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宗起用李训,郑注,实际上是为了破除官僚朋党,宗认为他们同自己的太平理想契合,予以倚重,翦除宦官是实现理想的一个步骤,李训,郑注政变失败,昭义藩镇的介入抑制了宦官的势力,稳定了国家局,李德裕党平定昭义叛乱,藉机陷害,打击李宗闵党,硬把李训,郑注和不知情的其他官员拉扯进去,因而否定李训翦除宦官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唐中期后,金吾卫军是南衙控制的最重要的宫禁力量,因而被李训集团用来参与宫变.甘露之变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金吾卫军行动的失败,而这又系于将领的无能和胆怯.虽然李训集团对宦官控制的神策军有所防范,但金吾卫军与之相比,实力相差悬殊,故李训集团不得不铤而走险利用伏兵形式消灭宦官.从宏观角度来看,甘露之变是一场南衙士大夫利用宫中金吾卫军,重新夺回禁军控制权的宫变.  相似文献   

3.
唐“甘露之变”后,李训等四位宰相冤死,还被诬为“逆贼”,在宦官气焰嚣张,朝野噤若寒蝉的政治形势下,李玫创作了《喷玉泉幽魂》传奇,尊称四相为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丈夫”,为之鸣冤叫屈,是一篇具有进步意义的学作品,李玫与四相,卢仝的关系,前人亦有未谛之处,均予以发明。  相似文献   

4.
1.和帝时,窦太后临朝,窦宪谊权,宦官郑众等诛之,以功封大长秋。,.安帝疡帝时,邓太后临朝,邓鹭执政,宦官江京等诛之,以功封列侯。3.顺帝时,阎太后临朝,阎泛擅权,宦官孙程等诛之,十九人以功封侯。4.植帝时,梁太后临朝,梁炎坦权,宦官单超等诛之,五人以功封侯,称五虎·5.早帝时,外戚窦武执政,宦言曹竹等诛之,兴党锢之狱。。.帝种和顺帝时.何太后临朝,何迸欣仪,宦官张让等诛之,袁绍等杀宦食.至此,外戚、宦官同归r尽.东汉外戚、宦官斗争简况@建业 ~~  相似文献   

5.
公元八二八年三月二十五日,刚登基一年的唐文宗李昂,在宣政殿亲自“面试”前来参选“举荐贤良方正”的士子们. 唐文宗十八岁那年,由宦官头子王守澄扶持上位,做了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王守澄同时也是唐文宗不共戴天的仇人——皇祖父就是被他谋害的.此人就像滑不溜秋的泥鳅,父皇与皇兄都拿他没办法.李昂立志要亲手终结王守澄的嚣张跋扈.  相似文献   

6.
温庭筠《谢襄州李尚书启》,是大中六年(852)六月至八年(854)三月期间上李景让所作,要投献的人不是李翱或李程。庭筠以这篇启感谢被推荐的官职是秘书省的官,不是感谢被推荐入东宫从庄恪太子游,也不是感谢被推荐入御史台。它与唐文宗时宦官操纵政治、开成年间庄恪太子被贬暴亡等事件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唐代士宦矛盾始于玄宗朝,后世将高力士为李白“脱靴”这一虚构情节具象化,成为士人厌弃宦官干政的经典标本。安史之乱后,宦官为维护皇权立下功劳,逐渐成为帝王宠信对象,掌控军权便是最切实的奖赏。中唐时士人与宦官之间的交往和碰撞是双方矛盾发展态势不同时期的反映,甘露之变则导致了双方彻底走向决裂。这样,士人的选择除传统的恐惧和疏离外,还多了一份投机式的攀附,虽然这种行为遭到士林口诛笔伐,但由于宦官权势强大,对这类士子的仕途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宦官集团势力的膨胀,剧烈地破坏着封建社会政体,造成严重危害。“唐之宦官,其势十倍于汉、宋”,它专权擅政的祸害,较之东汉宦官尤为严重。唐代宦官擅政可分为二个阶段:自唐玄宗统治时期宦官杨思勖、高力士专权开始至代宗统治时期杀宦官鱼朝恩,代宗不再使宦官典兵,宦官集团势力大大下降,为第一阶段;自德宗统治时期出现泾原之变后,窦文场、霍仙鸣掌握禁军大权及任枢密之职开始至昭宗统治时期尽杀宦官为止,为二阶段。后者较前者危害时间长,破坏性大。宦官集团势力在中晚唐一百多年中,日益猖獗,祸害甚烈,以至积重难返。其问也出现好几次与反宦官势力斗争的较量,宦官集团一直处于优势的地位。唐代宦官之所以猖獗,与唐中期以后特定  相似文献   

