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深刻地改变了数学的教和学的方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家可把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对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进行模拟,再难的计算、再复杂的方程,只要给出算法就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
正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起和鼓舞.在数学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较强,形象性不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感到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但如果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教学,就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使数学课堂教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要求"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对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课程领域采取了"大力开发"的策略。这就要求电脑和网络等应成为学生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手段。要求教师普遍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数据处理有关的繁难运算,都能通过计算机运行,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得以贯通。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认知工具作  相似文献   

4.
数学实验与极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实例给出了数学实验求极限的过程,以此阐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不仅能直观理解数学概念、展示数学思维的过程,而且"做数学"的理念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教育已成长为我国电化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的热点,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动态地演示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利的情景与平台.只要能适度使用几何画板,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教与学的全面发展,就能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6.
"超市"越来越得到许多人的喜爱,究其原因,也许在于它提供了许多选择的自由、自主的空间。在新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努力运用超市的特点构建自主、开放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能自由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给学生以"超市的自主与宽松"。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快乐课堂,一起走进我们的数学"超市"。一、我们的"课堂超市"1.选择适切的学习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内容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先后之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空间可以这样界定:当需要打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通道时,当学生的思维需要突破时,要运用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机制,本质上在于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对于存在智力障碍、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可能为他们打开一个新的数学学习世界,从而让数学教学的目标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空间是非常广阔的,只要坚持服务学生学习需要的感官刺激与思维发展,那么信息技术的价值就会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富有个性和主动的过程,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好学"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学习的目标。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计数、计算以及推理需要。在信息技术日益更新的时代,掌握一定量的数学知识,正确认识数学学习的意义,使学习富有意义。有利用于提高社会竞争力。激发学习内在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老师精心设计,启发教学,激发学习动机有力手段,同时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正确归因,深化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9.
正"积极性"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的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正一、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信息技术使数学变得更加现实了,使数学模型思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它可以把数学家头脑中的"数学实验"变成现实,精深的数学概念、过程可以得到模拟,再难的计算、再复杂的方程,只要给出算法就能得到解决,复杂多变的几何关系,利用计算机动态的作图功能可以得到呈现。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动画又更生动形象,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更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其效果当然就会更好。  相似文献   

11.
反思是学生对本身的解题或者学习能力进行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学习数学的主要动力.在学习数学时,假如没有初中解析反思,学生的学习水平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文就针对"解题反思"在初中数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随后讨论"解题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基本源泉、动力和原因,最能反映人类行为的目的性、能动性特征.没有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就如同汽车没有发动机,学生有了强烈的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代著名数学家P.R.哈尔莫斯(Halmos)曾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的起点.E.R.汉密尔顿也认为:"教与学的全部过程贯穿着提问的艺术."它促使数学的发现,推动数学的发展.好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揭示.因此,"提好"问题、"提"好问题,以"问题"为载体,采用问题解决的思想设计教学,可以优化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市高考状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数学学习中非常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来探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高中数学新课程注重数学学习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再实践的学习过程.我们仔细分析我们身边的案例,不难发现"提出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已知的数学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深化理解数学知  相似文献   

15.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文化继承"和"意义赋予"的过程,也是再发现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再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映姜 《数学教学研究》2013,32(6):13-14,17
多年来,我们采用黑板讲述的传统方式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度较大,如数学实验方法、数学变换方法等重要思想在教学中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效果不理想.缺乏现代信息技术,是不可能达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突破传统手段上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限制,数形结合思想、变换方法、实验方法、演绎推理等,就能较好地解决数学方法展现过程,体现数学思想,实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时恰当地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它能变静为动,变复杂为简单,变难懂为易懂,以直观形象的特点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学交流,即学习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彼此交流,充分研讨,在此过程中进行数学情感的"传达"与"沟通",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实现掌握学习数学方法与技巧并提高其能力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进行数学交流,既包括对数学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又包含着对头脑中思维进一步澄清组织、巩固等一系列再加工的过程,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具有不可忽视的认知功能.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交流习惯的养成,取得  相似文献   

19.
数学知识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文化的渗透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如果学生能够了解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那么学生就能更加顺利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信息技术渗透数学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兴趣就如燃烧,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能使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因此,要使学生能学好数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营造亲和磁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注入,才能具有无限吸引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