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情感、审美情感与道德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一、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情感和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具体作用或意义,在不同的道德教育与心理学理论中均有不同侧面的揭示。归纳起来,至少可以有以下三个方面:1.情感与道德需要心理学认为情感乃是人类主体对事物...  相似文献   

2.
审美情感问题,是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但它与日常情感、理智情感、道德情感不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它的具体特性、超越性、丰富性、自由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我对现代教学模式理论缺乏研究,因此很难对构建现代历史教学模式发表什么意见。但是面对当前教育界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机,我希望构建的新历史教学模式能导致我们的历史教学从大量的知识梳理类型的课堂教学中跳出来,去追求知识、情感、哲理的统一。到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人格塑造中和成长道路上去寻找历史教育的价值与地位。历史是指已经过去的人类实践活动,因此历史知识所记录的是前人世世代代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人类的记忆与思考。然而一个人的经历是短暂的,视野是狭窄的,…  相似文献   

4.
哲理诗具有“丰富的智慧和深籧的灵性”,是缤纷诗苑中一簇璀璨的小花.何为“哲理诗”呢?旧《辞海》对“哲理诗”诠释为:“希腊诗之一种,起源于芝诺芬尼.尝居柯罗凤,遭波斯之乱,流为歌人;不信神话,以自然无限为神,作诗论自然,惟今仅存断片,为古代希腊哲学之源泉.按今人对于诗中包含哲理,不纯为情绪之抒写者,亦统称为哲理诗.”这一定义首先阐明了哲理诗的起源,即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芬尼“作诗论自然”的诗体哲学,因此,最初意义的哲理诗是专指阐释哲学思想的诗体哲学;其次,说明了今人对哲理诗的广义解释,即“诗中包含哲理,不纯为情绪之抒写”的诗作.本文谈及的“哲理诗”当然是指广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6.
审美情感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高级情感活动.在美的欣赏和创造过程中,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始终伴随着审美情感活动,后是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决定性要素,审美情感还具有复杂性,多面性和强烈的主现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对审美情感进行了探讨,尤其在艺术审美方面作者更是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富有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艺术审美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本质上是审美情感的物化。情感在艺术审美中有突出地位和独特的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带来很大的思想冲击,大家一直在探索、实践、反思中寻求一种能体现新理念、新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探索中,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具备下文提及的几个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彰显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正>从哲理的角度来考察禅宗,可以看到其“真我”、“空”、“体悟”等一系列内涵的辩证统一.禅宗所说的”空”实际上是指宇宙间的万物不是各自独立不依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让、永远流变的过程.整个宇宙,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意识领域,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网,宇宙间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个现象,都是网上的纽结或者说交叉点,而每一个交叉点都同宇宙间其它交叉点有着或近或远、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也是这样一个交叉点,只不过人这个交叉点能意识到“自我”,即具有自我意识,并能超越“自我”.一般的人,具自我意识却人为地割断了“自我”这个交叉和别的交叉点(他人和他物)的联系,即把自我实体化了,又把别的交叉点也实体化了.于是自我和他人、他物分裂为两个彼此斥在、相互对立的实体,即主体与客体.当人超越主客对立、超越自我意识时,人就能悟到禅宗所谓的“真我”,悟到自己原来不是独立不依的实体,而是“空”,不是与他人、他物可以须叟分离的;而是与他人,他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真我”就是整个联系之网,就是宇宙整体.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必须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要体现思想美、情境美、意蕴美、情感美、语言美、音乐美。  相似文献   

12.
在美学领域,情有两种:一是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之情,一是作为审美者的主体之情。我们曾谈到,曹雪芹要写儿女真情。这被他所写的儿女真情,就是客体之情。现在我们要专门谈曹雪芹作为审美者的主体之情,也就是他的审美情感。一、曹雪芹的审美情感是他从事创作的根本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诗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的主观判断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评价。诗人在运用形象思维的过程中,不仅不排除抽象思维,甚至可以说包含着抽象思维,正如钱钟书的《谈艺录》中所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绝句中,就有不少的诗篇,不仅景美情美,而且还蕴含着强烈的思辩色彩,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既充满着审美情趣,又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哲理与审美达到完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16.
培养幼儿审美感知、情感和表现能力屠美如编者按:为配合各幼儿园学习、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本刊在本期经验交流栏目刊发五篇专门谈如何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一组文章,但愿能给幼教实践工作者一些启迪。国家教委于1996年正式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  相似文献   

17.
郭风散文诗刻意描绘准确而又单纯的形象,抒发强烈而又真挚的感情,同时又闪耀着深邃而又隽永的哲理光芒。在创作实践中,他善于缘情造境,寓理于境,使形象、情感与哲理有机契合,创造出了清丽幽雅、含蓄隽永的"郭风式"散文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8.
审美活动决定于美的自然园性同它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程度及性质。而教材反映的美并非都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而能引起其美感,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情地忘我投入,该哭时,不惜撒泪;该笑时,纵情放声,该悲时,话不成语;该怒时,拍案顿足……要唱就唱,要舞就舞,要画就画,要演就演……教师只有自己进入了角色,才能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天地。教师的情感一旦感染了学生,师生的情感就会交融、共振,求得实现目标的一致性,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中学生崇拜明星,却很少有人崇拜领袖,这是因为明星有着美的外在形式,他们的相貌、衣着、动作、表情、气质,以及他们唱的歌,演的角色符合年轻人的意愿,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而领袖对于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不要说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超越对审美情感的经验描述模式,转而从本体论的角度进行重新阐释。其基本观点是:审美情感是本体的动态模式,审美情感体现了艺术活动的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移情式审美情感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因为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的深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因此,在这些文学作品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感受真、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