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40年发表的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划破了普希金之后,果戈理《死魂灵》之前俄国文坛沉闷的空气。别林斯基称道小说具有“令人倾倒的魅力”小说的作者“不说什么别的话,却使人能够感觉到一切”。这“不说什么别的话”正是作者在小说中留下的空白点;这“使人能感觉到的一切”正是读者进行填补、想象的。本文力图从这两方面,围绕小说的人物和结构来分析《当代英雄》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2.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在这方面的阅读与考察要求。  相似文献   

3.
“婉转”、“折绕”是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提出的两种辞格。《辞海》(1979年版)中只有“婉转”条,未收“折绕”。《写作大辞典》(1992年版)把“折绕”讲入“婉转”条。别的修辞著作和教材很少叙及。为何很少叙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两种辞格的构成特点不鲜明,特别是未能突出它们的语言因素。看《发凡》对这两种辞格的解释:婉转: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的,名叫婉转辞。折绕:有话不直直截截地说,却故意说得曲折、缴绕的,名叫折绕辞。《发凡》影响很大,这两种辞格在别的修辞书里谈得又不多,我们不…  相似文献   

4.
2001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于小学已经开设英语,学生需要通过新标准中的二级,而在初中毕业和高中毕业时分别达到五级和八级的标准。因此,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学生普遍掌握了一定量的语言素材,语言交流也日趋成熟流畅。然而笔者认为,在学生英语能力逐渐形成与成熟的进程中,为了提高语言的准确性,适时地制作和运用英语语法课件,加强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尽早地掌握好英语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5.
郭建昌 《教学考试》2023,(46):66-69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发现”一词有诸多表述,可见“发现”这一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从敏锐感受语言、审慎判断语言、适切筛选语言“三个步骤”和“多个支架”等内在品质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发现”能力并让“发现”引领语言深度学习的问题,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对深度研习语言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积累呢?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对《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谈谈教学中对“语文积累”理解的几个误区。以语言积累代替语文积累,混淆了二者的区别。具体来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言积累的基本理念,正是对语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课程”的确切描述。它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识字和写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词,积累大量的词汇等,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二是语言运用规律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借用严复的“信、达、雅”三字作为文言翻译的标准。信——准确、达——通畅,这毫无疑义;“雅”,有人理解为“优美”,这就可能使译文与原文的风格不符。刘知几说,《左传》“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刘熙载说,“《庄子》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可见两书的语言风格迥异,因而译文的语言就不能一律以“雅”来要求。  相似文献   

8.
宁显芹 《云南教育》2003,(35):21-23
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的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简《标准》)已于2001年正式公布。根据教育部的部署,从2001年秋季起已在全国27个省市38个实验区开始实验。我们深入学习《标准》就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它,更好地指导和促进英语教学改革。一、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标准》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解决问题”是指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程改革以后,《数学课程标准》取消了“应用题”的提法和独立成为知识单元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新教材将数学问题融于对话式的语言、生活化的情境之中,倡导以“学习活动”为教学主线。经过几年实践,教师们对于《数学课程标准》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隐隐何甸甸]隐隐、甸甸,都是车声。何,何等。这是人教版高三《语文》(试验修订本)《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注释。既然“甸甸”是象声词,那么“何”怎能注为副词“何等”?副词能修饰象声词吗?实在是令人莫名其妙。把“何”解为“何等”也不切合语境。“隐隐何甸甸”这句诗紧承“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几句,而“何等”意为“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见《现代汉语词典》),它在诗中只会起到表现车声很响的作用,造成热烈欢快的气氛,这显然与上文描写的焦仲卿和刘兰芝泪别的情景不协调。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好的文学作品是用优美的语言写成的。良好的语言修养是高中生必备的一种素质。新《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得体。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无数优秀的文化积累。下面请看我们日常生活语言中收集的几个有趣的例子:1“.只要是美的,人人都喜欢,美…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讲“拿来主义”之前先谈“送去主义”。关于“送去主义”牵涉到的一些内容,教科书作了几条注释,教参以及别的一些材料则解释“送去主义”为卖国媚外的行径。对“送去主义”的问题究竟应作何认识?很值得探讨。一、鲁迅先生在写《拿来主义》一文时提到所谓“送去主义”,无疑是应用了作者在几天以前所写的《谁在没落?》一文中的材料。所以《谁在没落?》一文作为《拿来主义》的背景材料,我们有必要作比较全面的了解。这篇文章引了1934年5月28日《大晚报》的一条新闻,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大晚报》这条新闻的撰写者所表现出来的对  相似文献   

13.
×××同学问:“准确,缜密而严谨是《人类的语言》一文的语言特色,怎样理解这一特色呢?”相对于其它文体,说明文很重视语言的准确、缜密而严谨。在这方面,《人类的语言》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先说准确。为了准确说明事理,作者十分注意修饰和限制词语的运用。如第二段最后一句“这是任何其它动物办不到的。”用代词“任何”限制“其它动物”,表示除了人之外,不论什么动物都“办不到”,从而强调了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如果去掉“任何”,就意味着可能还有其他例外的情况。语言的准确还表现在有关概念的使用上。如第一段中“只有人类直起身子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话儿。”一句中用“上肢”而不用“手”  相似文献   

14.
“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普通物质名词。它具备一般名词的语法特点,在句子中,常常充当主语和宾语。它的构词能力很强,能与别的名词融合成许多偏正式结构的新名词,如“水牛、水兵、水泥、水车”等,仅《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这类词,就有一百多个。它与某些词组合,可以构成ABB式结构的形容词,如“水灵灵、水汪汪、水淋淋”等。它还能与别的词组合成不少成语,如“水到渠成、水落石出、水中捞月”等。有时,它可作量词,如“这张被子洗了几水”,“几水”即几次;不过这种用法并不多见。以上,只是“水”在普通话中的用法。考察长沙方言中的“水”,它却有些不同的特点。 1、作动词和形容词。在长沙方言中,常有下列两组不同的话:  相似文献   

15.
修辞学界对判断同义手段的方法问题,展开了争论。从争论来看,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同义结构判断法——替代法。这是林兴仁提出的。他在《汉语修辞学研究对象初探》(《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2期)中说:“判断几个语言格式是否是平行的同义结构,可以采用替代法。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几个语言格式如果能互相替代,那末,它们可以构成平行的同义结构。”对此,他以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句作为典型“替代”辞例加以说明。他认为,根据《容斋随笔》的记载,王安石在推敲这一句时曾先后选用“到、入、过、满”等字,最终才定为“绿”字,这说明它们在言语表达中能互相替代,它们就是一组同义结构。  相似文献   

16.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这是张溥《五人墓碑记》里的一个句子。高中语文(必修)《单元知识训练》把句中“能不易其志”分析为“缙绅”的后置定语。笔者认为,如此分析是不符合其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的。  相似文献   

17.
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与2001年《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基本理念一脉相承。该文件的语言能力观对我国当前基础英语教学改革中,如何践行“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语言”。同时,《课标》的一级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在二级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积累,无论是“识字与写字”还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少不了这一基础环节。《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对于想象作文教学,《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并要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写话和三四年级的习作教学中,学生能写想象中的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