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语文教师,我时常在思考,怎样在日常的教学中,较为有效地引导学生由仿到创;怎样培养学生自觉地把习作根植于阅读,从中汲取别人的言语智慧,贮存大量的语言材料;怎样让学生在习作中易于做到生活积累与已有语言模型的自动匹配,从而降低作文的难度。课内"小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作为习作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的学习有机整合,熔读、思、写于一炉,达到融会贯通、即时指导、多练多写的目的。下面,笔者就以课内"小练笔"为例,谈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习作之前需要积极储备酝酿。笔者引导学生课内外同期阅读,初步感受文章的选材、写法、语言等,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目的地寻找发现,观察记录,做好习作材料的积累。它的实际意义在于:表达与阅读同步,语言与精神同构,将教材的"习作主题"与学生的"生活主题""言语主题"相融,从而激发了学生读写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姜艳霞 《课外阅读》2010,(10):45-46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关键,也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了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出口成章。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地课外阅读,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立足课内,着眼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课内要以精取胜,课外要以博为佳;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教材是学生接触最频繁、最直接的语文材料。挖掘教材的习作资源,巧妙地进行习作训练,提高语言再创造,是对文本中语言的积累和应用。而这种应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随文练笔,其好处是篇幅短小,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进行语言的重组和加工,不断进行语言的积累和应用。一、填补空白,发挥想象有些课文由于篇幅较长、情节曲折,因而跳跃性大,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语言描写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感受、领悟课文中人物语言描写的妙用,并从"课内习得,小试牛刀"以及"学以致用,加深体验"这两个方面予以阐述与分析,为学生进行写人习作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而不仅仅在作文课上,有了"今天以前"的积累,习作的时候才可能水到渠成。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挖掘素材;组织学生参加体验活动,创造素材;巧妙设计课内课外练笔,丰富素材。打开生活的源头,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学生有感可发,主动写作,才会写出语言优美、真切动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加强读写训练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细读文本,捕捉读写训练点,利用文本中的"例子",引领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段落、篇章进行写话训练。在习作中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会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更深层次理解文章中心,将课内理解延伸至课外,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续写、扩写、改写。有效地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重点和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对习作教学提出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同时,还明确规定“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的硬性要求。可见,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习作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习作的源头在于生活,习作的基础在阅读,习作的能力在巧练,习作的水准在于思考。生活实践、阅读实践、习作实践,应成为一种生命的享受、心灵的自由、生活的需要。新课标重视在习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习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重视具体习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而习作的新理念导向在于——对学生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三年级是习作起步的关键,许多学生在习作中不会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只能流水账式写作。从"博彩,积累新词句——灵活,运用新词句——创新,评价新词句"三个维度对促进学生在习作中运用语言材料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是例子”。那我们又该如何用足这些“例子”,帮助习作起始年段的学生掌握习作方法,提高习作能力呢?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不仅仅是学习故事,体味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让课文成为学生模仿练笔的范例,充分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立足课文特点,及时进行随文练笔,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运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和感受,丰富自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中设置的"阅读"目标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习作"的目标有"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见在小学中年级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四年级的语文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了多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内习作"首次出现在1992年的教学大纲中,"课内外作文"首次出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这两个词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仍然使用。"课内习作",就是在课堂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为联系,学与用明结合.学生习作只有注重积累,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5.
正在几年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学生在面对习作时往往有一些共性的问题反复出现,比如"怕写""生活体验的缺乏""个性表达的不足"等问题。细细分析,这些问题中有很大一部分似乎是课内习作(大作文)"专有"的顽疾。因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在一些相对自由的  相似文献   

16.
习作要求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画面进入我们的视线,打动我们的心灵。假如我们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这些真实的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被打动的就不仅仅是你自己。仿造例子,从生活中捕捉类似的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把打动你的地方说明白。尽量能附上图片。习作分析本篇习作有两个要点:一是从生活中捕捉打动我们心灵的时刻;二是用恰当的语言将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内心感受描述出来。捕捉生活中的画面是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锻炼,有了材料才能进行习作。因此,本篇习作的指导分两次,即指导搜集材料和指导描写。两…  相似文献   

17.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需要对语言文字有准确的把握,同时融入巧妙的表达和交流技巧。良好的写作能力离不开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需要在立足于课内教材的基础上,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通过一定的习作训练来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习作练习,从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如何实现习作练习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8.
一篇文章必须依靠"中心"统摄,有了中心,文章便纲举目张,文章材料才有了依傍。实际写作中,学生往往因为缺乏中心意识而使文章缺乏严谨性和鲜明性。培养学生写作中的中心意识就是帮助学生做到怎样恰当选择、严谨组织材料,怎样充分体现、突出中心。实践证明,使用好经典例子和习作例子是培养学生中心意识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和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要把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阅读是  相似文献   

20.
蔡晓碧 《师道》2014,(10):38-39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因文而宜.就文取材,挖掘教材(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的习作资源,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入点,巧妙地构筑习作训练场,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