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钊说过这样一句话:“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春是“青”的,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朝气蓬勃,最值得珍惜。青春是最宝贵的,其宝贵之处是,它拥有未来。青年时期,应该努力地耕耘,夏天的繁荣,秋天的结果,冬天的温馨,都在春天时播种、萌芽。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青少年时代,他把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同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紧紧联在一起。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青春》一文中说:“青年应该栽培、灌溉促进并同享宇宙之青春,为自己一生的目的,抓紧现在肩负起砥柱中流的责任。”他号召…  相似文献   

2.
温泉 《云南教育》2011,(16):39-40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对青年的热切期望。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进行优秀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近代史学家梁启超把学史同爱国直接结合起来,认为它是爱国心的源泉。他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梁启超:《新史学》)而且他认为学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达,文明的演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李大钊,更把历史同人类社会生活,同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紧密地结合起来。他说:“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还说:“马克思述他的历史观,常把历史和社会关联在一起;纵看看人间的变迁,便是历史;横看看人间的现在,便是社会。”(李大钊:《史学要论》)  相似文献   

4.
如果青春是一首歌,那一定是一首复调的歌。所有的青春个性,无论理想、迷茫、激情、忧伤,都会被烙上时代和社会的色彩。近一个世纪前。马克思主义先行者李大钊,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发表《青春》一文,呼吁青年,发扬个性,“挽回民族之青春”。  相似文献   

5.
青春之歌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李大钊一直不太理解李大钊先生的这句话,我对他的背景知之寥寥,对这位无产阶级的先行者有着非常崇高的敬意,却对他的这句话充满了疑惑,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让青年死于青春,因为人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生命的出现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奇迹,而生命的繁衍则是大自然与生命共同缔造的结晶,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的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每个生灵的神秘和神圣使命呢?最近狂迷海岩,几乎读遍了他的所有经典小说。当我读到《死于青春》这篇小说时,心里为之一振。不仅因为他的诠释消除了我心中的疑惑,同时因为故事…  相似文献   

6.
华东师大青年史学社:接到六月二十六日来信,知《青年史学》杂志将举办50期纪念活动,特书此祝贺!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再接再厉,把杂志办得更出色!多年来承寄赠贵刊,十分感激,无以为报。我在大学(光华)最后一年(1939)也和志同道合的同学办了一个杂志,名为《文哲》(注)。我在该刊第一卷第八期发表一篇不像样的小文:《历史理论引论》,事先送给吕思勉(诚之)老师审阅,他看后认真地写了两段“案语”,非常精辟,对我做学问大有帮助。现在把这篇“案语”抄录给你们。吕老师是大史学家,如果编辑部同意,不妨把这短短的五百字的“…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青年时期,李大钊作为一个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鞭挞.十月社会主义后革命后,他开始接受 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是青年 的良师益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代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在青年时期,李大钊作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对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鞭鞑.十月社会主义后革命后,他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是青年的良师益友。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青春中华”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提出的社会理想,他从三个维度阐发了其实现的可能:在理论维度,宇宙青春无限的规律是“青春中华”实现的理论支持;在历史维度,德国等国的再生是“青春中华”实现的榜样参考;在现实维度,广大中国青年是“青春中华”实现的现实力量。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让李大钊实现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向。李大钊对“青春中华”的追求启示广大青年要发扬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投身民族复兴事业。  相似文献   

10.
《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它所反映的是没落的封建家族制度的罪恶,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一幕“平凡”的人间悲剧。在《家》中,着墨最多,也最丰满、最感人的一个艺术形象是高党新。党新出生于一个处于没落的封建大家庭,长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传统的封建教育和“五四”新思想都影响着他。长房长孙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无论诗歌、舞踏、戏剧、绘画或建筑,都与音乐有密切联系,都要追求达到音乐的境界。“英国文艺批评学者丕德说过,一切艺术到精微境界都求逼近音乐;因为艺术须能泯灭实质与形式的分别,而达到这种天衣无缝的境界的只有音乐”(《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散文也不例外. 我们先看两个例子。其一:李德裕《赠河北三镇诏》曰:“勿为子孙之谋,欲存辅车之势”.《新唐书》减去“欲”字,变成“勿为子孙之谋,存辅车之势”.  相似文献   

