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中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会出现重复累赘现象。从整体上说,这种“画蛇添足”现象影响了文章的表达,降低了表达的档次。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鉴别这种现象,减少、避免表达中的低级错误。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的"失语现象"是指学生无话可说、想说又不知如何表达或者表达不准确。失语现象的存在,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失语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思考改变这种失语现象的对策,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调查表明,与老师关系融洽、与同学亲密无  相似文献   

3.
<正>从事小学教育二十多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工作中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连小学生也开始"恋爱"。表达爱慕、传纸条、结伴游玩……这种类似"早恋"的现象经常发生,并且有着明显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又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预防和处理小学生早恋现象,是新时期小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一、早恋现象形成的原因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及查阅资料,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原因:1.稚气玩笑  相似文献   

4.
孙雪阳 《学子》2013,(6):119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训练相对滞后,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头痛"、"学生怕写厌写"的现象普遍。究其原因,这种现状既受学生自身语言水平及努力程度限制,也不能排除传统写作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有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词汇匮乏,表达汉化,句型误用,语法不通,信息  相似文献   

5.
粤方言是广东省内通行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强势方言",粤方言与普通话差别大,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长期以来在一定范围内还形成了方言书面语。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的发展,粤方言进入普通话的现象越来越多。这种"方言入文"现象,在书面语表达中往往会造成语言表达错误,引起歧义,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和现代汉语的规范化。目前粤方言区学生习作中的方言入文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以本人执教的广东省旅游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584篇(1篇/人)  相似文献   

6.
朱蕾 《英语广场》2015,(7):59-60
"死"是人类最基本的客观事实,是一种不可抗拒的生理现象和社会现象。死亡是一种不幸,人们在死亡面前会感到一种不可解释的超人的力量,因而对死亡产生恐惧和禁忌。美语中包含大量用于表达"死"的代用语,在不得不提及死亡这种现象的场合,人们便使用这些语言符号来代替对"死"的直接表达。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51):75-76
"中国文化失语"是现在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和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多元文化意识缺乏、知识获得途径缺乏和求知、表达欲望缺乏三个方面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指出"大团圆"的心理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独特的审美范式。阐述四大南戏中的"大团圆"现象表现特征,即表达美好愿景和因果报应观,从而产生"好事多磨"的戏剧效果。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为尚"圆"的传统观念、弱者的自我安慰及戏曲本身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近来,在纷杂的网络舆论场中出现了以周小平为代表的一批敢于"亮剑"、传播正能量的青年,他们用人们熟悉的民意表现形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表达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带来巨大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周小平现象"。这种现象对当前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启发我们要关注新现象,研究新问题;要充分挖掘资源,整合各方力量;要抓住青年群体,把握好互联网的舆论导向;要创新载体,面向生活,联系群众;要抓住实质,找准方向,培育理性的爱国观。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少了小学生的那份纯真,又缺了高中生的那份深刻,因此在他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写人,千人一面;叙事,平淡无奇;抒情,苍白无力。这种现状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1.
舒锋 《河南教育》2008,(3):60-61
<正>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公众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进入我们的视野。针对"找工作高于一切,写论文七拼八凑"的现象,不少教育专家表达了"与其滥竽充数、东拼西凑,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建议,这得到了不少公众和学生的认同。但是,在笔者看来,这种争议的背后存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往往会不自觉地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英语初学者表现尤为明显——这就造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Chinglish"现象。对英语学习者来说,降低这种"母语干扰"的方法是尽可能地多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不断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切实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和信息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受"考什么、教什么"思维定势的影响,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出现过度教育现象,标准化试题泛滥成灾,标准化训练大行其道,这种教学行为抑制了有效的语言习得,降低了积极的学习情感,遏制了学习者语言创新思维能力。标准化训练缺乏学理的依据,它与语言环境论、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和情感教育论背道而驰。以阅读为导向,改造标准化试题形态,少做题多阅读,可以改变"读而不思"的习惯;以思维为导向、改革阅读教学,开展文学阅读,能够促进学生由单一的浅层阅读转向"阅读—思维—表达"立体综合的深层阅读,达到增强英语语感、优化思维品质、实现创意表达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反切语"是利用反切原理表达隐义的一种特殊修辞方式."反切语"不仅是一种语音现象,也是一种修辞格.文章分析了"反切语"修辞格的构成方式,同时考察了"反切语"这种修辞格背后隐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三"字的语义相当模糊,其模糊性较多地体现在夸张运用上。数字"三"可单独成词或句,或与数字"二""四""五""六""七""九"连用,或与表示十进位整倍的数字十、百、千、万连用,用来虚指,表示模糊夸张。同时,由"三"倍之而来的其它非十进位倍数如"六""九""十二""一十八""三十六""七十二"都可表示虚指,以夸张表示模糊语义,这种表达法可看成"三"的延伸。"三"表示夸张的现象,是人类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数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是人们潜意识里的数字文化理念的折射与反馈。"三"字夸张是一种模糊而非清晰的表达,这种表达增强了事物表现的模糊美,其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审美。  相似文献   

16.
受传统的"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观念的影响,在现代教育活动中,依然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天然割裂的"二元"解构现象。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并在实际活动中对这种"解构"现象进行了反思与改革,但还是潜意识地存在着"解构"现象,从而给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这种理念上追求的"平等"与现实行为中的"不平  相似文献   

17.
“说”和“是”与关联词语组合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秀玲 《中国语文》2012,(5):437-446,480
"说"和"是"分别是言说动词和判断动词,二者添加在关联词语之后的用例不断增加,有时可以任意替换而不影响语义表达,甚至还出现了同时附缀在关联词语之后的用法,这使得二者原有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中和。学界一直将"说"和"是"与连词等的组合作为独立现象进行考察。然而,"说"和"是"与关联成分的组合在很多情况下既是对立又是中和的,孤立的考察显然难以揭示这种附缀现象的本质特点。本文考察"说"和"是"与关联词语组合的参差局面,探讨二者对所附缀关联词语功能的影响,分析二者对立与中和的机制和动因。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本地方言用语不难发现;方言句式表达夹杂其间;句子语法混乱;造成文意表达不清楚甚至产生误解,影响到学生作文的质量。本文作者分析了所任教学生的作文材料.从产生这种现象的人文环境、教育环境、教师和学生思想认识水平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大多数学生都遇到过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回忆信息的过程中出现了暂时性的遗忘.但应注意的是,出现在学习和考试中的"舌尖现象"常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信心,所以必须加以克服.怎样克服呢?  相似文献   

20.
回顾学生的习作,雷同作文、伪情作文、缺"钙"作文层出不穷。这些由于"倒置"引发的"尴尬",影响了学生意愿、自主、个性表达,也严重挫伤了我们"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作追求。而当我把习作当成一份绿色的事业,精心培育"习作树"的时候,"倒置尴尬"的现象也被悄然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