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鸿门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课文后译注为:“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行,行为,作为。”《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全国高等自学考试教材,徐中玉、金启华  相似文献   

2.
读写结合是传统语教学的宝贵经验,但以往过于强调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成了写的附庸,读只为写服务,读失去了独立的目标。以写促读.就是以阅读理解为核心.以内化吸收和外化表达相统一为目标,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写作活动助学生理解意,提高思维水平。下面是用这种方法教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  相似文献   

3.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选了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上篇)。这是一篇影响很大的古文名作,很多文学选本都有收录。可是文中有一个词的含义.历来各家选本的解说或含糊不清,或言而无据.或注而不能令人完全信服。这个词就是“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的“谁何”。且看各家选本对“谁何”一词的解说——  相似文献   

4.
秦始皇在公元221年统一中原之后,向南部地区发动了猛烈进攻。贾谊《过秦论》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一段民族融合的历史:“及至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课本注句中之“百越”谓:“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相似文献   

5.
现人教版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中,《过秦论》一文未对“没”、“振”、“倔”三字作出注释,笔者对此存有疑议,现胪陈拙见,就教于大方之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任强 《学语文》2004,(1):21-21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一句的“竖子”,教材注为:“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项伯辈。”(2000年新版高语第一册88页注)。我认为这一注释有违当时的语境与范增的语意,值得商榷。谨呈浅见如下。第一,近年出版的多种古代文学选本以及王伯祥先生的《史记选》,都认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必修)《逍遥游》的课下注释中,有两处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这是《兰亭集序》里的句子。人教版高中《语》(必修)第二册(2003年12月版)给“悟言”作注:“坦诚交谈。”笔以为此注欠妥。  相似文献   

9.
《史记·屈原列传》有这样一段话:“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二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是这样注解的:夺,强取。与,是不给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社戏>(人教版初二册)中有句话:"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句中"蕴藻"一词,课本有注释:"蕴(yùn)藻,水草.""蕴"字在此为名词,义为"水草"无误,但笔者对此"蕴"字及注音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庾莉萍 《现代语文》2004,(11):20-20
在夏后期,朝廷很乱。大禹传位给长子启,启死后,传位给花花公子太康,太康在位二十九年,终于被东夷强大族属的有穷氏首领后羿废掉,世称“太康失国”。太康弟仲康为王,实际是一个傀儡,大权掌握在弈手中。仲康死后,弈索性赶走了仲康之子相,自立为王,号“有穷氏”,这便是史称的“夷弈代夏”。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伶官传序》一文中有“智勇多困于所溺”一句,课本注释:“所溺,所溺爱的事物。”笔者以为此注不妥。“溺爱”意为“过分宠爱(自己的孩子)”,适用于人,不适用于事物。《辞海》指出“溺”有“沉湎无节制”之义,如《晋书·宣帝纪》:“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笔者认为,“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溺”也是此义,全句可译为“人的才智勇气往往受他所沉湎的事物的困扰”。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新初中《语文》第三册第23课《周处》“正见清河”,教材注释为:“恰好见到陆云。正,恰好。”而人教版同册《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只见到陆云。”对同一句话中的同一个“正”字到底应怎么理解? 从“正见清河”所在的前后文细看,周处来吴原本是为了寻访“二陆”,也即是说,陆机也好,陆云也罢,均是周处欲同时寻访的对象。可实际情况是,由于“平  相似文献   

14.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一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归去来兮辞》中有“复驾言兮焉求”一句,注释为:“还要驾车出去探求什么呢?驾言,指出游。”既然“驾言”指出游.串讲怎么变成“驾车出去”了呢?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促织》:“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教材对“以蠹贫”的注释为:“因胥吏侵耗而贫穷。蠹,蛀虫,这里用来比喻侵耗财物的胥吏。”此注可能来源于下面两种解释:①释“蠹贫”为“因吏胥所蠹而贫”(清代吕湛),②释“蠹”为“蛀虫,借指里胥”(《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9月版)。  相似文献   

17.
《归去来兮辞》(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中有一句“登东皋以舒啸”。课的注释是:“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长啸。皋,高敞之地。舒啸,高歌。”这里把“舒啸”具体解释为“高歌”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一文中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一句,课本对“崤函”的注释为: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十三课《过秦论》两次出现了“翟”字 ,但论“字乃音、形和义的结合体” ,其实这是两个形同而音和义均不同的字。可惜课本对此无注 ,人们往往将它们混为一谈。一、“翟景”的“翟”,念zh偄i(宅 ) ,是姓氏之一种。在中国历史上 ,姓翟的人物并不多见。但翟让曾为中学生所接触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有介绍 ,乃隋末农民起义军———瓦岗军的首领。在现时 ,“翟”姓念zh偄i,也可以从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中获得证实 ,因为现任中宣部副部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他常在新闻中出现。二、“墨翟”即墨子 ,战国初…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语文第二册教科书(人教社版,试验修订本)的扉页插图中有一幅明代中期著名画家、大书法家文征明书王勃咏滕王阁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