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8年5月,德国亨利亲王来华。接待德国亲王的具体礼仪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由此引发了清廷接见礼仪的变革,而张荫桓就是这场礼仪变革的倡导者。翁同龢称"德王进见礼节,张公所定也"。张荫桓在清廷官员中思想开放,对外交涉有着丰富的经验,在改革接见礼仪方面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光绪皇帝在甲午战争之后,锐意改革,其中就包含外交礼...  相似文献   

2.
绿头牌奏是清代京内衙门或个人使用的上奏文书,又称牌奏、大牌.它在清入关之前可能已开始使用,具有简单直接的特点.清前期,绿头牌奏在清廷日常政务活动中普遍使用.乾隆朝以后,绿头牌奏被制度化,使用范围大幅缩小,主要限制在清廷礼仪事务的处置上.但绿头牌奏一直存续至清朝灭亡.  相似文献   

3.
清代幼帝时期辅政有亲王辅政、太后辅政和大臣辅政三种形式,辅政格局的确立是各方政治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辅政人员之间的争斗会大大消耗清朝的实力。顺治朝的亲王辅政避免了统治阶层的内讧,使清朝得以定鼎中原。  相似文献   

4.
清朝统治者以武力加怀柔的政策统一了蒙古各部落,采用同样的政策巩固了北方边疆二百多年的统治政权。怀柔的方法之一是“和亲”,以使蒙古民族更能忠顺于清朝统治者。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关文献记载,清皇家与科尔沁蒙古族从入关初至清末,双方联姻不断,这种长时间的连续互相嫁娶,为其他蒙古部落的联姻所不能比拟。其中科尔沁左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左中旗),在这一点上居内扎萨克二十四部之首位。也是满族皇家与蒙古民族通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在兴安盟档案馆保存的清代档案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有顺治五年(1648年)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224年间,各位皇帝赐封原科尔沁右翼后旗镇国公及其后代和夫人的《奉天诰命》。镇国公,系清朝宗室爵位之一。清代宗室爵位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等,其中镇国公为五等。  相似文献   

6.
2000年,正值农历的龙年。话说以龙命名的北京地名,也许是很有意思的。西城区二龙路,昔日称二龙坑。元代为金水河水系的一个支流。明清年间,此处曾是刑部所在地,清朝的开国元勋定远大将军信义辅政叔王济尔哈朗的王府也设在二龙路,称郑亲王府。最后一代郑亲王叫端...  相似文献   

7.
孙萌 《兰台世界》2020,(3):143-145
民国时期,北京地区由于多种因素叠加,房屋租赁现象普遍。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地区,是清朝最后一座保存完整的皇家园林,清灭亡后虽仍属皇室私产,但由于资金匮乏,维运艰难。为平衡收支,清廷及民国的管理者先后出租颐和园内院落房屋,并出台制度条款,对出租房屋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8.
1910年(清宣统二年),清廷官招商办大冶湖北水泥厂生产的宝塔牌水泥,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举办的第一届南洋劝业会上荣获一等奏奖,是为历百年华新水泥厂获奖端倪。清朝末年,效仿西方施行产业竞赛、实现实业救国渐成风气。1905年,清廷颁布《出洋赛会通行简章》,首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鼓励各省商家精择物品,积极赴赛,参加世界各国举办的商品博览会。不久,贵州茅台酒等许多中国商品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夺得金牌而大振国威。  相似文献   

9.
清朝诸帝长相如何?他们怎样生活和处理朝政?清廷各衙门如何运作?清朝皇帝圣旨、玉牒、外交国书等文书,你想一睹为快吗? 作为人生两大幸事之一的“金榜题名”的“金榜”是何等模样?清初三大疑案之一的“世宗夺嫡”,康熙皇帝到底是传位“十四子”胤祯还是传位“于四子”雍正?光绪皇帝真的是被慈禧、袁世凯亦或大太监李莲英毒死的吗? 瑾妃丑吗?珍妃美吗?慈禧凶吗?……  相似文献   

10.
1914年民国政府开立清史馆编修清史。一些遗老出于现实需要,逐渐改变拒绝与民国政府合作的态度,进入清史馆参加编修清史。一部分遗老则认为清史编修是对清廷的不尊重,因此拒绝参与,亦借此表达与民国政府的不合作态度,并对《清史稿》最终版本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清史编修象征清朝国祚的终结,因而逊清皇室不仅拒绝配合清史编修,而且对参加清史编修的遗老采取排斥的态度,不仅使清史馆遗老与逊清王室关系紧张,还造成了逊清遗老群体的分化。虽然最终形成的《清史稿》因为种种原因错谬较多,质量不高,并且以美化清朝为基调,但是历时十三年的清史编修工作不仅消磨了参编遗老们的岁月和精力,也抵消了他们对民国政府的抗拒之心。  相似文献   

