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花潮》(六年制八册第九课),介绍了昆明市圆通山上的海棠花,描述了人们观花的盛况,赏花的情趣,表达了作者观花后的独特撼受。学习课文,时,可采用“抓住中心短语,导读全篇”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读课文,捕捉中心短语,理清脉络。 在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我”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作者看后有什么感想?让  相似文献   

2.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爬山虎这种植物,重点了解爬山虎的脚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幸观摩了“浙江省第四届小语阅读教学评比活动”,觉得《鸬鹚》一文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此文由绍兴钱清镇小金明东老师执教,获第一名),尤其是对文中“一抹”的理解,更是让人听后难以从脑海中“抹去”。现将有关教学片段介绍如下:一、辨析“一抹”,体会内涵1.这些列队的士兵,这些灰褐色的鸬鹚在等待一个什么命令?(引出“一抹”,请一位学生板书“一抹”二字,其他学生在自备本子上写两次,老师特别提醒“抹”字右边两横上长下短。)2.“一抹”是什么意思?生:“一抹”就是一搞。生:“一抹”就是某样东西在某样东西上摩…  相似文献   

4.
一、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阅读教学中,突破口抓得准,就能抓住问题的要害,“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一个苹果》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再说出确定该问题为突破口的理由。有的问:“火线运输员在半路上捡到苹果,为什么自己不吃,要交给连长?”理由是:“这个故事是从火线运输员交苹果展开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一、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阅读教学中,突破口抓得准,就能抓住问题的要害,"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一个苹果》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再说出确定该问题为突破口的理由。有的问:"火线运输员在半路上捡到苹果,为什么自己不吃,要交给连长?"理由是:"这个故事是从火  相似文献   

7.
《登山》记叙的是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 ,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 ,表现出革命导师勇于战胜困难 ,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文末一段列宁说的三句话 ,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教学时 ,可紧抓这一中心段进行变序教学 ,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一、自学入手 ,直奔中心1 出示自学提要 ,让学生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填空 :本文写列宁在的时候 ,和巴果茨基次走过的小路。第一次走是因为,第二次走是为了。 ( 2 )按照“隐居———走险路———再走险路”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并概括段意。 ( 3)找出课文的中心段 ,画一画 ,读…  相似文献   

8.
《一个苹果》教学提示江苏袁敏琴,苏月华一、教材分析:《一个苹果》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主要写了黄昏时分,防炮洞内,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非常干渴的艰苦战斗环境里,大家推让一个苹果,最后还分吃不完的事。从文章的立意谋篇、遣词造句、写作技巧及人物群体形象的塑造来...  相似文献   

9.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个苹果》,齐读课题。 2.师述: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是在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眼中,它却显得弥足可贵了。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思考:作者围绕一个苹果写了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想]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可以起到纲举目张、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画“,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留给了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尝试从课题中的“奇”字切入,在解题中知“奇”,在初读中找“奇”,在品读中悟“奇”,在想像中赞“奇”,紧扣“奇”字,辐射全篇。  相似文献   

11.
《画杨桃》一课,主要是写在图画课上“我”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一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大家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段落分明,重点突出。教学时,应指导学生从段入手,读好全篇。 一、总揽全文,了解重点段 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大意,找出总结段(最后一段)。然后齐读,懂得“教诲”指恳切的教导,“一生受用”是指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再扣住总结段设疑:爸爸和老师是怎样教诲的?“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在课文哪一段?(分别在第1自然段  相似文献   

12.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詹天佑》一课的中心句。作者立意谋篇紧紧围绕这一中心 ,是这课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句子 ,是本课教学理想的突破点。教学本文 ,可由此入手 ,分三步进行。一、引出“中心” ,突破全篇1 朗读全篇 ,想一想詹天佑是一位怎样的工程师 ?(杰出的爱国工程师。)2 指名读第一段 ,画出中心句 ,标出中心词。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3 理解“杰出”。二、围绕“中心” ,深入理解(一 )学习第一段1 中心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2 这段课文中 ,哪些词语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  相似文献   

13.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在抗美援朝时期“上甘岭战役”中,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七天滴水未进,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动人故事,生动地体现了战友之间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草原》,(边说边板书课题,接着出示草原、羊群的彩图。然后边指彩图边对学生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了解草原人民的风土人情。 2.全班自由朗读课文后,思考以下问题: (1)草原的景色怎样?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相似文献   

15.
新六册第三课《赵州桥》以古迹赵州桥为题材,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在设计造型上的雄伟坚固和在建筑装饰上的精美图案,说明它的科学价值——桥梁建筑史上的创举。教学本文,一要引导学生理解赵州  相似文献   

16.
17.
<穷人>是一篇经典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是一篇外国小说,它把情况介绍(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等)穿插在故事叙述中.这种写法笔墨经济,结构紧凑,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些难度.教学这一课,许多老师总是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然后再逐段讲解,最后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为全世界孩子们所喜爱的童话,是19世纪丹麦伟大作家安徒生的著名作品。全文篇幅较长,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作者以他饱含感情的文笔触及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以他细腻优美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穷人》是一篇经典课文,不仅篇幅长,而且是一篇外国小说.它把情况介绍(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等)穿插在故事叙述中。这种写法笔墨经济,结构紧凑,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些难度。教学这一课,许多老师总是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然后再逐段讲解,最后讲行总结。这种教法虽然稳妥,但耗时费力,很难上出新意。  相似文献   

20.
《灰雀》一文短小精悍,生动曲折,内涵丰富。教学时可从男孩行为变化的动机入手,紧扣“捉雀——藏雀——放雀”这一内在线索,引导学生分析全文,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及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