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我从教二十余载,经历过几次教学改革,对小学教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正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家长的认识程度,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等都让"优秀生与学困生差距越来越大",产生了"两极分化",有效遏止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趋势,是我最近教学的重点,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对产生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减少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一、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程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加剧,因此,有效缓解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已成为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小学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陈秀顺 《知识文库》2022,(17):67-69
<正>随着现阶段教学领域中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对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适应这一要求,本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了其中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由于此现象既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又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对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展开了具体分析并给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两极分化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统一的教学形式、教学体系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7):84-85
目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阻碍到正常学习,影响学习成绩,更会对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扰。本文将具体分析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并基于这些原因,提出几点解决对策,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学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持久的。小学数学是奠定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而现实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尤其是"两极分化现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通过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与老师越来越重视数学,因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总能得到大家的夸奖,学习不好的学生总会受到大家的指责,再加上小学基础本来就不好,到了初中越学越难,学生也失去了信心,从而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缩小初中数学中的两极分化差距,本文研究的是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侯雪娇 《学苑教育》2023,(23):44-46
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的多样化,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除了要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方式外,还应该正视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并探究其具体成因,并最终找到缓解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对策。因此,文章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就如何缓解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希望可以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处理“两极分化”问题时提供一些有用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普遍,从初一到初三,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更加可怕的是,以前的"初二现象",现在在初一阶段已经凸显出来,甚至到了小学的第二学段,差距就开始慢慢拉开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才能改变或减轻这种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以及教学观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显著转变,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在逐渐变得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由于新课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较难的内容,数学题目与生活的联系及开放性的增加导致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数学学习兴趣还是数学学习能力,现在在小学阶段已经普遍存在。因此,将针对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借助科学的方法,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全面提高,缩小发展差距,消除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0.
两极分化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教育问题,由于学生存在素质差异、学习态度差异,课堂上出现了学优生与学困生两大群体.学优生学习能力出色,能够完美把握学习进度;学困生学习能力较差,无法及时掌握数学知识.忽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问题,极易引发教学进度脱轨、学生素质差异过大等负面问题.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改善两极分化现象,笔者以一线教学经验为参考,从两极分化现象在小学数学课堂当中出现的原因出发,提出了改善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知识学科,在整个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相关的调查,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好,学习能力稍微弱的学生成绩越来越差。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校正措施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高中大量扩招,在教学中发现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探究高中扩招后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进而辅之以各种有效的针对性教学措施,以缩小差异对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真正实施新课标教学及落实素质教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对2004、2005年入学的高中生进行了观察研究,对产生两极分化的形成因素及教学对策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根据最新的数学显示,小学阶段的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这主要体现在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大多数学生因无法适应数学难度提升而陷入学习困境。两极分化问题的存在导致不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无法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也让教师无法有效地平衡学生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因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探讨有效应对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的数学成绩存在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研究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何在,并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对策,是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创建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英语学习处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抓好这一阶段的英语学习非常重要。但现行的小学英语两极分化现象不容忽视。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从实际出发,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同时,改变评价方式,从而有效消除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两极分化,"但不容忽视的是,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从一年级就开始出现了,而且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落实。从学生、教师、家庭等方面分析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并从教师的引导、家庭教育等方面探讨减少两极分化的方法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我国的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行业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行业,它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国家文化实力的提高,对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农村小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所以为了我国减少这种状况,本文就对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86):69-70
实现"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目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存在教师学生对数学文化不重视、教学设计时教师缺乏主动渗透数学文化的意识、考试评价体系中数学文化的内容较少、学习数学文化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四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数学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数学文化的概念,重视数学文化;在教学设计时主动渗透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引导,课下鼓励学生学习数学文化;增加考试评价体系中数学文化的内容;倡导开展数学文化实验研究,总结实验成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两极分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现象。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模式,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以免两极分化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进一步确保数学教育的发展成效。本文针对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缩小两极分化的价值意义、常见问题及强化措施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