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 凡, 1951年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1966年在北大荒下乡插队,1978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分配至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任教。1991年破格晋为副教授。1997年7月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0月转至大连大学任教,1998年晋为教授,现任大连大学文史学院副院长。自1982年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以来,胡凡教授已主编三部著作:《简明中国通史教程》(76万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中国古代史研读要览》(110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  相似文献   

2.
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大众.对“百家讲坛”等学术传播方式的评价可谓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史学界对方法论的探讨兴趣不减;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冯先生是清史专家,新时期倡导、推动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学者之一。他以深厚的微观实证研究著称.对方法论问题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亦有其见解。尤其可贵的是.作为史学家,冯先生多年来提倡并实践着历史知识的大众化,对于媒体以各种方式传播历史知识予以赞扬。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冯先生博大的学术襟怀、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     
《河北自学考试》2014,(6):76-77
历史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第六个学科门类,历史学类是历史学学科下的惟一专业类别。它包含了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4个专业,如下表。  相似文献   

4.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的著名历史学家阿雷尔·摩根·吉布森和夫人以及美籍华裔刘敦励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和讲学.4月17日,我校举行“欢迎吉布森教授和夫人、刘敦励教授讲学暨授聘书仪式”.参加仪式的还有广东省高教局领导.会上,我校潘炯华校长向吉布森博士颁发了我校荣誉教授聘书,向刘敦励博士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吉布森教授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著有三十多本专著,发表过150篇论文,1971年获美国新闻和  相似文献   

5.
浅谈历史学     
刘青伟 《成才之路》2009,(8):I0009-I0009
作为在基层一线教学的初中历史教师,我时常听到有些人轻视历史学的语言,嘴上不说,但我心里却有好大的不快。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不是我身为历史学科教师的本位主义,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真的感到我从事的专业——历史学,很重要。  相似文献   

6.
■ :王先生 ,您好 !我受《历史教学问题》杂志主编王斯德教授的委托 ,对您进行专访。该杂志设有“史家访谈”栏目 ,刊发过不少著名学者的访谈录 ,很有一些影响。您的史学理论研究和 2 0世纪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很长时间以来即为人们所瞩目、关注 ,在史学界有一定地位。下面就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学术成就、治学经验以及您对当前比较重要的史学问题的看法好吗 ?● :好的。其实在这之前我就曾读过这个栏目的一些访谈 ,例如去年对齐世荣先生和高敏先生的访谈 ,很受启发。与他们相比 ,恐怕我是不够格的。但《历史教学问题》杂志在我治学的起步阶段给予…  相似文献   

7.
二十余年来,在历史学的学习与研究中,我有意识地走着一条与昔日不同的新路,在历史价值取向、认识思路和方法上都自觉另辟蹊径。1987年杀青,200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拙作《秦制研究》一书,便是这种新理路的产物。这种新的理路,本不是一个什么既成的理论体系,而只是一个有意识的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过程,今日为了表述的方便,姑且定义为"实践历史学"这样一个理论分析概念。实践历史学的基本目标、要求、路径,简言之可谓:入于史,出于史,周行而不殆;若再提升为一种哲学认知理路思考的话,则亦可曰: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因为其记载方式的主观性和对未来缺乏科学的预测而曾经被怀疑是艺术而非科学.然而,历史学的自身特点又赋予了其诸多的科学特点.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已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9.
题记:2010年5月23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历史学系的保罗·塔永(Paul Taillon)教授和两名硕士研究生克莱尔·斯拉克(Clare Slako)和路易斯·格尔德兰(Louis Gerdelan)来访复旦大学,与历史学系的陈新教授及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世界史专业的访问学者、硕博研究生,共同就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地点:复旦大学光华西楼1901,时间:2010年5月23日18:30-21:00  相似文献   

10.
专业小百科专业名称:历史学专业分类:历史学学科门类,历史学类重点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适合人群:记忆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强的同学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发布的《“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显示,历史学专业已经成为“00后”学生最感兴趣的人文专业,受欢迎程度超过了中文、外语等专业。怎么看待历史学专业?学历史学专业找工作难吗?学历史学专业可以带来哪些潜在收益?  相似文献   

11.
五、历史学     
五、历史学01.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专题研究※02.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思潮及学术成果研究03.二十世纪西方史学理论流变研究04.历代国家行政制度、施政方式、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消长及处理经验05.夏商周断代研究06.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07.中国古代西北地区生...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过去的事实都是历史。但能不能真正成为历史,还要取决于后人如何记录。从这个角度讲,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历史,都有其主观性,因为它都是人所记录的。既然是人所记录的,就不可避免地受记录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方式手段的影响。历史事实没有改变,但是记录的人变了,记录的观念变了,记录的手段变了,历史重心就会发生转移,但是无论如何,过去一切的事实都成为历史是绝对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带给历史学的挑战首先反映在史学理论的层面.它反对传统“历史真实“的概念,认为“客观存在的“只能是一种理论假设,检验历史真实的标准只能是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政治和伦理要求.福柯和德里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历史学家.传统史学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之下,产生了微观史学、日常生活史学、环境史学、新文化史等等历史研究新视角,同时就不同学科共同关心的主题,促成了历史学与社会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进而认识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矛盾性,以及不同要素彼此之间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专业创办于1977年,为四年制本科教育。该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均是硕士研究生。该专业有衡阳市首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人,市学科带头人和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3人,  相似文献   

15.
历史事实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但历史事实的本体己永远消失人们的视野之外,不可复制,是一种存而不在的历史事实.现在我们研究的历史事实只能说是存在于史料中的事实.面对数量繁多、良莠不齐的史料,研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古就有自己的一套研究历史的方法,伴随着向西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愈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流行于欧美学术界的一种反传统的文化现象。近些年来,我国学界对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关注日益增强,但研究成果不多。本文主要考察了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史学的发展过程,探析了后现代史学对现代史学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陶成章不但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但他在史学上的成就,鲜为人所议。本文拟就陶成章的史学实践、史学特点略作叙论,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实践历史学——历史学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历史学的基本路径和旨趣是,首先入于史:向历史境域回归,重构并回到历史现场,使自己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与“经历人”,用当时、当地人的思维和语言,与当时人对话,以体验和认知历史;还要出于史:从原历史中,发现实践历史逻辑,提炼和建构普遍性理论分析系统。历史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历史研究的分野可化约为“有”与“无”、“实”与“虚”两个区域,传统之所谓“器”与“道”者是也,二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李教授,从事与历史有关的专业的一些年轻人,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学历史究竟有什么用?”您能不能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确实,历史是已经逝去的岁月。当我们正在集中全副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当我们正在迎接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的来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时候,为什么还要把目光注视到过去,去理会那些尘封的岁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并不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倒是有一种连绵不断、先后承续的关系。江泽民同志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家有关历史学功用的论述,一般集中于“求用”和“求真”两个方面。“求用”指政治借鉴,教育民众;“求真”即探究史实真相,揭示历史规律。现实社会中运用历史规律,因脱离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历史规律往往与现实不符,“求用”功用面临困境。以过去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因时空差异,无法全面揭示真相,“求真”功用饱受质疑。因此,考察历史学的功用应脱离具体的实用层面,转向探究其超现实价值——“历史思维”和“求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