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默与漫画     
爱迪生的故事(一)爱迪生不仅在科学领域里有大量发明,还善于机智地回答记者们提出的各种古怪的问题。一次,有个记者问他是否应该给一座正在修建的大教堂装个避雷针。他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因为上帝往往是粗心大意的嘛!”记者又问他是怎样想象上帝的,爱迪生说:“先生,没有质量,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东西是无法想象的!” 爱迪生75岁时仍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 爱迪生装出一副十分为难的样子,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来得及考虑呢!”(二)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093种发明的专利权,其中留声机…  相似文献   

2.
正身处创新时代,要有创新素养,当选《发明与创新》杂志。2020,更加爱您,内容升级,全彩印刷,给您全新阅读体验!邮发代号《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42-66《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42-299《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42-367  相似文献   

3.
正订阅方式1.零散订阅(适用于全国)通过中国邮政的网上报刊订阅通道订阅,请扫右侧的二维码,新用户需先注册一个中国邮政的账号。2.集体订阅(适用于湖南省内)湖南省内以学校为单位的集体订阅,请扫右侧的二维码,然后按步骤操作。3.电话订阅(适用于全国)全国各地区的批量订阅(同一地址、同一收货人每期100份以上)可致电发行部直接订阅。订阅电话:0731-84586643。4.当地邮局订阅如果您还是习惯通过邮局订阅,那就记住我们的邮发代号吧!《发明与创新·大科技》42-66《发明与创新·中学生》42-299《发明与创新·小学生》42-367《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42-366  相似文献   

4.
电话的历史     
电话的发明,是从为了让聋哑人能“看懂”他人讲话而发明的“视话法”技术开始的!电话的发明者叫格雷厄姆·贝尔。在英语中贝尔(Bell)和电话的铃声(bell)一个写法。好记吧?人讲话时,我们从他口形的变化可以看出他在讲什么,由此,我得到了启发而发明了电话。好的,爸爸要吃三明治和奶茶。猜对了!格雷厄姆,你已经完全掌握视话法啦。视话法是我父亲发明的,是通过观察口形变化来读懂对方所表达意思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耳朵听不见的人也能明白对方讲话的意思。是啊,不如你也来教教视话法吧?哈伯特家的小姐是聋哑人,正在找老师呢。我!我行吗?…  相似文献   

5.
科学小怪蛋     
《科学大众》2008,(11):25-25
剧情简介伊果(约翰·库萨克配音)是个才智出众的驼背年轻人,他的工作是给一个疯疯癫癫的科学家当实验室助手。伊果的身边,到处都是这类的科学家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发明,其中一些发明并不讨人喜欢。  相似文献   

6.
正科学进步与科技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享受科学成果时是否会想到,许多发明是科学家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换来的,甚至许多科学家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用身体研究消化过程的科学家斯帕兰让尼(1729~1799)是意大利生物学家。他研究动物和人的消化过程。他首先引入"消化液"一词,认为消化  相似文献   

7.
扬·凡·爱克的油画技法对后世写实油画影响极大,人们甚至把油画的发明归功于他。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声誉,在于他在油画技法上的卓越技巧,尤其是用色方面的天才成就。扬·凡·爱克用色特点的形成和他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的训练有很大的关系,具体来说,归功于他的技法和用色材料,本文详细阐述他所使用的蛋彩画配合透明油画色层的混合技法,以及他所使用的具体油画材料。  相似文献   

8.
怎样才能让《发明与创新·小学生》适合你的口味,成为你的最爱呢?小朋友们快来出主意吧!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发明与创新·小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百科文摘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绰号是“昆虫世界的荷马”。荷马是古希腊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写的两部史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法布尔正是昆虫学的“荷马”,他用30年时间写《昆虫记》。在这部10卷本的科普巨著  相似文献   

10.
他和杨振宁一样,拥有一颗以他命名的小行星——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用在17岁的香港少年陈易希身上丝毫不为过。2004年,他的发明——智能保安机械人(Total Equip)——获得第55届美国Intel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二  相似文献   

11.
一位爱好天文的中学生,在看了几篇《大科技·科学之谜》的文章后,感触极深,开动脑筋,完成了第一篇科学手稿。不管这篇文章的论述是否充分,但这是他热衷于科学的证明,他希望能与所有的天文爱好者交流!  相似文献   

