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说得过于绝对,它与当今企业实际的管理要求相脱节。如果哪个老板“用人不疑”,企业肯定要被整得一塌糊涂,如果哪个老板“疑人不用”,那么,在他公司里除了他自己,再也找不到让他不疑的人,那样,公司里的人都得走掉。凡是说“用人不疑,  相似文献   

2.
漂泊 《职业圈》2011,(22):90-90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句话说得过于绝对,它与当今企业实际的管理要求相脱节。如果哪个老板“用人不疑”,企业肯定要被整得一塌糊涂,如果哪个老板“疑人不用”,那么,在他公司里除了他自己,再也找不到让他不疑的人,那样,公司里的人都得走掉。凡是说“用人不疑,  相似文献   

3.
哪个老板不希望自己有一大批好员工。阿里巴巴的马云喜欢“聪明而且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比尔·盖茨希望自己的员T“忠实、诚信、勤奋”。星巴克董事长舒尔茨欣赏“拥有老板没有的专长和特质”的员工。沃尔玛创始人最看重具有“工作热情”的员工。百度的李彦宏常常强渊“员工长本事的速度,决定公司前途”。  相似文献   

4.
齐爽 《职业圈》2014,(34):28-31
企业在创建初期,会有老板的影子,这个阶段可以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如果老板仅仅是为了做生意,而不是把企业当事业来经营,老板文化就很难进一步上升,但企业文化最终不是老板文化。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知识也有局限性,长远的企业发展需要超出老板个人色彩。随着公司发展壮大之后,慢慢形成一套制度化的体系文件。制度,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基础,也是借此隐忍老板的个性,同时也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改变,形成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5.
钟腾海 《职业圈》2012,(10):62-63
虽然“用人不疑”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但并不是说“用人不疑”就全盘接纳别人,相反,在“不疑”的基础上“疑”更是包含着无限的人生智慧和做人道理。  相似文献   

6.
虽然“用人不疑”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但并不是说“用人不疑”就全盘接纳别人,相反,在“不疑”的基础上“疑”更是包含着无限的人生智慧和做人道理。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有点烦余秋雨老师,他自己说过,什么都知道的,是怪物。但是,不能因为自己知道的比大赛里的青年歌手多,就瞧不起他们。余老师知识面宽,文字表达得也不错,加上有备而来,经常是侃侃而谈,口吐珠玑。但是我觉得,他有时讲得太多了,有卖弄之嫌,不要说下面与他一样感觉良好的评委会烦,甚至全国人民都在等他——"什么时候说完?"而与他坐在一起的徐沛东老师就比较言简意赅,偶尔表扬人的时候,也会多说了几句,比如哪个音乐家有慈善心,哪个作曲家怎么伟大……但是,我们听了很舒服,因为他是在赞美"别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8.
施德华 《职业圈》2013,(2):18-18,86
在讨论公司特色管理模式时,老板曾经问我:我们公司推行的是法制化还是法治化?我回答说:应该是法制化。老板说:不对,必须是法治化。我说:法治化是依法治理国家的范畴。老板说: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公司的法治化一定是带引号的,即“法治”化。当时我确实有些费解,后来通过多次听老板讲座和学习有关法治方面的知识,才逐渐领会了“法治”化的立意高远和老板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9.
财路笑声     
《职业圈》2004,(3)
辞退的原因新来的年轻职员被老板叫去。“我注意到你,”老板说,“你工作勤奋,而且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很认真。”年轻人面露喜色,期待老板的嘉奖。“所以,”老板说,”我不得不解雇你。”“天哪,这太不公正了。“老板笑着说:“我这里已经有过好几个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后来他们都成了行家,然后突然跑出去自己办公司,拼命想挤垮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万江心  张云龙 《职业圈》2014,(34):32-34
一只狼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它,追了很久仍没有捉到。牧羊人看到此种情景,讥笑狼说:“大的还不如小的。”狼回答说:“你不知道我们两个跑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顿饭而跑,他却是为了性命而跑呀。”由此可见,老板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如果不一,那么很难齐心协力打江山,如果每个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把职业当成事业,那势必是全员同心,其利断金。  相似文献   

