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史》卷83《王褒传》:“梁元帝嗣位,褒有旧,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丞,兼参掌。”此句扦格难通。张森楷《南北史校勘记》云:“左丞位卑,非仆射所得迁。且‘兼参掌’三字文谊亦未足,此文盖有脱误。”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引张氏校语,按云:“《周书》‘右仆射’作‘左仆射’,无‘仍迁左丞兼参掌’七字。《通志》卷176《王褒传》‘参掌’下有‘制诰’二字。疑《北史》原文当作‘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兼参掌制诰’,‘丞’是衍文,又脱‘制诰’二字。”  相似文献   

2.
《魏书·薛辩传》云 :“(辩 )祖陶”。“陶”与“焘”音近形异 ,“涛”与“焘”音同形近。《北史·薛辩传》、《新唐书·宰相世系三下·河东薛氏西祖房》薛辩祖父名字均作“涛”。北魏太武帝名拓跋焘 ,《魏书》作“陶” ,当为薛辩祖父本名“涛” ,薛氏家族仕魏后 ,子孙为避太武帝讳 ,在公私谍谱之中改其祖名为音近形异之“陶”字。商务印书馆重版《中华人名大辞典》薛强条云 :“强父陶与同族薛祖、薛落分立部众 ,世号三薛” ,此说因袭《魏书·薛辩传》。河东薛氏是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重要的世家大族之一 ,薛涛 (陶 )又是薛氏家族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3.
两《唐书》校误二则《旧唐书·韦凑传》云:“景龙二年,转太府少卿,又兼通事合人。”按“景龙”(各本均同)应为“景云”之误,中华书局本校勘记失校。以其前文有“凑,景龙中历迁将作少匠、司农少卿。尝以公事他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即位,拜鸿护少卿,加银青光...  相似文献   

4.
《旧唐书·孙处约传》纠谬《旧唐书》卷81《孙处约传》:“显庆中,拜少司成,以老疾请致仕,许之,寻卒。”而《新唐书》卷106《孙处约传》则云:“麟德元年,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为少司成,以老致仕,卒。”按以上所载处约拜少司成的时间,两《传》出入较大。...  相似文献   

5.
论李勣     
一李勣和李靖是唐开国时位置最高、名声最响的两员大将。新、旧《唐书》都为此二人合传。《旧唐书》卷六七二李传论所谓“近代称为名将者,英(李勣贞观十一年封英国公)、卫(李靖同年封卫国公)二公,诚烟阁之最(贞观十七年同预二十四功臣图形凌烟阁之列)”,不仅是后来纂修《唐书》时史臣的看法,也代表二李生前的定论。唐  相似文献   

6.
校点本《隋书·琉球传》有一处标点有误:“多斗镂树,似桔而叶密,条纤如发,然下垂。”以“发”字断开,“然下垂”,与上句文意不连。“然”为转折连词。发之下垂,何用转折? 查《隋书》这段文字,移植于《北史》、《通典》、《寰宇记》等书,这句话都做了小小的改动。《北史》换“然”字为“之”字,校点本这句话中间不断开,成为“条纤如发之下垂”使文气贯通。而《通典》和《寰宇记》的处理办法,均是在“然”字前加一“纷”字,成为“条纤如发纷然下垂”,也使文字顺畅了。  相似文献   

7.
国外《史记》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史记》流传到国外以后,引起了国际汉学家们的广泛兴趣,出现了一大批《史记》研究的专家。日本、朝鲜、苏联、法国、西德、美国等国家的《史记》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尤以日本为最。本文拟对国外《史记》研究状况作一简要分析介绍。1 据史书记载,《史记》大约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传播海外了。如唐初李延寿《北史·高丽传》云:高丽“书有《五经》、《三史》、《三国志》、《普阳秋》”。可见唐以前”三史”已传到高丽。朝鲜人民至今仍然保持着雅爱《史记》的热情。南朝鲜汉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李成珪编译的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郝处俊传》刊误一则《旧唐书》卷84《郝处俊传》:“贞观中,本州进士举,吏部侍郎高士廉甚奇之,解褐授著作佐郎,袭爵曾瓦山县公。……久之,召拜太子司议郎,五迁吏部侍郎。乾封二年,改为司列少常伯。”按:郝处俊任司列少常伯一事,《新唐书》卷115本...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点校本《清史稿·地理志》第2093页西安府临潼县:“县丞驻关山镇。镇五:新丰、零口、交口、广阳、栎阳。”按:“镇五”前疑脱“又”字。《清史稿·地理志》西安府富平县:“县丞驻美原镇。又东北,道贤镇。”同州府大荔县:“县丞驻羌白镇。又坊头、船舍、潘驿三镇。”风翔府宝鸡县:“巡检驻虢川镇。又底店、阳平、马营、益门四镇。”汉中府洋县:“县丞驻华阳镇。又渭门、真符、谢村、堵水四镇。”鹿阝州直隶州:“州判驻王家角镇。又交道、屯磨、张村、隆益、牛武五镇。”宜君县:“马兰镇,巡检驻。又雷远、五里、杏头、石梯、偏桥、突…  相似文献   

