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例一:虹吸现象自动引水 演示虹吸现象,设问:利用虹吸管何以实 现自动引水?如图1所示是虹吸现象原理图,A 容器中的水通 过虹吸管自动 流入B容器.在 管中取一个竖 直液片S,设液 体对该液片的 压强分别为p左 与p右,P0为大 气压,则p左=p0 -ρ水gh左,p右=P0-ρ水gh右,由于引水管左管侧的水  相似文献   

2.
虹吸现象     
在图1的装置中,液体能够从液面高的容器A通过导管不断流到液面低的容器B,这种现象叫做虹吸现象,液体流经的那根管子叫做虹吸管.使用时,首先将液体吸过管子的最高点F,再继续向下吸,当B容器的液面低干A容器的液面时,它便自动持续不断地将液体从A容器中吸到B容器里.虹吸现象怎么产生的呢?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而产生的.我们可以设想在虹吸管的最高点F处有一个竖直的液片,这个液片的左面所受到的向右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减液柱ca产生的压强,液片右面所受到的向左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减液柱db的压强.因液柱db的高度比ca的大,所以…  相似文献   

3.
“液片”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模型.一般认为“液片”是一个为研究问题方便人为地选取的一个极薄的液体薄片,是一个理想模型.它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没有体积,但有面积,形状与所盛液体或气体的容器的横截面相同;不计质量;它可以静止,也可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可以受平衡力的作用,也可以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液片模型”在研究液体或气体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1.推导: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推导在连通器底部正中取“液片AB”(如图1).…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课本对连通器原理是这样讲述的:设想在连通器下部正中有一个小液片。如果液体不流动,两边液柱对液片的压强相等。因而连通器内盛同种液体时,各容器液面相平。然而学生对“液片”总感到难以理解。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演示“液片”模型,使学生理解连通器原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取一U形玻璃管作连通  相似文献   

5.
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在各类化学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法进行的化学实验很多,但操作中。所用小型容器如试管、烧杯、锥形瓶、烧瓶等在水浴加热时,常因容器中所盛药品少,浴液浮力大而造成容器倾斜甚至倾倒,给实验操作带来极大不便.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自制一种简易可行的固定装置,取得较好效果,取三片金属薄片(铁、铝片均可),固定如图1,对采用水浴加热的容器,不论是试管、锥形瓶、烧杯等均可按照容器形状不同,折弯成不同形状的固定支架,放于水浴液…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十章<连通器船闸>一节解释连通器各容器中水面相平的道理时,需要学生自己去想象连通器下部无法展示的"液片"以及"液片"两侧受到的压强相互抗衡与两边水柱高度相对变化的因果动态.  相似文献   

7.
做个虹吸管     
做个虹吸管在下面的实验中,你不用做太多的事,只要把装置正确地安装好就可以了,然后要做的就是坐下来观看流体力学在工作。材料:两个用来盛水的容器,椅子,一根长塑料管或者养鱼用的空气导管。  相似文献   

8.
自动吸液器     
从不好倾倒的储液容器中取得液体比较困难,用现有的动力泵既复杂,携带使用也不方便;采用虹吸方式虽然简便,但在吸取不宜入口或人体接触有危害的液体时也不易操作;而自动吸液器就能解  相似文献   

9.
要正确理解h的含义须注意以下几点:1.分清深度与高度的区别高度是指某点到容器底的距离,一般在底面的上方,深度是液体内某点、到液体表面的距离,在液面的下方,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如图1所示,A点距容器底的高度为4厘米.距液面的深度则为3厘米2.明B采区与长应的区别某段液往长度是指液往上面某点到波往下面对应点的距离,它既可能是竖直的,也可能是倾斜的,而深度是液往下面共点到液面的竖立距离.如图2所示容器中波往长度为Zo僵来由几何知识可知容器底到液面的深度却为10厘米.LWe,3.记得双压足足抱住体内菜点到自由住面的坚在…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十章《连通器 船闸》一节解释连通器各容器中水面相平的道理时,需要学生自己去想象连通器下部无法展示的“液片”以及“液片”两侧受到的压强相互抗衡与两边水柱高度相对变化的因果动态。这对那些缺乏一定感性认识和想象力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笔者在教法上作了如下行之有效的改进,即在解释之前用以空气柱作“液片”的特制连通器从直观上对有关现象进行模拟性演示实验,使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个直接感知的基础。 a.仪器的制作准备。 如图1,将“  ”状玻璃管两端分别插入预先打…  相似文献   

