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匀速直线运动图象可以直观、形象地描述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表征形式分别是s-t图象和v-t图象。为提升同学们利用运动图象解答问题的能力,下面通过考点速览和应用提升加以突破。考点速览考点1:s-t图象(1)内涵解读如图1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s-t图象,图1中的甲、乙两物体的图象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相似文献   

2.
用v-t图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过程简洁且直观,它能快捷地解决一些运动问题.要用好v-t图,首先要理解图象的“点、线、面”的含义. (1)点v-t图上的点表示某一时刻对应的速度, 两个图象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 (2)线图象上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3.
速度图象是研究直线运动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它可以直观物体速度变化的规津、求解运动的加速度以及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位移等等。在处理一些较复杂问题时,由于图象简明直观,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结合高一必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安排了一堂利用速度图象求证、解题的习题课,具体内容如下。 1.求证匀变速直线运动v—l图象下梯形“面积”s=vol+1/2ul~2。由图1可知,图线下梯形“面积”s=s_1+s_2,式中s_1为直角三角形“面积”,s_2为一矩形“面积”,不难看出,s_1=1/2ul~2,  相似文献   

4.
一、探究质点运动时常用到v-t图象,根据v-t图象可作出哪些判断1.读出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或物体的某一速度所对应的时刻.如图1所示,0时刻的速度为v0,t时刻的速度为v1.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或物体发生某一速度变化所经历的时间.图中,在  相似文献   

5.
<正>函数图象把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形象直观地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学习函数要能根据图象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同学们必备的能力之一.本文分类例说函数图象的析与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根据函数图象判断函数性质例1 (2021年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题)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6.
运动学中的物理规律、物理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也可用图象表示.利用图象更能形象、直观地展示物体运动的全过程,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公式法解题更加简易方便,是同学们解决物理问题很好的方法和工具.v-t图象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图象,如果能够对它灵活运用,很多运动问题会得到巧妙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关于传送带问题,是同学们解题的一个难点,下面通过例题来剖析此类问题的解法.例1如图1所示,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传送带两端的距离为s=20 m.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的一端,物体由一端运动到  相似文献   

8.
近年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多过程的周期性运动问题.对于这一类问题,不一定要用图象法求解,但利用图象法解题,形象、直观,思路清晰,可达到化难为易之目的.现举数例作分析.一、应用速度-时间图象解题速度图象的物理意义:(1)反映了v、t的对应关系,图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2)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3)图线与ot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当面积在ot轴上方时,表示位移为正值;当面积在ot轴下方时,表示位移为负值.速度图象不仅反映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加速度、位移的变化情况.速度图象是分析解决复杂运动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例1.(’88高考题)一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F_1,历时1秒钟;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1秒钟;接着又把此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1秒钟;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共历时1分钟.在此1分钟内.(A)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分钟未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B)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1分钟未静止于初始位置;(C)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1分钟来继续向东运动;(D)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分钟未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通过图象来考查同学们的相关能力已是一种趋势,也是命题的热点,图象的考查,能反映同学们掌握物理规律、应用物理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从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欧姆定律部分涉及的问题多、方法活,我们如何有效的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呢?下面选取几种典型分析.例1如图1甲所示,当开关S从2转换到点1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如图1乙所示,由图1甲和图1乙中的信息可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图象解物理题是一个较为直观且相当有效的方法,因为图象不但直观,而且十分简捷准确.加强物理图象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同学们数理结合、形象思维及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下面以行程问题为例进行说明,供同学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学坐标图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直观易懂,印象深刻,充分体现学科之间的渗透,下面举例浅析.例1如图1所示.甲乙丙三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物体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请下列选项中哪一种物质的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图1 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它直观地反映了晶体的熔化情况.为帮助同学们理解该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下面从晶体吸收热量温度的变化、晶体所处的状态等方面,对该图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物体运动的规律不仅可以用数学公式描述,还可以用图象法描述。而且图象法更形象、更直观,这是在直线运动教学中引用图象法的目的。在学生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基本特点,具备了作图、认图与用图的基本能力之后,如果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常用公式及通过计算法得到的结论再用简洁的图象法加以验证,或者直接由图象法推导,将会对这些基本公式及常用结论产生十分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了理解,有助于应用。特别是从图象中可以更清楚地认清这些公式或结论的使用条件,因此对它们的记忆和应用将不无益处。例1、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根据所给的图象解答相关的问题,或根据题意对所给的图象进行辨别、筛选的问题已成为中考试卷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本文略举几例以示这类题的常考题型,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一、根据所给的函数图象比较两个量的大小关系例1两个受力面积分别为SA(m2),SB(m2)(SA,SB为常数)的物体A、B,它们所受的压强P(帕)与压力F(牛)的函数关系分别是射线lA和lB,如图1所示,则()A.SA=SB B.SA>SBC.SA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图线Ⅰ、Ⅱ分别表示先后从同一地点以相同的速度v竖直上抛的两个物体的v-t图象,则两物体( ). A.在物体Ⅰ抛出后3 s末相遇 B.在物体Ⅱ抛出后4 s末相遇 C.在物体Ⅱ抛出后2 s末相遇 D.相遇时必有一物体速度为零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B.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速度变化率越大,其加速度越大2.一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1后,受到一个与v0同向的恒定外力作用而继续运动。在图1所示的各图象中能3正.两确个定性相描互述垂这直整的个共运点动力过F程的是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一段位移。如果F1对物体做功3J,F2对物体做功4J,则F1和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A.5JB.1JC.7JD.12J4.已知声波从空气…  相似文献   

17.
一、用"v-t"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例1图1是两个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和B的v-t图象.(1)由图象可知,A、B出发情况为()(A)A、B同时开始运动(B)A、B初速度均为零  相似文献   

18.
一、探究质点运动时常用到v-t图象,根据v-t图象可作出哪些判断 1.读出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或物体的某一速度所对应的时刻.如图1中,0时刻的速度为v0,t时刻的速度为vt.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或物体发生某一速度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运动学部分是整个中学物理的基础.学习中常有s-t图象或v-t图象作为条件在题中出现,可同学们往往习惯于先套公式求解,殊不知直接用图象解题有时更清晰、快捷.在本文中介绍一些运用图象解决匀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例子.在s-t和v-t 2个图象中,后者运用更为广泛,因为它不仅可以从中得到任意时刻对应的速度,还可得到加速度即该点的斜率,还可以得到物体位移,即为图线和坐标轴所夹的面积,如此,物体的运动状况基本就明确了.下面的例子主要也是与v-t图象有关的.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都知道,在电路中反映U、I及P与R的关系,必须同时满足U=ε-Ir、U=IR这两个方程。因此我们可把上述表示导体性质的U-I图象(图1)及表示电源性质的图象(图2),合并在一个坐标系中得到如图3所示的图象,用改进后的图象就能直观地反映闭合电路中U、I及P与R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