10.
北宋澶州治所初治于今河南濮阳县东南五里德胜寨南城,后因黄河涨溢决口,州城为河水冲圮,遂北移治所于今濮阳县城所在地。关于澶州治所北移的时间,《读史方舆纪要》有三种说法。该书卷16开州》条谓:“(澶州)亦曰澶渊郡,镇宁军节度,熙宁九年移于今治。”同卷《濮阳废县》条则云:“熙宁四年河决澶渊,因改置澶州,移濮阳县为州治。”而同卷《德胜城》条又说:“熙宁十年城圯于水,因改筑州城,以濮阳县为州治。”《读史方舆纪要》在同书同卷之中,关于澶州北移事竟有三种不同说法,粗疏之甚,显而易见。究竟那一种说法符合史实,尚…  相似文献   

11.
《春秋·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语中的“鄢”属于何地?依杜预《注》在今河南鄢陵县境;依应劭之说即西汉时期的县,在今河南柘城县北;依赵匡之说在今河南偃师县南。通过对鄢、周围地理环境的全面考察以及对以上三说的辨析,可以证明应、赵两家之说均不可信,只有杜预《注》才是接近事实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凌濛初杂剧《北红拂》小引后所钤印章的检核以及对凌濛初取字用意的考察,认为凌濛初既非一字“波厈”,亦非“遐厈”,而是“彼厈”.为凌濛初《北红拂》作序的意在亭主人,即孙起都,字子京,号幼如,是活跃于万历间的南京下层文人.利用新发现的王徲登《祭凌常州文》,对凌濛初家族与王徲登的交游进行了补充和订正.新发现了凌濛初与方应祥、王士昌、陈函煇、曾异撰等人的交游,进一步印证了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中“交与遍寰区”一语并非很脱离实际的谀墓之词.对凌濛初出任上海县丞的时间进行了新的审视,认为《晟舍镇志》的崇祯十二年说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13.
杜预注和孔颖达疏对《左传》的断句,不乏错误:有的在后世学者中引起连锁反应,至今未见有人指出;有的虽经后人指出,但近代有人不但不接受,反而以正确意见为误。本文先用正确标点引出误读之句及有关上下文,然后阐述鄙见。 一、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bi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庄公三十二年》 这些话由于杜预的一处误读,千余年来一直被人们所误解。《说文》解释“bi”字引“春秋传日:‘bi门而与之言’。”引语和传文“bi而以夫人言”文字虽不尽同,但意  相似文献   

14.
韩愈所承传的史传传统 ,是从《春秋》、《左传》到《史记》一脉相承的直书实录精神 ,推崇的是《春秋》“褒贬之法”。其“人祸天刑”说盖有所激而言。其史传代表作《顺宗实录》很好地体现了他的史才、史品  相似文献   

15.
消厉鹗《宋诗纪事》卷48,曾慥小传云:“慥字端伯,晋江人,孝宽曾孙,丞相怀之从兄。”又卷53,曾怀小传云:“怀字钦道,晋江人,孝宽曾孙。”由此可知曾慥、曾怀是从兄弟,均为孝宽曾孙。据《宋史》卷312,孝宽乃曾公亮之子。依厉氏之说,曾慥、曾怀应为公亮元孙。然据宋曾敏行《独醒杂志》“泉南之曾,自丞相鲁公,一传而有枢密孝宽,再传而为秘监诚,三传而为今丞相怀”知曾怀当为孝宽孙、公亮曾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16.
《明史·兵志》中讲:“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这实际是抄自刊刻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许论的《九边图论》。《九边图论》的原文为:“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专命文武大臣镇守提督之。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这里没有具体指出九边形成的时间。但《明史·兵志》中讲:“蓟之称镇,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资治通鉴》卷225《唐纪四十一·代宗大历十三年(七七八)》记载说:“已亥,吐蕃遣其将马重英帅众四万寇灵州,夺填汉、御史、尚书三渠水口以弊屯田。”元胡三省注引史■曰:“三渠,谓填汉渠、御史渠、尚书渠也。”案:历史上并没有“填汉梁”之名,而只有“汉渠”之名。《新唐书》卷216下《吐蕃下》载:“(大历)十三年,虏大酋马重英以四万骑寇灵州,塞汉、御史、尚书三渠以扰屯田。”《唐会要》卷97《吐蕃》亦载:“(大历)十三年正月,遣将马重英率众四万侵灵州,夺我水口,填汉渠、御史渠,…  相似文献   

18.
《旧唐书》辨误一则《旧唐书》卷187《苏安恒传》云:“安恒,神龙初为集艺馆内教。”《新唐书》卷112本传则云:“神龙初,为习艺馆内教。”与《旧传》所载相异。然则“集艺馆”与“习艺馆”二者孰是孰非,未可轻易定论。考《旧唐书》卷43《职官志》中书省下有习...  相似文献   

19.
百家姓觅踪     
(三) 吴:传说吴氏是虞舜的后人。因古时“虞”和“吴”音相近,有的虞氏后人为了简略,就以吴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太公的长子太伯在梅里(今江苏无锡)建立了吴国,传至公之前437年,吴国被越王勾  相似文献   

20.
东晋郭璞是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他的《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中存在着大量的同词异训现象。所谓“同词异训”,即:同一注者针对相同语境下的同一个词做出不同的解释。这些同词异训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注释角度相近、意义彼此相承的同词异训现象;注释角度不同、意义相互补充的同词异训现象;特殊的同词异训现象。这三种同词异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郭氏致力于呈现不同文化内涵、对统治者进行政治隐喻、推动博物学发展、展现严谨的注书态度、致力于开创注书方法等主观意识和深层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