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雄 《新闻前哨》2006,(9):80-81
1.创办世界杯特刊,搭建经营平台。 媒介服务于两类顾客,一是受众,二是广告客户。广告客户通过购买媒介的广告版面或时间来接近受众。报纸出版、发行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带来大量的广告,以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世界杯期间,武汉多家报纸均创办了世界杯特刊,搭建起经营平台。那么,吸引受众的世界杯特刊,是否也必然吸引广告主呢?  相似文献   

2.
孙炜 《新闻界》2004,(2):63-64
如今,不断增加的广告使我们感官麻木,持续不断的信息噪音使整个社会都得了“注意力短缺混乱症”。为了抢夺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媒体竞争空前激烈。如何才能让受众花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怎样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在同质化竞争中,把媒介作为一个产品进行营销早已成为圈内同仁的共识。不仅如此,媒介经营已经走过普通销售时代,进入了品牌营销时期,只有通过品牌增值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达到营销成功的A.I.A三步曲,即更有效地吸引受众的注意(Attention)、维持受众的兴趣(Interest)、激化受众的行为(Aotion)。  相似文献   

3.
翟灿 《传媒》2018,(2):82-84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广告行业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广告主—广告代理公司—广告媒介投放—广告受众"的传播模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广告主通过社会化营销使其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而广告公司和传统广告媒介却因此遇冷受到很大冲击,广告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的轰炸,而是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口碑传播,主动参与营销.而大数据和消费者画像则能够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4.
袁紫娟 《东南传播》2015,(8):147-148
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随之取得重大发展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受众获得更多的传播媒介,受众在接收讯息时已由原来的被动而变得更加主动,所以传统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已经收到巨大的挑战,对于广告而言,受众早已反感借助传统媒体发布的形形色色的广告形式,同时,也开始厌恶在使用网络时充斥其间的各种无孔不入的传统广告。营销3.0时代的来临和发展,使人们开始探索新的广告形式,于是原生广告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正在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成为广告传播的重要手段,也使传统的传播媒介与现代的传播媒介逐渐融合。同时广告受众也由被动地接受信息向主动选择广告信息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制定更加科学的、适合时代发展的广告传播策略,将对广告传播的效果与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AISAS理论,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对广告传播的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广播媒介已进入品牌营销时代,广播品牌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广播媒介的生存,关系到广告创收。在国家有关部门压缩和整治医疗广告的大环境下,依托广播品牌经营广播广告,是大势所趋。广播品牌对广播广告经营的影响和作用1.广播品牌是受众注意力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注意力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重大新闻事件,是指备受媒体和大众普遍关注的、影响广泛的、具有轰动效应的话题性新闻事件,通常会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个显特征就是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吸引注意力的磁场。广告策划如果能巧妙地利用重大新闻事件的这种磁场效应,吸引受众的“眼球”,那将收到非常好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在媒体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艰巨的任务。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媒介市场的深度开发和我国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告如何做到最有效传播成为困扰广告业界的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受众本位:引领电视娱乐市场渐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播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媒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的和所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①因此,只有当传播者掌握了受众的需求,并针对这种需求,通过恰当的形式和一定步骤来提高受众接受信息的积极性,才能与受众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效果。“受众本位”  相似文献   

10.
谢伟 《今传媒》2011,(9):96-97
在数字化技术发展应用和媒介融合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我国的电视数字化进程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电视受众的收视方式和生活状态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实现从被动、单向的方式向主动、交互的选择方式的改变。同时,在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下,受众选择能力的增强也必然要求广告内容的多元化和广告内容的互动化。本文从数字电视新的传播特点与功能分析入手,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分析电视互动广告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戴世富 《新闻界》2003,(2):35-35,54
重大新闻事件,是指倍受媒体和大众普遍关注的、影响广泛的、具有轰动效应的话题性新闻事件,通常会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吸引注意力的磁场。广告策划如果能巧妙地利用重大新闻事件的这种磁场效应,吸引受众的“眼球”,那将收到非常好的广告效果。 那么,如何利用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广告策划才能达到最佳的广告效果呢?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碎片化,媒体人为了不断的捕捉这些受众的各个时间点,迅速研发并产生了多种新媒体形式,而这些媒介平台作为广告信息到消费者的"最后一英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主也在主动与被动之中接受  相似文献   

13.
“刻板印象”——新闻与广告的双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惺 《新闻界》2005,(5):63-64
新闻和广告是媒介内容的两大构成部分。新闻为广告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广告为新闻采写提供经济支撑.二者可谓是唇齿相依、休戚与共.但是这对盛开在媒体之树上的姐妹花却各有各的职业守则,各有各的道德标准.一种现象从新闻的立场看可能是臭名昭著,避之惟恐不及;从广告的立场看则契合了某种利益方面的需要,成了香饽饽.英文中有一句话非常精妙地描述了这种情景:“oneman's meat is an otherman'spoison”(某人之佳肴即他人之毒药)。  相似文献   

14.
新闻受众的注意与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受众的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受众已经成为媒介的主体,而不再是被动的受众。注意力经济的本质,是对大众注意力的争夺。吸引受众注意成为信息发布者和知识传播者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罗志芬 《声屏世界》2004,(12):39-40
电视媒介市场是一种独特的“二元产品市场”。电视媒体只创作一种产品,但却活跃于两个市场中:其一,受众市场:其二,广告市场。这两个市场以注意力为纽带联结,是一种“双重出售”的方式,这也就决定了电视媒体必须关注受众的行为,以发挥“注意力经济”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无所不在,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作为广告的受众,消费者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广告所带来的信息,广告主——企业则为如何能赢得消费者的选择而煞费苦心。随着广告这一信息传播方式的诞生,由于一些企业对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时代,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怎样让自己的广告资金投入越来越有效益,是每个广告主都必须面对的课题。而作为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之一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议程设置具有引导受众注意力的功能。本文分析了议程设置理论如何在广告中发挥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信息选择或然率公式对广告传播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晓玲 《新闻界》2007,(4):147-148
在信息过剩、人们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时代,根据施拉姆的或然率公式,广告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选择或然率,就要以人性化的思维真正为受众考虑,尽可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降低其获取所需信息的成本。  相似文献   

19.
黄晶 《青年记者》2007,(20):83-83
楼宇电视主要是在商务楼宇电梯间放置液晶电视来播放广告。2000年,楼宇液晶广告作为一个全新的媒体,绝大多数的受众对它感到好奇,在当年楼宇液晶电视的首创者分众传媒的宣传材料中,称受众会主动观看分众的液晶广告的比例高达90%,而仅仅两年以后,2005年CT调研公司的《楼宇液晶电视广告效果评估》中数字降到了64%,到2006年分众副总裁接受采访时,这个数字变成了44%。在争夺注意力的今天,楼宇电视作为单纯广告发布的载体在新旧媒体的竞争中究竟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植入式广告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广告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增幅趋缓,开始进入瓶颈期,但是精明的媒体人又找到了一种让观众无法躲避而又乐意接受的广告方式,这就是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也称隐性广告,与显性广告相对,主要是指把广告植入到电视剧、电影场景、节目中等,使广告与之融为一体,在受众无意识的情况下将商品和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地展现给受众,进而达到广告主所要求的目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广告做得不像广告,让观众在没有任何戒备心理的情况下悄然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