11.
毛小平 《物理教师》2005,26(5):23-23
题目:如图1所示,容器A的底部有一个半径略小于r的圆洞,上面有一个半径为r的小球盖住,容器A内的液体密度为ρ1,容器B内的液体密度为ρ2,两容器内的液面相平,液面距容器A底部高为h,求小球受到的浮力.  相似文献   

12.
实验装置和电路如附图所示。A、B、C(?)三个盛液体的密器,三个容器内均放有一片导电的铜片并与导线连接。A容器中盛有硫酸铜容液,底部有两个小孔,孔间距离主(?)厘米。可在孔中插上尖嘴玻璃管,使硫酸(?)  相似文献   

13.
由F浮=ρ液gV排=ρ液g△hs底=△Ps底(注:容器为规则的),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规则容器底部变化的压强与容器底面积的乘积,表达式为F浮=△ps底,对此公式的灵活运用,不但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而且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有许多同学把静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力与液重等同起来,造成解题错误.实际上,液 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pgh)、压力(F=pS) 与液体的密度、深度及容器底面积有关,而和容 器的形状、液重无关. 以下针对三种典型形状的容器分析液体对 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压力. 有许多同学把静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力与液重等同起来,造成解题错误.实际上,液 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pgh)、压力(F=pS) 与液体的密度、深度及容器底面积有关,而和容 器的形状、液重无关. 以下针对三种典型形状的容器分析液体对 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压力.  相似文献   

15.
在应用公式P=ρgh计算液体内部压强时,由于g为常数,这样压强的大小就只和液体密度P和深度h有关.对于同一种液体,密度产不变,这时正确理解液体深度h就是进行正确计算的关键.怎样确定液体深度h呢?一、如果是计算液体内部某点(处)的压强,则h是从液体表面到要求计算任强的那一点(处)的竖直距离.如图1,计算容器内部B点的压强,深度应为山,而不是h。;如图2,计算容器内部A点的压强,深度应为此;B点的任强,深度应为儿.如图3,若求容器底部A点的压强,深度应为h,而不等于L,L是液柱的长.二、如果是计算整个容器壁所受液体…  相似文献   

16.
例1如图所示,上大下小的图台形容器内,装有一定量液体,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为P1,若温度升高液面上升,见图2,(不考虑液体的蒸发)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为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7.
自制半透膜     
一、制作过程 1.将5克纤维索乙酸酯溶于45毫升丙酮中,配制成制膜液。 2.适量制膜液倒入容器(小烧杯或短的大试管)内,然后转动容器,使膜液充分与容器壁接触。将容器倒置于一平面上(或玻璃板),则  相似文献   

18.
容器中盛密度为ρ的液体,应用刚化法在液体中划出一截面积为S的长方体液块,并把它分为体积是V_1和V_2的1、2两块,其底面与液面的距离分别为h_1和h_2,如图1所示。设大气压强为P′,当容器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处于超重状态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液块1底面受到的向上支承力为 F_1=P′S ρV_1g ρV_1a液块2底面受到的向上支承力为 F_2:P′S p(V_1 V_2)g ρ(V_1 V_2)a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液块1底面受到的向上支承力与液块2顶面受到的向下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液块2顶面与底面所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82):145-146
<正>初中物理液体压强学习中,常遇到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的试题,对于这类题目初中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往往胡乱猜想,随便填个答案了事。为了克服这个难点,笔者结合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首先要明确压强公式的适用范围。P=F/S,该式对固体、气体、液体压强都适用。P=ρgh,该式只对液体压强适用。(为强调液体的压强可按P液=ρ液gh记忆该公式)其次要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20.
器,里面装有深度相同的同种液度,试问这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是否相同? 对该问题,这里有两种答案,它们分别如下: 答案一:因为在具有自由表面的静止流体内部,在距液面为h处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pgh+P_0 P_0为大气压强,由于这三个容器内液体深度相同,容器底面积又相等。所以这三个容器底部所受压力是相等的,都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