12.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又号小溪,四川遂宁人,宋高宗时曾为幕官。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现在还缺乏详细的考证。 王灼的词学观点,见于他所著的《碧鸡漫志》(以下简称《漫志》)一书。该书共分五卷。第一卷为总论,“述古初至唐宋声歌递变之由”;第二卷详论北宋(以及少数几个跨越到南宋之初的)词人的风格和流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中出现最早的新文学样式是新诗,从1918年《新青年》四卷一号发表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新诗起,到现在已是七十余年了,七十年来新诗的境况如何呢?与小说、戏剧比较,则可说新诗出现得最早而成绩则最小。“五四”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大都爱新诗,因为当时的新诗适合新思潮的需要。在大胆抨击封建旧意识的同时恢复了纯洁的情泉,诗人们拨动了时代的心弦,因此能震撼读者:胡适的《鸽子》能得到读者,是因为它表达了当时青年追求自由的愿望,郭沫若一首《天狗》,咆哮出“五四”时代毁旧求新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李大钊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从“中国的出路是什么”这个现实之问出发,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火种,成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以“第一”为视角,围绕李大钊帮助中国人解决“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救中国”“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什么”等三大基本问题,评述他在中国首传马克思主义的十大历史功绩,缅怀他为中国革命举旗定向和开天辟地建党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坐落在唐山大南湖生态园区的西部,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始建于1902年。是我国最早的中等学堂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先生的母校。李大钊先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人格风范,以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地球”的人生理想。今天已内化为一种精神内核,影响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  相似文献   

16.
一人说,将来胜过现在。一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一人说,什么?时道,你们都侮辱我的现在。从前好的,自己回去。将来好的,跟我前去。这说什么的,我不和你说什么。【赏析】《人与时》是鲁迅在“五四”时期写的一首新诗,以唐俟为笔名最初发表于1918年7月《新青年》第5卷第l号上。在诗中,鲁迅把“现在”这个抽象的时间概念拟人化,使之具有人的品格,他以“我”的口气评论三种人对“我”———“现在”的三种不同态度,借以表达三种不同的见解:第一种人认为,“将来胜过现在”,第二种人认为“现在远不及从前”,第三种人说“什…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22年暑假我阅读了小说《觉醒年代》,被“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这段《新青年》振聋发聩的创刊号震撼了。小说里塑造了大批青年人物形象,其中陈延年是我最为欣赏的一位人物,他一直为实践自己信仰的道路不断奋斗,用炽热的青春为祖国做贡献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周予同、匡亚明、冯友兰诸先生都有过关于“两个孔子”的论述。这确属探本之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恶标准,焉得相同?孔子深通此理,他明知“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但他仍要在古稀之年,为国家民族历史而写《春秋》。他为《周易》作传,他整理《诗》、《书》、《礼》。他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大胆发表议论(已被其后学整编为《论语》),大概都来自这种不求“知”、不畏“罪”,但求无愧于仁人的历史责任感。看来,对这个人确有认真研究、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跋<国体与青年>》一文,写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是李大钊同志继《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之后又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章,发表在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六日出版的《少年中国学会丛书》第一种《国体与青年》上。这篇文章长期以来没有被提及和重视,不见著录于国内外各种有关大钊同志著作的目录。笔者是在二十年前购得《国体与青年》一书时,读到这篇文章的。《国体与青年》这本书的作者是曾琦。他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是其中的右翼分子,后来堕落为国家主义派和反动青年党的头目之一。当时,由于这个学会本身具有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性质,因而,它所出版的《丛书》中自不免包括曾琦的作品。曾琦在书中极力鼓吹什么“共和为世界最良之国体”,号召青年为建设一个旧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他说:青年如“益究共和之原理,而坚其信仰,悬一定之目标,而务求必达”,那么,“他日……必有真实完美之国体,涌现于吾人之眼前”。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二心集·〈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解释作《希望》的动机时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当时青年的消沉,是一种“时代病”。《而已集·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中说:“中国现今的一部分人,确是很有些苦闷。我想,这是古国青年的迟暮之感。世界的时代思潮早已六面袭来,而自己还拘禁在三千年陈的桎梏里。”拘禁青年、使青年“消沉”的“陈的桎梏”,不仅有延续了三千年的封建政治,还有封建主义的教育。《坟·寡妇主义》说:“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们经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