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说新语》中记载石崇与王恺赛车。石崇牛形状气力不胜王恺牛。而与恺出游,极晚发争人洛城。崇牛数十步后迅若飞禽,恺牛绝走不能及.乃密贷崇御车者,问所以,驭人云“牛本不迟.由将车人不及制之尔。急时听偏辕,则驶矣”。  相似文献   

2.
石崇与王恺争豪刘义庆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恺惘然自失。(选自《世说新语·汰侈》)[注]①石崇与王恺都是西晋时期的官僚贵族,大富豪。他们对百姓巧取豪夺,生活奢靡腐化,经常争豪  相似文献   

3.
南辕北辙     
魏国国王有一次要去攻打赵国的邯郸,大臣季梁便去劝魏王.季梁对魏王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要到楚国去,可他的马车却向北方奔驰.路人问他"楚国在南方,你干吗往北走呀?"他却说自己的马好,带的路费多,赶车人的技术很高明,不听劝告继续赶车向北驰去.魏王笑这人糊涂,季梁点头说:"是啊!他条件再好,可是方向不对,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哪能到达目的地呢?"后来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4.
《石崇与王恺争豪》选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刘义庆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文中所写的是真人真事,全文仅122字,却写得一波三折,深得回廊多姿之妙。全文如下: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尽力用华丽的饰品装饰车辆和衣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枝叶茂盛分披)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看过之后)以铁如意  相似文献   

5.
南辕北辙     
魏国国王有一次要去攻打赵国的邯郸,大臣季梁便去劝魏王。季梁对魏王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要到楚国去,可他的马车却向北方奔驰。路人问他“楚国在南方,你干吗往北走呀?”他却说自己的马好,带的路费多,赶车人的技术很高明,不听劝告继续赶车向北驰去。魏王笑这人糊涂,季梁点头说:“是啊!他条件再好,可是方向不对,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哪能到达目的地呢?”后来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南辕北辙”。“辕”是车前驾车的横木,表示车前进的方向;“辙”是车轮留下的痕迹,表示车走的道路。“南辕北辙”的意思是应当往南,而实际上却在往北,现在人们常用…  相似文献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练习。石崇传房玄龄(石)崇字季伦,生于青州。少敏惠,勇而有谋。(石)苞临终,分财物与诸子,独不及崇。其母以为言,苞曰“:此儿虽小,后自能得。”年二十余,为修武令,有能名。入为散骑郎,迁城阳太守。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在郡虽有职务,好学不倦,以疾自解。顷之,拜黄门郎。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以台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相似文献   

7.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  相似文献   

8.
小引 利恺氏(Lecky)之评法国革命曰:"国之大患,莫如其人民取往昔亲密之关系,一旦裁而断之".而其论英国人种之成功则曰:"英人种政治之天才,在善通旧制以适新需,故虽无赫赫之名,而善举幸福之实".呜呼!是乃盎格鲁人种与腊丁人种得失之林也,窃读此言,而反观吾国今日爱国志士之所以导其民者,则又不能不悚然惧!惧者何?何其不善以西方历史之  相似文献   

9.
说说"熟语"     
从前,某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赶车的把式,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本村一家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咱们去了以后,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呀碗呀的搅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偏,针要过去,线也得过去才行,要量体裁衣。"赶车的说:"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  相似文献   

10.
肥·遁     
石崇,就是跟王恺斗富、拿铁如意砸珊瑚、用蜡烛当柴禾的那位.以前我以为这人很俗,很烧包,除了显摆自己有钱,别的什么都不会,后来读了他的文章,才发现他还是有点儿文化的.比如说,他注过<周易>,虽然注得不太严谨,但是见解独到,算得上是一家之言.再比如说,他还会填词作曲,曾为古曲<思归引>写过歌词.  相似文献   

11.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在教莫泊桑学习写作时, 首先要求莫泊桑从观察生活人手。他对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注意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有一次,他要求莫泊桑以迎面而来的一辆牛车为题材,写几篇各不相同的文章。莫泊桑感到很为难,福楼拜就开导他:拉车的牛,早上和晚上的神态不一样;赶车的人喝醉了酒和没吃饱饭,对牛的态度也不一样;牛饿着肚子上山岗和吃饱后走崎岖的路,神情也不一样。如果能细致地观察到这些不同的情况,就能写出好多篇各不相同的文章。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细心观察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其实,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并不难,在日常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单元教学为此创造了优越条件。"三节十步单元预习法"便是成功的一例。它要求学生预习做到"大声读、灵活写、深入思、快速记、感官齐、争第一"。"三节十步单元预习法"用三节课分十步完成。第一节:略读——扫拦路虎略读,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其特征是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读下去,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课文的大致思路和中心意  相似文献   

13.
遇到难题时,我们常常习惯于问"怎么办",而比较专业的做法是先问"为什么".案例中该生的做法其实是一个表征问题.如果进行溯源性分析的话,其根源问题是德育理念的偏差,是在班级和学校德育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 "你再不跑就扣分了!’检评的学生冲他喊,看来检评员也早已经注意到他了."  相似文献   

14.
这天大狗哥马格西要外出办事,临走时,它对小兔子笨笨尼说一定把操作说明书看明白后才能和机器人玩。"它给机器人下达的命令不是很简单吗?我都看会了!"小兔子笨笨尼把说明书一扔,对着机器人弗瑞德2000说:"好啊,机器人朋友,向前走十步。"可是机器人一动不动,笨笨尼感到纳闷。也许它的声音不够大吧。"机器人,向前走十步!"  相似文献   

15.
中学化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协同进行的认知过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教师与学生之间真正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合理的"问"则是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催化剂,且"问"能从各方面激活学生,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1以"问"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当学  相似文献   

16.
荀子《劝学》中有一段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如果直译则为:“千里马一跳,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跑十天,成功在于奔跑不停。”这里的确有些生硬。于是,清人王先谦考证“驽马十驾”句下尚应有“则亦及之”一句。这样,语意似乎畅通了,“劣马跑十天也能行千里,所以成功在于奔跑不停。”但是,一补上去,问题也跟着来了。首先,“则亦及之”的“之”指代不明。是代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奖励》2021,(3):21-24
王永志:敢于试错的"庖丁" 优秀的科学家把研究当作一门艺术,好比庖丁解牛,能够根据牛的特点,从容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做到刀不挑而肉可全;与之相反则如同技术拙劣的屠夫,不分对象,不讲方法,生搬硬套粗暴蛮干,结果不仅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还白费了自己的气力.好的庖丁,一定是从不惧失败中成长起来的.火箭技术专家王永志就是...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父亲送我去上学。在冬天,我们常常会顶着大风前行。父亲在大风中走得飞快,而我抱怨说,如果是顺风就好了。父亲笑呵呵问我:"你说是顺风跑得快还是逆风跑得快?"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顺风。"父亲说:"那可不一定。"他让我向顺风的方向跑一百米,他向逆风的方向跑一百米。本以为我会赢,但结果我输了。我问父亲为什么会这样?父亲告诉我,顺风行走  相似文献   

19.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是智慧的火花,是学习的动力;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而课堂提问则是优化课堂教学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适时、准确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启发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教者,必善问;善问者,必善思.  相似文献   

20.
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