11.
Tanya 《职业圈》2013,(10):71-71
“企业值不值得我付出额外努力?我的努力会有回报吗?”“员工的能力究竟如何?给了他高工资,他就会努力工作吗?”每一天,公司都在上演《无间道》,主角就是员工与老板。  相似文献   

12.
买菜管理学     
一位老板向我诉苦说,他的公司管理极为不善。我问这位老板:"你到菜市场去买过菜吗?"他愣了一下,答道:"当然。"我继续问:"你是否注意到,卖菜人总是想办法缺斤少两呢?"他回答:"是的,是这样。""那么,买菜人是否也习惯于讨价还价呢?"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个朋友是做投资的,所供职的老板是个德国人。这次,他很沮丧地找到我,与我诉苦说,他简直无法理解自己的这位老板,因为他的性格实在古怪得很。待我细问才知道,原来前些日子,这位老板回德国了,而朋友接到一桩颇具风险的投资业务,虽然没有什么把握,但朋友凭着直觉,果断出手,做成了这个业务。结果证明了朋友的直觉是正确的,为公司狠狠赚了一笔钱。但当老板回来,仔细询问之后,居然大发雷霆,指责他玩忽职守,冒险投资,被重重地罚了一次款,因此就有些闷闷不乐。  相似文献   

14.
刘邦的耳朵     
刘邦能得天下,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耳朵”。也就是说刘邦能“听”得进去。只要你说得有理有据,哪怕原来对此人非常反感,他也会改变态度,虚心请教,做到听而能用,言听计从。  相似文献   

15.
这是我的错     
如果一个人上班迟到了,老板问他,他十有八九会说: "今天堵车了,所以迟到了!" "今天公车来晚了,所以迟到!" "今天下雨,所以迟到!" "今天……" 但很少有人这样说:"对不起,这是我的错!"  相似文献   

16.
热爱     
看一个人是否热爱他的工作,听他讲他的经历就行了。如果他干得很辛苦,却很执著,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干得很苦闷,却仍在坚持,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失败了很多次,却没有倒下,那么他是热爱的;如果他的语言里充满期盼和等待,那么他也是热爱的。  相似文献   

17.
“萧老,您对自己生命的哪个阶段量满意?”他说自认为青年时期过得“热热闹闹”,早年就任津、沪、港《大公报》主编,还在二战时期的欧洲历经7年;不仅在伦敦大学当讲师,还奔赴战争前线,写了一系列精彩的通讯和特写。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祖国,从事对外宣传,用英文写了大  相似文献   

18.
吴勇毅 《职业圈》2008,(34):74-75
在现代企业经营理论中,有个著名的“二八定律”,即对企业贡献而言,常常是20%的人做出了80%的企业效益。显而易见,这“20%”就是企业的骨干与核心。老板如何亲自“相马”,关系着企业生存发展,也是老板及其企业经营境界高低的一个试金石。  相似文献   

19.
报纸上说,贝克汉姆有一些毛病,喜欢花费几个小时反反复复摆放家具,"假如冰箱里有三罐可乐,那么他会扔掉一罐,因为他认为三个是不对称的。"即便到旅馆下榻,也要把房间里的杂物摆放得符合自己的要求才人住。贝克汉姆也坦率承认,他患上了强迫症。没错,专家也是这么说的。总有一些病是无关身体关乎性格的,比如抑郁症,比如狂躁症,比如贝克汉姆的强迫症。人们总是竭力掩饰哪怕身体上一个微小的缺陷或症状,如果被人揭穿,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的美国曾有这么一个人:到处漂泊,干过许多工作,但无论他怎么努力,总不能摆脱穷困的厄运。他只想做个普通的店员,但频遭嫌弃。终于,出于同情,一家杂货店老板收留了他。的确,他缺乏做生意的天分——由于生性怯弱,不善言谈,顾客的询问都使他紧张得要命。杂货店老板常常叹气说:"弗兰克,你是我见过的最没用的售货员!"他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