9.
宦官伪造的《文宗遗诏》规定裁撤仙韶院,这反映了宦官势力对仙韶院的排斥,说明仙韶院不仅是个提供娱乐的乐舞机构,它还在文宗时期的政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一方面,文宗利用仙韶院观乐、赏赐乐曲等机会笼络大臣,抵制宦官势力膨胀。另一方面,受文宗宠信的乐官干预政治,牵涉到立储,尤其是武宗的继位问题。仙韶乐官因此受到拥立武宗的权宦的仇视,《文宗遗诏》的规定正是宦官势力夺储揽权,铲除异己的举措。它也是政治斗争胜利者对败亡者的安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宦官综论     
宦官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旧史或称寺人、阉宦、中官、内官、内侍、大监等,是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在宫廷内服侍奔走的人物。在某些时候,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势力,活跃在君主专制统治的舞台上,形成所谓宦官专权的局面,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提起宦官,旧史乃至今日,多为人们所诟病,认为这些“刑余之人”大多不是善类;他们之被信用,无非是由于皇帝或听政太后的昏庸所致。少数史家虽然也替宦官说过些好话,如司马光在《通鉴》中曾称赞过一些有作为的宦官:“如巷伯之疾恶,寺人披之事君,郑众之辞赏,吕强之直谏,曹日升之救患,马存亮之弭乱,杨复光之讨贼,严遵美之避权,张承业之竭忠,其中岂无贤才乎!”赵翼《二十二史劄记》也说:“后汉宦官之贪恶肆横固已十人而九,然其中亦间有清慎自守者,不可一概抹煞也。”这些议论看似较为公允,但仍旧没有考察历史条件而只就个人品质立言。这倒也并不奇怪,因为旧日史家总是代表  相似文献   

11.
唐代李德裕,出身名门显贵之家,历经唐代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和宣宗六朝皇帝。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李德裕的为官历程,始终是与以牛僧儒、李宗闵为首的牛党集团和强大的宦官势力斗争相伴相随。在平定边患、整顿内忧方面,立下了显赫功绩。宣宗即位后,李德裕罢相,牛党之徒白敏中、令狐陶、崔铉等掌握朝中大权,将李德裕贬往海南。共同的政治抱负和相同的命运结局,将李德裕和韦执谊两人的感情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于是,在祭祀韦执谊青冢之际,李德裕写下了《祭韦相执谊文》,表达了对韦执谊的无限思念。以李德裕为代表的许多唐代贬官,为海南的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在海南岛的后裔问题,也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谜团。  相似文献   

12.
为了永久占领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是中国的奇耻大辱。事变发生后鲁迅对这一事件反应强烈,对国民党政府不思抗日却制造内乱的行为进行深刻揭露和彻底批判,对于国民党政府对学生的镇压进行猛烈抨击。这一事变对鲁迅的思想造成深远影响,使鲁迅与中国共产党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以后的文章中鲁迅多次提到这一事件,让人民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本质。  相似文献   

13.
明代郑王世子朱载育发现了将音阶调谐为相等音程的数学方法,在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关于其师承何人的问题,《中国音乐词典》所记其早年师从何塘之说似有误。因为何塘卒于1543年,而朱载育1536年方生,童生师从何某一说不攻自破;事实上“师友于何塘”者是朱载育之父。  相似文献   

14.
在《铸剑》中,鲁迅通过对历史故事的"铺排"和"改动",一方面,在社会、道德层面寻找"复仇"的正义性;另一方面,鲁迅命定中的"复仇"气息,又使"复仇"产生纯粹性,显得悲壮而崇高;但小说最后,鲁迅又用一场闹剧消解了"复仇"的所有崇高意义,表达了他对先驱者命运的痛苦思考。因而,《铸剑》的"复仇"叙述是复调的。  相似文献   

15.
朱瞻基是明代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期间,实行德政治国,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进一步强大,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仁宣之治"。但是,朱瞻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宣德朝也存在一些弊政,尤其在处理宦官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失误。他提高宦官地位,赋予宦官批红权,设置镇守中官等,致使宦官势力空前猖獗,无意中为宦官干政提供了保障。他对造成明代的"宦祸"负有很大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李娃传》为唐代小说名篇,但篇首及篇末记荥阳公子、李娃事的来历是编造的,经不起考征。原来此篇服务于牛李党争,借旧有的《一枝花话》移花接木,引于荥阳郑氏之身,暗指郑亚(李党)娶娼妓为妻,以压其子郑畋之出仕。作者非白行简,当为牛党白敏中。  相似文献   

17.
韩愈、元稹同为中唐诗文领袖和政坛风云人物,他们在政治上成长的过程中均曾向宦官或借势或借力。但他们与宦官的交往行为是前后严重矛盾的。透过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中唐庶族文人正在形成的“重利轻义”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朱熹在《诗集传》中将《郑风》的情诗视为“淫奔之诗” ,但从内容上看 ,这部份诗并无“淫奔”迹象。朱熹的主要依据是孔子的“郑声淫” ,但孔子的原意不是指“郑声”的淫荡 ,而是指郑国音乐细而高的特点 ,“淫”字不是内容上的淫秽 ,而是就音乐形式不合传统“雅乐”的标准而言。“郑诗淫”之说实质上表现了身为理学家、文学家的朱熹在研究《诗经》时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