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作家"赵树理一生致力于用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农民服务、为政治服务。他在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艺传统、促进革命文艺的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出色成绩的作家。他的小说在读者中,特别在广大农民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他们的热情欢迎和喜爱。由于他的影响和带动,形成了一个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文学流派,虽跨新民主主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小说的开端对赵树理小说如何处理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的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和高晓声是我国著名的反映农民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辛勤耕耘,塑造了许多典型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不仅丰富了我国艺术宝库而且也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研究赵树理和高晓声的小说创作,对于认识我国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水平或许会有所帮助。 一 赵树理和高晓声都是农民作家。他们置根于农村,关心农民命运,追随时代命脉,反映农民的生活、思想和要求。他们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5.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运动中“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化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论及他的创作成就,总是以他的小说为例,而很少谈到他的戏剧创作和曲艺创作,这对于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在解放区文学创作中,他的建树是引人注目的。对他创作的研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由于不同时期的政治环境和文艺路线的影响,对他创作的评价,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倾斜。在当年的解放区,他被誉为解放区文艺创作的杰出代表,称赞他的创作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毛泽东文艺思想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被人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是一位具有民族化、大众化艺术风格的人民艺术家。早在全国解放以前,边区文艺界就提出“赵树理方向”问题,并且把它“作为边区文艺界开展创作运动的一个号召”(陈荒煤《向赵树理方向迈进》,载1947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周扬同志也在《论赵树理的创作》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赵树理同志的作品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1946年8月26日《解放日报》)。就是这样一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小说之所以出现评价上的分歧,最重要的原因是赵的创作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其一是创作方法和创作目的的冲突,其二是化立场和化人格的不相谐调,其三是审美趣味的自我束缚。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以民众接受主体作为创作过程的核心,追求“农民文学家”的路子;而路翎力图表现的是创作主体本身,用接近于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的手段,表现出极端非理性的动荡世界。与周立波相比较,赵树理的小说更加通俗化、自然本真,而周立波的小说创作更趋审美提炼、强调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赵树理的创作过于追求革命功利性——立志做“文坛”文学家,夺取封建文化阵地,与五四新文学相比,其作品又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周克芹创作比较论袁曙霞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以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对农民的热爱,使他始终将创作的目光放在农村生活题材方面,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他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小说最本质的特点,就是通俗化和大众化。他继承民间文艺的传统,把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又被民众所能轻松而愉快接受的民间文艺和民间传统,运用到新的时代和生活的小说创作之中。赵树理的创作通俗化和接受大众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言运用上的通俗化、口语化;结构安排上的情节完整、趣味性强;人物塑造上的注重人物言行刻画。  相似文献   

13.
论赵树理创作的主题思路和审美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树里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文艺大众化,核心和内蕴是革命的功利主义,审美特征和趣味是乡土的大众的风格。赵树里的作品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艺术精品。赵树理的创作成就充分显示出解放区及建国初期新文学的实绩,代表着新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试论茶山诗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号茶山居士,是北宋末南宋初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有诗集《茶山集》传世。他的诗歌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爱国忧民的,但惨烈的家国身世以及独特的诗学追求,使茶山的艺术风格呈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江西诗派诗人的艺术道路,其清峭、轻快、自然平和的艺术特色,开了江西诗派中兴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素有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之称,一九○六年出生于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一九七○年含冤去世。赵树理早年曾与广大贫苦农民一样,饱受生活的辛酸,同时也酷爱民间艺术。这是他较早地走向革命、并以为广大农民群众乐于  相似文献   

16.
由于赵树理的创作过于追求革命功利性——立志做文坛文学家,夺取封建文化阵地,与五四新文学相比,其作品又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赵树理的研究较普遍注重了赵树理现象的文学史宏阔性意义的考察,而对赵树理创作自身的文本意义却相对忽略了,对创作主体的认识也存在着简单化倾向,不少有影响的论著也依然不能说准确把握了作家创作的文化心理机制。比如赵树理“艺术迁就的悲剧”论,就依然是从一般社会学环境决定论出发,忽视了创作主体自觉意识的追求,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自觉认同的心理机制导向作用。再比如有人认为赵树理小说叙述方式的大众化选择的原因就是为了“政治上起作用,老百姓喜欢看”,却没能深入追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是一个真诚写农民、为农民而写的通俗乡土作家。在那个时代,一方面他自觉追求文艺大众化的审美方式,一方面又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在不违背创作初衷和审美追求的同时,又要紧跟政治的节拍是何等的艰难。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前后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命运,即从走上顶峰到跌入深渊。这一戏剧性变化是一面透亮的镜子,显示了文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的多变性,同时也表明了赵树理坚持文学立场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他前期的短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农村巨大变革和斗争,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颖独创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思想艺术风格。他的前期短篇小说,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构成他的整个创作风格和表现我国农民的觉醒,反抗和克服自己的落后意识,不断推动生活向前发展等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夏衍的话剧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他善于撷取生活中常见的、平凡的事物情景,提炼剪裁,使之明确有力地表现主题,从思想到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