11.
孙雨苗 《历史档案》2023,(4):94-101
高丽布作为一种外来面料,很受清廷重视,尤其在皇室丧葬、祭祀以及宗教场合中占重要地位。皇太极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形势的推动下,高丽布输入量呈爆发式增长,其输入途径由强制贸易等方式转化为稳定的朝贡模式。入关后高丽布在服用、赏赐等方面的用途逐渐减少,因此清廷大幅削减朝贡高丽布的数量。但终清一代,清廷强调高丽布在皇室祭祀场合不可替代,体现了宫廷对于传统习俗的坚守。高丽布在清代宫廷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满族文化的吸收调整性和保持传统的坚韧性。  相似文献   

12.
王树恩 《湖北档案》2011,(11):44-47
抵押国宝 1912年2月12日,清隆裕皇太后带着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宣布清帝退位。根据袁世凯与清廷达成的《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条件》,清帝仍然保持着皇帝尊号,并暂居紫禁城之内,民国政府待遇之以外国君主之礼,对清皇室原有的私产特别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入清以后,蒙古与新疆地区渐次进入清朝版图。在清廷的允许下,大批商人前往蒙古和新疆地区经商。乾隆时期,清廷制定了"部票"制度,管理商人的贸易活动。本文主要运用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首先探讨商人部票的颁发,进而讨论商人持"部票"经商的流程与实态,最后分析商人申领照票档案的基本内容,希冀以此增进对清代旅蒙贸易具体情形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帝国日报》于1909年11月在北京创刊,受清廷高压言论管控,表面一直以"扶持宪政"为宗旨,实则以隐晦笔法宣传革命.1911年冬,袁世凯复出后大肆逮捕革命党人,《帝国日报》社长陆鸿逵为保全自身与报社同人,将《帝国日报》与清廷宗室恒均所办《大同日报》合并为《帝国大同报》,代表《帝国日报》终刊.《帝国日报》发行近两年,是晚清北京存在时间最长的革命报刊,可谓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报刊档案,但学界目前尚未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徽,善也,徽号是赞美之辞。有清一代,凡遇国家盛大庆典,如皇帝大婚、亲政、册立皇后、太后万寿节等,又值物阜民强,社会安定,便有加上皇太后徽号之礼,以示尊崇之意。作为晚清政坛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直接主持或间接干预清朝统治长达数十年之久,历经咸丰、同  相似文献   

16.
清朝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对南方少数民族统治深入的封建王朝。一方面是由于清廷实力强大;另一方面是清廷统治者总结了历代王朝治理南方少数民族的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南方发展的措施,加深了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那王府往事     
清朝定鼎中原后皇族宗室多居住于京城,其中重要成员被册封为王爵,其府邸被称为王府,星罗棋布的王府是北京建筑与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清代蒙古王公的府第在其游牧领地,京城只是其驻京的寓所。但乾隆朝以来,因清朝下嫁公主而令蒙古额驸在京居住并由后嗣承继,原来赏赐的公主府逐渐演变为蒙古王府。那王府即是北京现保存较好的蒙古王府之一,原主乃是清朝外藩蒙古喀尔喀赛音诺颜部扎萨克亲王那彦图,其修建过程与历代拥有者的经历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8.
谢蓉 《编辑之友》2010,(7):102-104
清王朝建立后,图书事业遂得到制度保障. 一大清纲举目张,以刻书为第一鹄的 清代的官刻重点在中枢.建政之初,清廷内府的刻书中沿袭了明代的制度、由太监衙门司礼监承办.自康熙十二年(1673)起,武英殿设修书处,由翰林院词臣总领其事,武英殿承刻清廷内府各种图书,从此"内府本"便改称"武英殿本"或"殿本"了.此一措置,由文化内行取代了外行,大大提升了刻书质量,是中国图书管理史上极为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刘学 《兰台世界》2003,(2):42-43
中国上下五千年,共孕育出三百多位皇帝主宰中国之命运。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从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故宫崇政殿称帝建立清朝至1911年灭亡,历经275年。庄妃是清朝开国君主皇太极的后妃,又称孝庄文皇后。她来自蒙古草原,出身于名门闺秀,其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酋长,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后裔。庄妃13岁入宫,是在哥哥的陪送下嫁给了当时称“四贝勒”的皇太极的。庄妃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病逝,享年75岁。庄妃一生坎坷且具有传奇色彩,她参于政事30余载,辅佐过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  相似文献   

20.
邹宁宁 《兰台世界》2017,(4):127-128
在沙俄的阴谋下修筑的中东铁路,被当时软弱的清廷认为是惊动了"龙脉"的举措,也被认为是导致清朝灭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