12.
金建平,男,浙江省温州市人。1990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中文系,结业于浙江省绍兴市政法干部学校民法专业,曾就读于湖南大学法学专业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自1992年发明香味鞋至今,他孜孜不倦于鞋类领域的研究,已获得3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已公开20项发明专利。2012年,他申请的230多项专利现正在审查中,成为鞋类领域创新发明的佼佼者,他一年之内申请200多项专利,在国内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13.
有些发明者的灵感总是不断涌现,但常常在准备打入市场时就停滞不前了。而兰戴斯—莉萨·阿特休尔就不会遇到这种情况。这位女发明家创造出了250多种游戏和玩具,其中很多产品都十分畅销,如《辛普森一家》、《迈阿密天龙》和《忍者神龟》等。阿特休尔设在纽约的公司即将推出:一种叫做“PHONE—CARD—PHONE”的纸质抛弃型手机,通用电气公司负责该产品在美国的推广销售。创意+营销=利润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创意变成赚钱的工具呢?有了绝妙的构思只是工作的开始。你应该重视自己的创意,认定了这种创意有一炮打响的潜力,还要有将想法变成现实的…  相似文献   

14.
真心为您     
眨眼间,《发明与创新·学生版》已风风雨雨地走过三个春秋。在各位朋友的支持下,她如一位跌跌撞撞的婴幼儿,成长为一位生机勃勃的青少年了!在此,再次感谢领导、老师、朋友们的关心与爱护。我急于想告诉大家的是,从2006年第9期开始,《发明与创新·学生版》听取了专家、老师、青少年朋友的各种意见,加以组合,进行改版,将原有栏目进行重组,使之更加贴近中学生读者,更加有用、有趣!  相似文献   

15.
<正>A名不副实的"飞行汽车之父"美国专利局保存着近80种飞行汽车的发明资料,保罗·穆勒仅是其中一个代表。1917年,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飞机制造家格伦·柯蒂斯(他和莱特兄弟争夺第一架飞机的发明权)的铝制飞行汽车就诞生了。它有3个宽40英尺的机翼,由发动机驱动后置螺旋推进器。格伦·柯蒂斯被称为"飞行汽车之父"有些名不副实,因为这辆理论上成立的"飞车"从未真正飞行过。  相似文献   

16.
我父亲许铮祥是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武汉中心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他从医30多年,曾编写过《胸部X线征》(湖北人民出版社)、《腹部X线征》(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两部专著,发表各种科技论文数十篇,发明了“X线机摄影微机自控与防护装置”,该成果1993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父亲成功的背后是《发明与革新》。 在父亲的直接影响下,我从孩提时代就开始阅读《发明与革新》,并萌发了浓厚的兴趣,“未来发明家”告诉我学科学、用科学、发愤图强要从小做起;“发明指南”则使我  相似文献   

17.
距今2000多年前,古希腊有一位叫阿基米德的数学天才。他是一位有无数发明趣事的智者。其中最有趣的当数为了解决皇冠问题,竟赤裸裸地从浴缸中跑出来的故事了。发明了吊车。发明了抽水泵。我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我是古希腊的数学家和发明家。发现了杠杆原理。利用凹面镜聚光原理烧毁敌人船只。发明投石机。谁呀?吵死了!我在做一个重要的计算呢,忙得很,没空理你!拜托你把坛子拿回去!真是个缠人的家伙!嗯?你要这个大理石坛子吗?要把兜售东西的家伙撵走,不如用这个投石机吧。你……啊?是……是国王……嘿嘿,不好意思!哇!这个皇冠很漂亮嘛!是呀,最…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创新》2021,(5):F0003-F0003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明与创新杂志社,红网等将开设“红心向党·创新报国”主题征文专栏,连续刊发优秀获奖作品,获奖者将有机会参加主办单位举办的颁奖典礼,与科技大咖面对面。更多惊喜等你解锁!赶紧动笔吧!  相似文献   

19.
爱迪生(1847~1931)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中有2000件发明问世。仅从1869年到1901年,他正式登记的发明就有1328项之多。在他的发明生涯中,平均每12天半就有一项新的发明诞生,所以,人们送给他"发明大王"的桂冠,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他以超人的勤奋和机敏,发明了留声机、白炽灯等,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深受国民的爱戴。1924年5月,美国选民选他为"全美最伟大的人",美国政府还专门授予他一枚特级国会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这样一位全美国最伟大的发明大王,也犯过错误吗?是的,他不只犯过错误,还曾固执地坚持错误呢。这里,把他的一次聪明的做法和一次愚蠢的举动一齐介绍给读者,请聪明的读者从对比中吸取教益。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读了联名檄文《学术争鸣该堂皇登场了》(《发明与创新》今年第5期)和雷元星先生的《关于“科学非共体”》(今年第3期),深感鼓舞。长期以来,科坛上崇洋媚外、盲目迷信之风盛行,一些“权威”压制、封杀创新理论,鄙视、耻笑“小人物”,这是学术界腐败的表现。你们开始主动出击了,我表示最赤诚的支持!我预感到,一场科坛大辩论的帷幕正在拉开,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即将到来!象《发明与创新》这样大胆发表挑战与争鸣文章的科普期刊,在国内恐怕仅此一家,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中值得讨论的重大问题何其多!《挑战与争鸣》专栏充满了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