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游兰亭     
兰亭雅集,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人沉醉山水,陶然自乐。在乱世中随世俯仰的他们,终于得以放下满心的疲累,拾起那久违的欢笑。他们"一觞一咏"为后人留下了艺术价值并不太高的《兰亭集诗》,正是在这部诗集中,诗人们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开后世山水田园诗之滥觞。而王羲  相似文献   

2.
神游仙境     
黄昏,夕阳柔弱地悬挂在树梢,天边被抹上绚丽的色彩,我踩着单车奔向宁静悠远的乡间小道,欣赏沿途的风景,微风亲吻面颊,美滋滋地露出甜蜜的笑容。于是心神沉醉,  相似文献   

3.
兰亭雅集是东晋王羲之组织的著名宴饮诗会。这一文坛盛会之所以出现在东晋,与士人心态密切相关:东晋偏安一隅,士大夫不缨事务,追求闲适悠游的生活状态;东晋门阀士族兴起,玄言山水成为士大夫普遍的生活方式。受东晋时风影响,兰亭雅集诗作形成了寄怀山水、倾悟玄理的独特艺术风格,丰富了文人宴饮雅集的风貌,为后代宴集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一册入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激起了不少师生对《兰亭集序》学习的兴趣,更引发了希望了解王羲之与兰亭的愿望。笔者长期生活、工作在绍兴,借着近水得月之便,来介绍一下王羲之与兰亭。  相似文献   

5.
东晋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等人在兰亭雅集,留下了两篇序文和37首兰亭诗。如果从后代传播效果上看,兰亭在不断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人雅集的经典范式;雅化了上巳习俗的文化内容;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与意象,兰亭也成为后世文人浪漫的文化记忆。而王羲之《兰亭集序》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则加速了兰亭雅集的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王羲之此人,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个彪炳千秋的人物。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列出让后人展仰的的40位中华五千年最伟大的文化名人中,就有王羲之的一个席位。我三次走过环形的大厅,那里的每一尊塑像.就是万里长空一颗璀璨的星辰。  相似文献   

7.
西园之游是文学史上文人宴集活动的滥觞;兰事雅集则是文人游宴活动的顶峰,也作为文人集会的佳话流传至今。从这些游宴活动本身和其闻留下的游宴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时期文学逐渐走向自觉的过程。本文从文人身份的转变、文人文学观念的变迁以及文人抒情方式的理性化过程探讨魏晋文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各有千秋。唐之前书史对其评价比较客观。唐之后,由于唐太宗偏爱或政治需要,力推王羲之书,王羲之“书圣”地位遂立,王献之名走向衰微。王羲之《兰亭》书法,名动天下,但有些名实脱略。功力欠佳,风格近俗,相对王羲之其他作品言,应是较差的。我们对待前贤经典,要客观求实,不必人云亦云,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9.
丁鼎 《现代语文》2007,(2):24-24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癸丑年三月三日,会稽内史王羲之,五十又一岁,会亲友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兰亭,参加者即时赋诗,当时所赋诗歌缀篇成集称为《兰亭诗集》,王羲之为诗集作序,即《兰亭集序》。这次集会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神游阿拉善     
在远古的风吼草飞的日子里,是世居在旷野中的不同氏族的剽悍牧人用锋利的石器在曼德拉山刻下了6000多幅壮美岩画的时候起,人类初始的血腥与微笑交织的文明旗帜便在这大漠深处飘扬了……  相似文献   

11.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一次恬然飘逸的雅聚.名士俊逸们在竞骋文才、挥毫泼墨之间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兰亭集>.诗人们或描绘山水,或借山水抒情,或以玄对山水,整个诗集如同一轴水墨山水长卷,情韵流淌,玄思幽远.  相似文献   

