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大泱 《中国档案》2004,(11):55-57
这几年,社会档案意识大为提高,提起档案馆,没人不知道的。但提起私人档案馆,知道的人就很少了。私人档案馆在国外早就出现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在我国,家庭建档的多,真正建立私人档案馆的则很少。最近,广州出现了首家私人档案馆——屈干臣私人档案馆。这个私人档案馆的出现,使“档案”这个被认为有些冰冷的字眼,成了最近广州新闻媒体报道的一个新热点,成了人们议论的一个新话题。  相似文献   

2.
在史学界提起林志纯教授,特别提起日知先生更是耳熟能详,自50年代起,林志纯教授就以“日知”为笔名发表了大批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日知语出《论语》“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意为一天天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儿,一个月不能忘记已经知道的东西。日知,  相似文献   

3.
我们这一代     
我今年35岁,即将步人中年,因为没有做生意,所以没人叫我“狗总”。但因为一直写东西学化,所以有很多比我小的人叫我“狗老师”,而且是不带调侃很真心地这么叫,也好,我就当他们是在骂老师吧。  相似文献   

4.
赵福军 《网络传播》2005,(10):34-35
没人知道也没人记得Web2.0的概念是从哪个避风港里吹出来的,虽然大家都在谈Web2.0,但是几乎没人能够给Web2.0一个明确的定义,或许Web2.0本身就是一个公理性的概念。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未明的泛概念,却正引发着一场全球网络经济的新风暴。  相似文献   

5.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一度震撼人心的网络名言不再适用于MSN圈子了。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的新闻生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的新闻生涯萧笛时下提起《啼笑因缘》,恐怕不知道的人不多,但要说张恨水办报纸、当记者,知道的人恐怕就未必多了。其实写小说在张恨水说来只不过是“副业”,他的终身职业是新闻记者。从1918年参加新闻工作,到1948年退职,张恨水从事新闻工作长达三十年...  相似文献   

7.
提起“张以庆”,你也许不知道,但提起“舟舟”,你也许会知道:那个身有残疾的舟舟,竟然在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能把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得无比快乐;因为舟舟这一特殊的才能,他不仅上了央视《新闻联播》、《实话实说》,还上了《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甚至被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一夜之间,舟舟成为世界名人。但首先把《舟舟的世界》展示给全世界的却是张以庆。张以庆,何许人也?全国电视界搞纪录片的同行没有人不知道,这位湖北电视台的编导,从业14年来,共获9个省级电视一等奖,8个省以上大区和全国奖,2个全国…  相似文献   

8.
陈峰 《青年记者》2008,(13):18-19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老了,最近经常对刚入行或者没人行的准记者们说,你们运气太好了. 说这话,不是为了安慰大家,是真心话.  相似文献   

9.
徐迅 《中国广播》2004,(7):39-39,38
尹冬桂何许人也?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但提起“女张二江”可能许多人都知道。即使不了解尹冬桂做了什么,也会因她的名字与“吹、卖(官)、贪、赌五毒俱全”的“五毒书记”张二江连在一起而想像她究竟如何糟糕。  相似文献   

10.
老张的茶馆     
《大观周刊》2010,(36):2-3
古朴却不典雅 在一张不知从哪儿弄来的破旧茶台后 不修边幅的老张的脸总隐没在一张藤椅里 没人知道他的年龄 分不清岁月的平静成了他的脸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经贸委树立的三个企业信息化典型——联想集团,海尔集团,斯达公司中.有两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SAP有关,它们是联想和海尔。从1992年SAPR/2系统首次进入上海机康厂,至今已经整整10个年头.SAP也迎来了她30岁的生日。10年前提起SAP,提起ERP,没有多少人知道,而今提起SAP,中国企业不自觉就会与管理信息化、与ERP联系在一起。可以说SAP进入中国的10年是中国企业ERP应用的10年,也是中国管理软件成长的10年。  相似文献   

12.
孤独,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症候群。在中国,孤独症患的最保守估计也要达到180万人。这是一个被封闭了的世界——而且没人知道这病的起因  相似文献   

13.
烟熏我的眼     
当然记得我为什么,以及哪年哪月哪日学会抽烟。但我不想再说,也没人想知道。很多事情在你心中大过天,讲与人听,别人不过是感觉到伤口结疤后的一点痒。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5,(5):56-57
感谢天,没有人知道明年的奥斯卡桂冠将花落谁家。所以,每一部电影,或许还没人看过,或许还没有开拍,我都要满情期待,把它当成2006年奥斯卡最精彩、最叫座的影片。  相似文献   

15.
说到上网,我脑子里很自然地浮现出前两年看到的一幅有趣的国外漫画;一条狗在电脑前忙活着,它击键盘悄悄告诉同类,“嗨,网上没人知道咱们是狗!”  相似文献   

16.
《云南档案》2013,(5):57-57
老师去家访,一进门竟然看见他的学生正在抽烟! 老师被这一幕惊呆了,不知说什么好! 家长马上斥责儿子:“就知道自己抽,老师来了都不知道让一支!”  相似文献   

17.
家访     
<正>老师去家访,一进门竟然看见他的学生正在抽烟!老师被这一幕惊呆了,不知说什么好!家长马上斥责儿子:"就知道自己抽,老师来了都不知道让一支!"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6,(1):21-22
斯大林死于1953年3月5日晚上9点50分,雷日科夫医生那天被审讯两次。一次是从下午1点10分到下午4点45分,还有一次是从晚上9点20分到凌晨1点45分。审讯的内容我们不得而知。关于斯大林的死,我们不知道的其实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没人准确地知道他是如何死的。报纸上报道他死于脑溢血,而大约就在同一个时候,据说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跑进垂死的老人的房间大声叫嚷;“他们杀了我的父亲!这些杂种啊!”关于他的死亡的种种描述都是极其地相互矛盾的。  相似文献   

19.
往事(四)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回叙老师们对我的帮助、指导和启示,这是因为没有他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我就不可能有以后四十几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何况,在我们这个有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国度里,对老师的遗忘是不可宽恕的,而我恰恰非常喜欢这个传统。虽然,我所列举的那些老师们并不是什么“名人”,而且好几位都已作古了。现在的年青人,对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不甚了了的。经历过的人,有的消亡了,有的不愿意再提它,有的提起它便诅咒,用“路线错了一切都错”概括那三年,我也是过来人,我不希望那段历史重演,但那段…  相似文献   

20.
马英典 《兰台世界》2006,(1X):64-65
提起清末人物,人们好像只知道慈禧和刘罗锅了。而那些真正需要我们记住的曾为我们这个民族呕心沥血、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却几乎不再被人们提起,更遑论借助先进的现代传媒让他们重现于艺术舞台之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