音的方式简介有关泰山的知识.随后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作者杜甫的相关资料和<望岳>的创作背景,要求学生从屏幕展示的内容中获取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杜甫诗《望岳》,是一首极其独特的登山诗。其独特之处,并不全在于这首诗拥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名句,也不全在于诗中破空而出的一腔豪情。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其独辟蹊径的艺术构思:写攀援登山,并不从实地登山落笔,而是远远地站立在泰山脚下,展开巨大的想象空间,带领读者,在一种深情的眺望之中,让自己的心灵以矫健的步履,自下而上,去感受登临带来的景、情、理,  相似文献   

15.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 ,它的思想内容冲不出情人分手时的缠绵悱恻、难舍难分及设想别后孤寂难耐、惆怅难眠的孤旅人生的框本。然而他把情人之间的别后离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及情景设置方面层层铺叙、写景抒情 ,读来动人心魄。一、秋风秋雨愁煞人作者所选取的离别之景 ,字字离不开“凄清”、“冷落”的字眼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寒蝉”的“寒”字 ,使人陡生一股寒意 ;作者选择特定景物表达特定情感 ,“凄切”是全词的主调 ,是词眼 ;“长亭”点出送别的主旨。凄厉的蝉声、清秋的骤雨…  相似文献   

16.
在这首诗里诗人既没写“开窗放入大江来”的壮观,又没有写“淡扫明湖开玉镜”的奇景,而只写遥远瞻望中的一种感受,一种情感的体验。原来诗人的游踪并没有到山中,他的笔并未实际接触到泰山的实景,但它所表现出来的雄伟磅礴的气魄,苍茫阔大的图景,使人真切地感到诗人胸中耸峙着一座泰山。  相似文献   

17.
杜甫诗《望岳》,是一首极其独特的登山诗。其独特之处,并不全在于这首诗拥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以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名句,也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与王维的五言律诗《终南山》都是描写高山景象的名作。本文试从诗歌内容、写作角度、修辞手法、声韵、主旨风格等方面对比分析《望岳》与《终南山》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收录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的第十册。主要通过对泰山的描写来表达作者自己的豪情壮志。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而诗圣杜甫,却另辟蹊径,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怀,描写了东岳泰山雄伟磅礴蔚然的大气象,抒发了诗人自己敢于攀登,雄视天下的雄心壮志,洋洋洒洒的表现着蓬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