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师情感对学生情感和英语习得效果影响的调查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楠 《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44-145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的有关理论都认为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而学生的情感状态则直接影响英语学习效果。本次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说明了教师课堂上的态度、性格表现、思想状态以及知识水平的不同展现方式对于学生的兴趣、态度、动机和课堂表现的具体影响。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该不断反思,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情感能力,学会艺术纠错,维护学生自尊,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里习得英语。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必然会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对获取语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习得语言过程中,情感更起着关键作用.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决定了其习得语言的效果.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轻情感"的现象.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习得语言中的情感空白,学习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效率偏低.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将情感融入教学之中,用情感因素感染学生,以情优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知识.  相似文献   

3.
侯莹 《海外英语》2012,(23):20-22
外语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运用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关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因为情感对语言学习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消极情感对外语学习起阻碍、抑制作用,而积极情感则可以有效促进外语习得进程,提高外语学习效果。为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其次教师应尽可能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应对消极情感的策略及技巧。  相似文献   

4.
情感因素是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语言习得中的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如何培养积极情感,降低消极情感策略的总结,旨在使外语教师更全面地认识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以便在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调节情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为出发点,认为情感和认知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情感因素作为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认知的效果,继而影响到外语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动机、焦虑和自信三个影响语言习得的个别情感因素,阐明了其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情感控制的重要性。最后本文对外语教学过程中情感控制的实际操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再次阐明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吕姣荣 《英语广场》2022,(23):76-80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适用于综合英语教学。教师可以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以及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以促进语言习得,助力教学模式改革。本文提出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综合英语教学策略:教学内容“i+1”,输入内容“i+1”,趣味性与关联性并存,非语法程序安排,激发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减少焦虑程度。本研究有助于教师构建可理解的教学内容,降低情感过滤作用,促进学生更有效的语言习得,为综合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学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它能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深入文本,习得语言。教师如何妙用情感教学,为语文课堂增彩?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介入到语言的习得过程,它们犹如一道屏障使得学习者不能完全吸收和内化所接触的知识,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语言吸收障碍,阻碍学习者把可理解的语言全部运用于交际中。这种障碍叫做“情感过滤”,也就是说,语言输入不能完全作用于语言习得机制(LAD),而是要经过这个屏障。  相似文献   

9.
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指出,情感因素对语言习得起重大作用,影响二语习得的情感因素主要有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等。恰当的英文影视片段能帮助学生扩充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内涵,增强学生自信;有利于训练听说能力,减轻学生焦虑。  相似文献   

10.
郭二伟 《考试周刊》2014,(56):148-148
情感因素对习得物理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的消极情感、学生的失败体验、不良的师生关系都会导致学生形成消极的情感。教师要提高修养,影响学生的情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体验成功,优化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语言是其教学素养的集中体现,是教师借以传授知识的媒介,是向学生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小学语文课堂新教师的语言水平与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分析,发现许多语文新教师的语言缺乏情感,所以,本文从教师课堂语言的情感问题入手,从教师课堂语言对学生的情感影响出发,对语文课堂新教师的语言进行研究,提出教师语言情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教育性知识和实践能力这些技术"硬件",还应有统摄技术选择和应用的理性和情感。教师情感是专业发展之基础、纽带、承诺、动力和境界。教师的情感培育有别于知识教育。教师需要深刻认识情感与认知的和谐互动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打磨下,通过科学的反思提升情感。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文章旨在探索小学英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及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活动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教学论研究者不仅要关注与研究“教学认识”,同样也应关注与研究“教学情感”。教学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教师与学生特定情境中的特殊情感,师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相互作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品性。“教学情感”对于教学而言,具有“本体性”意义。“教学情感”不同于“教师情感”、“学生情感”、“教育情感”以及“在教学中的情感”。视“教学情感”为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而进行专门研究,将为教学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丰富和拓展教学论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了情感因素在俄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从语音语调的模仿到自由交流,学生学习语言离不开自尊与意志这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新世纪俄语教学,应从静态的语言知识教学走向动态的情感交流,强调重视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志趣,使俄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是指学生们对外语学习所产生的情绪与感受。在外语学习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和学习策略外,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艺术语言往往以形象观照的审美方式对反映客体和发话主体双重肯定。艺术语言的美的本质是发话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艺术语言的运思过程中,体现了发话主体审美的差异性。艺术语言的产生往往以情感为内趋力,这种情感一旦在内心成熟,就会极力地寻找某种方式呈现和表达出来,它具有感动力和感染力。它通过有限的言语,表达了发话主体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内容。它是个性的表现,不用陈辞乱套,不守定法,而用活法。它虽然具有辞才和辞气,但它自然,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18.
没有感情的设计是空洞的,没有理智的设计是无用的,有情感有理智的设计才是完整的设计。金属材质的手机以理性、功能化为前提,适应了现在追求是科技的理念,又不失给人情感内在、广义的想象空间,顺应了时尚的潮流。将金属作为其材质的手机述说了引起世人共鸣的语言,它是属于一种内在的、广义的语言。情感品质所追求表达的是与人的经验类似的东西,手机的金属材质看似理智的一种设计,但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有着情感化的语言,看似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却又那么协调的共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校教育中注重知识学习而忽视情感培养的问题,联系当前存在的情感冷漠的实际情况,从知识堆积与情感忽视,独尊思想与恶性竞争,课业压力与未来焦虑,空间距离与信任缺失四个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使学校教育能够达到知识积累与情感培养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xperiences of women doctoral students and the role of emotion during doctoral candidature. The paper draws on the concept of emotional labour to examine the two sites of emotional investment students experienced and managed during their studies: writing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Emotion is perceived by many dominant stakeholders as soft, subjective and an impediment to acquiring objective knowledge. The importance of emotion is under recognised. When it is discussed, the role of emotion in the doctoral undertaking is often subsumed in the passionless language of bureaucratic rationalisation and economic imperatives. This paper builds on a growing literature that examines students' emotions and doctoral candidature. It draws on the experiences of women undertaking their doctoral studies at a large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in Sydney, Australia, to show first, how emotional labouring can enable students to channel emotions towards productive behaviours that can contribute to successful doctoral candidature, and second, that studies that attend to emotion offer more nuanced insights into students' experiences during the doctoral underta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