12.
游兰亭     
暑假,我们一家来到了书法圣地——兰亭。一进大院,迎接我们的是竹子的清香,我和爸爸、妈妈都陶醉其中。院里的竹子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像一个个穿着军装的哨兵。一条小溪慢慢地流着,溪水清澈见底,岸边百花盛开,耳边不时传来清脆的鸟呜声。真是个好地方!  相似文献   

13.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巳节,王羲之招集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一次恬然飘逸的雅聚。名士俊逸们竞骋文才,挥毫泼墨之间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兰亭集》。诗人们或描绘山水,或借山水抒情,或以玄对山水,整个诗集如同一轴水墨山水长卷,情韵流淌,玄思幽远。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博览》2012,(21):38-38
历史告诉我们:热爱娱乐.懂得娱乐。才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才是一个幸福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为了快乐地生活,让我们一起来八八八卦……  相似文献   

15.
《兰亭十三跋》又称《定武兰亭跋》,是赵孟頫跋在定武本兰亭拓片之后的十三段跋文。该文包括了赵孟对《定武兰亭贴》的真伪审定、鉴赏感悟、研习体会,及由此而生发出的书学理论,为后世学者考证《定武兰亭帖》,研究赵孟頫的书学思想及元人的书法审美观都提供了重要的佐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兰亭十三跋》的内容加以梳理,大致综合为以下几个方面:宋元人对《定武兰亭帖》的高度重视;赵孟頫对《兰亭帖》拓本的审定;除却对真赝的辨别、对拓本的审定,《兰亭十三跋》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是赵孟頫提出了“用笔千古不易》等重要书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升级版“神游”林宥嘉的“神游”巡回演唱会从2012年12月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终于将要在3月底的上海“安可场”和4月初的北京“最终站”落下帷幕。就像他自己之前说的“神游”演唱会就像一部完整的电影,有情节,有铺垫。而在最后的几场演唱会上,  相似文献   

17.
王义梅 《考试周刊》2008,(7):173-174
兰亭诗人生活在东晋中期安定的政治局势下和江南秀丽的风景中,但是在他们主体人格的生成过程中心理冲突相当强烈,主要包括思想上儒家和道、佛二教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所体现的个人雅俗同体.群体逍遥与事功的徘徊上.本文主要探讨了兰亭诗人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汇编了一本诗集——《兰亭集》,最后由王羲之为该诗集写了一篇序,说明作诗的缘由,描写作诗时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说明了成书经过,并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了《兰亭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神游俄罗斯     
张奉连 《留学生》2014,(22):50-50
也许是因为曾留学苏联的外祖父的生动描述打动了我的心扉,从幼年起,我就一直梦想着去苏联一游。几十年后,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尽管苏联早已解体,变成了俄罗斯。从海参崴到圣彼得堡,从贝加尔湖到伏尔加河,从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到乌拉尔山脉……置身于俄罗斯广袤的绿色原野,只见那低垂的天际纯净如洗,悬挂在上面的白云仿佛伸手可及,变幻出一幅幅令人炫目的美丽图案,我不禁有些飘飘然。幸亏脚边晶亮蜿蜒的小溪、远处起伏的山脉,为我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勾勒出了空间感。然而,当我想着赶紧钻进一个村落寻找人间的感觉时,才发现广阔的原野上绝少屋影和人迹。我只能从远处悠闲吃草的牛群,推想着白云深处的人家了。  相似文献   

20.
论王维山水诗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先振 《现代语文》2006,(11):33-33
“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王维是与李白、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就对自然山水诗境的表现而言,王维凭借其多才多艺,以及独特的禅悟之路,创作出一首首富有空寂诗境的山水诗,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奠定了他的古代自然山水诗的巨星地位。”研究王维山水诗的人多是从它的审美艺术上着手的,而我认为仅仅纯粹艺术形式的研究而没有和当代的价值体系联系起来的研究是缺乏时代感的,也没有太大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自然也就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所以,本的思路就是在对王维山水诗的意境美、禅趣美、音乐美、绘画美解读的基础上,来召唤出它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