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世界上林林总总的女孩,落在张爱玲的眼中就只有红玫瑰和白玫瑰两种.当红影星、浙江绍兴女孩江一燕显然属于后者,她是那种大多数男人会梦想娶回家的女孩,恰到好处的漂亮、懂事,浑身散发着浓浓江南女子的灵秀气质.巧合得很,在那部令她广为人知的电视剧<我们遥远的青春>中,她扮演的就是白玫瑰型的女孩周蒙,她那纯真,感动了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直到现在仍有人忽略她的名字而喊她"蒙蒙".在她最近的电影<双食记>里,她的角色同样是个心地纯净的女孩COCO.……  相似文献   

2.
正在纪念黄源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国内首部以黄源为传主的人物传记《黄源传》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作者包新旺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细节和深厚的情感,再现了这位活了近一个世纪的"老文化人"漫长坎坷的人生历程和铮铮风骨,折射出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也传递了一位青年文化工作者对前辈深深的敬意和对历史的清醒思考。  相似文献   

3.
尘缘 《文化交流》2008,(2):26-30
2007年12月10日,香港各大媒体收到了一封奇怪的<婚姻宣言>传真信,信的内容是"我和未婚夫商议后决定要把承诺实践,我们要结婚啦!"传真的落款竟然写着大明星蔡少芬的名字!   当年17岁便成为香港小姐,出演过无数部收视率超高的影视剧,现在是香港无线第一花旦的蔡少芬,为什么会如此高调地给媒体发上一封<婚姻宣言>?她又为什么会爱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重庆男孩?近日记者采访了当事人,得知了这个香港大明星与重庆小武师之问跨越地位的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4.
汉景帝时梁孝王"筑东苑"以后,梁国相继出现了一些写景咏物的新体小赋,昭示了汉赋由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演进过程.枚乘<七发>和司马相如<子虚赋>的出现,标志着散体大赋在梁国的正式生成.散体大赋在梁国生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汉景帝时期梁国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为散体大赋的生成提供了条件.第二,西汉梁国其地域为春秋时期的宋国,这里是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孔子的儒家文化,庄子的美学思想与散文风格,势必会对梁国辞赋体制的变革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梁国文士多有古代纵横家遗风,其洒脱雄辩的气质、夸饰华丽的文风,为散体大赋铺张扬厉的修辞性语言的诞生提供了内在动力,促进了散体大赋体制在梁国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观众打电话给我,说:"你眞棒,在镜头里总是那么冷静."其实我也哭过,面对那样的灾情,面对受灾的乡亲,面对满目的英雄,泪水有时是控制不了的.在镜头面前我努力保持着坚强和理性.不哭,在心里我始终这样提醒自己.灾区不需要眼泪,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矣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   大灾难中,我们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坚韧与大爱!这就是最具实的中国,我的祖国!……  相似文献   

6.
近来斐声日本画坛的著名女画家傅益瑶相继出版了两本新作:<我的父亲傅抱石>和<我的东瀛岁月>.在自传体著作中,这位名家闺秀回忆了自己在异国他乡的文化追求.在东渡H本留学、创作、工作的30年岁月里,她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不拘泥于陈规,创作出许多令人凉叹的画作.一些日本一流的画家、权威对她纷纷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春天,乌克兰驻华大使尤里·科斯坚科的夫人、著名乌克兰女诗人柳德米拉·斯吉尔达把她的新作诗集《中国的呼吸》寄送给本刊,诗集用俄文和中文编排。女诗人在陌生的国度里,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并为之赞叹,诗集就是她对中国独特感悟的诗化。2010年8月25日,作为"乌克兰文化日在中国"的系列活动之一,斯吉尔达举办了诗集《中国的呼吸》中文版发布会,吸引了国内外友人的热情关注。感动于女诗人的真挚情  相似文献   

8.
浙江遂昌县建县于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是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山区小县,乡风淳朴、人才辈出,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曾在遂昌担任5年多的知县.任期内,他经常深入乡野,与民同乐,使得本来就能歌善戏的遂昌乡民更加乐于参加民间乡俗活动.县城西乡石练镇一带的庙会,就是在明万历年间发展起来的民间庙会,名日"秋赛会".由于时值农历七月,当地民间称之为"七月会".近几年,随着汤显祖文化的挖掘与弘扬,与之密切相关的"秋赛会"也在它的发祥地--遂昌石练镇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9.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去"恒庐美术馆"观看"幽通:周建中水墨画展".走进展馆的第一感觉是:我诧异了!眼前的画是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吗?在以往观赏画展的记忆里,绝没有见过这样的作品,也从没有画家会如此作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栗子 《文化交流》2016,(9):21-24
正浙江与丝绸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桑田、蚕房、丝绸店铺星罗棋布地镶嵌在浙江大地上。浙江人用自己的柔美与温婉,造就出了中国丝绸史上一抹靓丽的风景。2008年8月9日上午,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中国故事"正式开幕。浙江的"祥云小屋"内也以绚丽的丝绸开讲江南的美妙。一幅数米见方的大幅织锦"西湖全景图"拉开了"浙江丝绸故事"的序幕。今秋邂逅G20,杭州丝绸将再一次向世界问好。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精神放光芒,我心情激荡把歌唱."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清秀、婉约的越剧唱腔在浙江代表团讨论现场响起.这是梅花奖得主、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副团长吴凤花代表用独特的方式唱出了学习十七大报告的感受.瞬时,整个会场高潮迭起,成为大会的一个新闻亮点.吴凤花说:"我是情不自禁啊!今年,我能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又是浙江省戏剧界唯一的代表,感到无上的光荣."……  相似文献   

12.
八月的歌     
八月,阳光的温度犹如我们的目光 疼爱地抚摸着南昌的城墙 墙壁斑驳和那些细密的弹孔 无不述说着一个国度曾受到的灼伤  相似文献   

13.
郭嘉 《文化交流》2016,(10):62-65
2016年9月5日,浙江作家海飞编剧的电视连续剧《麻雀》登陆荧屏.海飞是个温情的人,但坚持认为自己欣赏残酷,奇怪的是,二者在他身上好像并行不悖,一如他笔下民国时期繁华柔软的上海,鲜血与死亡却稀松平常.海飞是个横空出世的小说家,凭着对文字的天赋和执拗,瞬间改变了既定的潦草杂乱的生活,因此,我们也就不会奇怪他误打误撞进入编剧圈后,从《旗袍》开始,短短几年,《旗袍2》《大西南剿匪记》《从将军到士兵》《铁面歌女》《代号十三钗》《花红花火》《麻雀》,还有《太平公主秘史》《隋唐英雄》逐一呈现.他已然深陷谍战、迷恋传奇,就像喝一盅温润的绍兴黄酒,吱的几口下去,灯光柔美起来,眼神迷离惬意,微醺的悠然自得,正是时候.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的对外记者,要有一双善于观察世界的眼睛,捕捉真善美的瞬间,要用真诚的心,去感受真诚的情感。记者需要一路行走,一路记录,但更重要的是与被采访者之间产生心灵的互动。一位新华社对外部记者的青藏之行,感受了太多的东西,我们可以透过她的文字,看到她细腻的观察和充满情感的心的跃动。  相似文献   

15.
龙梅 《文化交流》2008,(6):23-26
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位把中国诗词与英法诗词互译的翻译家应该非许渊冲教授莫属.   走进许教授的书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排特殊的书架,那上面摆满了许教授20多年来出版的达80多部译著:<诗经><楚辞><中国古诗词三百首><李白诗选><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等等.……  相似文献   

16.
萧铭 《文化交流》2016,(9):74-75
正健身、生态、绿色的骑行活动正在浙江兴起,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生活方式。骑行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能充分享受骑游过程之美。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行,简单又环保。骑过颠簸的路途,在不断而来的困难当中体验挑战,在遥远的他乡感受风情。沿着田野、山坡,听着鸟语,闻着花香,迎着清风一路骑行,  相似文献   

17.
韩笙 《文化交流》2016,(2):61-62
正丰子恺曾为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作过插图。近有一个版本采纳了丰子恺的漫画,以中国最具文化传统意蕴的雕版水印来印制附赠的藏书票,画面有意选用《孔乙己》中的著名情节:"多乎哉?不多也。"雕版水印是纯手工技艺,如今已经濒危。这枚藏书票的作者是这门技艺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黄小建。他几十年如一日,沉浸在刻刀、木板、水印宣纸里。不久前的一个午后,笔者探访了黄小建与雕版水印的那些事儿。  相似文献   

18.
那是一座海拔3000多米高的小山村,加起来不过二十几户人家。那是一个只有步行或骑骡子才能前往的地方,上下需要10多个小时。然而,却有无数中外行者蜂拥而至。有条件的,花钱骑骡子。无条件的,徒步而上。在那条根本不像是路的路上,随处可见游客扶着树干大口喘气。在高原,每向上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因此,素不相识的人们互相鼓励。人世间的温情洒满了这条崎岖陡峭的小路。  相似文献   

19.
大欲无涯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08,(3):173-185
成吉思汗的强悍性格的生成,是万古洪荒的草原上特殊的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产物。蒙古族在十二三世纪的崛起和统一,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始终是在出生入死的战争环境、拼搏状态下进行的。缺乏尚武精神,没有决战决胜的斗志,就不可能生存下去。因而,刚毅不屈,尚勇崇武,成为蒙古族共同的民族意识。史称:蒙古人"耻病死而尚阵亡,畏伤残而不惧死"。  相似文献   

20.
那是数十年前的事了。老宅房头有一处不大的菜园,里面种了十几垅韭菜,是那种丰腴饱满的"马莲"品种。待清明节一过,园里的雪化尽后,年近八旬的祖父便整日催着我们小哥几个,到附近的果木园去割些带刺儿的荆棘棵子回来,然后围着小园夹一圈障子,一是防鸡鸭鹅狗,二是确定了园子的主人。这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直到祖父去世后仍在延续。祖父算不上一个很勤劳的人,可拾掇小园却很精心。障子夹好后,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耙子,把去年上秋枯萎在地里的老韭菜叶搂成一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