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年龄"有种种,无论何种年龄,中老年人都不要受年龄的羁绊。其一是生理年龄。生理年龄以实际老化程度为准。指达到一定日历年龄时,人的实际生理结构和功能衰老的程度。日历年龄相同的人,其生理年龄不尽相同。有的人未老先衰、百病缠身;有的人宝刀不老、青春常驻。生理年龄与日历年龄并不同步,它客观地反映了人体的实际老化程度。人们可通过体育锻炼、合理营养、保持乐观性格、健全心理素质等措施延长生理年龄。在生理年龄面前并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样本的年龄结构和数学模型的选择两个方面讨论了赵红州提出的“科学创造最佳年龄规律“的局限性,指出把该规律作为人才开发和科研管理的依据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人才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1901-2011年550名诺奖获得者生平及获奖数据的详细统计、分析得到110年来自然科学领域诺奖获得者获奖年龄、最高学位获得年龄以及成果年龄的详细变化.深入分析成果获得时间的本质后,将“1901-2011年诺奖获奖者科研创造峰值年龄”转化为“诺奖获奖者在1871-2004年平均成果年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110年中,诺奖获奖者平均获奖年龄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成果年龄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不同阶段内诺奖获奖者的平均成果年龄变化幅度因学科不同而略有差异.其中,化学奖和生理或医学奖呈稳步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6.40岁和6.82岁;物理学奖先有一定下降后呈逐步上升趋势,总体上升2.95岁.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现在处于44-47岁.  相似文献   

4.
社会承认与科研生产率年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啸宇 《科学学研究》2009,27(5):699-703
 重大科研成果按年龄分布是威布尔分布,为什么?本文构造了一个具有技术(技能)进步效应的最优增长模型,其中社会计划者基于科研成果消费的最大化将科研产出的一部分作为资源投入给代表性科研人员,尝试性地解释了这一分布规律,包括分布形态和峰值后移现象,并结合科技史对模拟结果进行了一些讨论。科研生产率的年龄分布规律并非完全是一种生理现象,资源配置和社会承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产出按年龄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发挥科研的"反哺"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可利用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挖掘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完成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21,(1):95-96
为了培养新时代制药工程创新人才,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为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①科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②开展制药工程卓越班计划;③构建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经过探索和实践,在制药工程专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卓越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过多的人才计划可能会耽误科研。"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直言,相关部门和地方出台人才计划对我国的人才引进、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令人眼花缭乱的"帽子"产生的负面效应,也同样值得警觉。现实中,我国科研评价体系存在"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弊端,一些科研人员为应付考评,专做短平快的跟风式研究,结果产生了堆积如山的平庸论文,而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却不多见。我们实施各项人才计划,理应注意和努力克服这样  相似文献   

8.
从组织文化、组织环境和组织实践三个视角对年龄包容性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评价,阐述年龄包容性氛围、年龄友好度和年龄包容性人力资源实践三个核心变量的内涵、理论基础、结构维度和测量量表,全面分析年龄包容性管理的前置因素和影响结果。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该着眼于本土化年龄包容性核心概念的量表开发、前因变量和影响结果机制分析以及年龄包容性工作场所评价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9.
<正> 毫无疑问,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人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当今时代,在一定意义上说谁拥有一流技术,谁就能称雄天下;而谁拥有一流人才,谁就拥有未来。但是,究竟怎么样才算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社会和单位所需要的,却是一个模糊的难解问题,也正因此,社会上流行着简单地唯学历、唯资历、唯职称、唯身份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甚至存在着以年龄来决定是否为可用人才的观念。 就业市场上的年龄限制可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年龄太小,会被认为不成熟,缺乏经验,“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是不能委以重任的,这还可以等待,但如果被认为是年龄偏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煤炭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机电人才,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矿山机电专业方向的学生在学校缺乏实践锻炼,动手实践能力较差,步入企业后很难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这也是当前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因此笔者就到煤炭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和岗位需要,对"矿山供电"课程教学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对相关课程进行项目导向的教学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项目管理中的新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一处于2011年初筹划开展学科方向分类与关键词编制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和针对一些方向申请项目赋值关键词的实验,于2011年5月正式开展学科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研机构多采用课题组式的管理模式。所谓课题组,就是以一定的科研方向组织起来的研究群体。在科研院所里,课题组是最小的组织单元和最活跃的科研一线,是项目申请和实施的主力军。课题组的生存和发展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一个研究分支的发展,特别是一些优势课题组的生存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研究所的科研布局和发展态势。课题组的管理,在科研院所里多是"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1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2):F0003-F000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类专业学位教育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14.
略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吉义 《资源科学》1998,20(2):28-33
本文论述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基本内涵,系统的组成要素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口、环境、经济等子系统,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区域性、动态性等特点。提出了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整体协调运转、资源开发伦理等指导思想与原则,系统的区域开发布局与战略部署等总体设想。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协调人口与资源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组合;开源节流并重,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保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自然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从宏观到微观的统一管理机制,完善配套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等系统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技发展与知识产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文化。2004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协议生效3周年,也是6年过度期的中点。在迎来WTO第3次“年审”的时候,作为中外经贸关系中的焦点问题,作为不断出现各种纠纷的领域,知识产权再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凝练话题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断裂是材料失效的重要方式之一。90年代,以宏细微观相结合研究损伤断裂机理成为力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原国家科委共同资助的“八五”重大项目“材料的损伤断裂机理与宏微观力学理论”,由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8个单位承担,黄克智、肖纪美两位院士为项目负责人,经4年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研究任务。1997年12月,本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该重大项目在以下6个方面提高了对材料的损伤断裂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丰富了宏微观力学理论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政府基金和非政府资金的利用与美国科学机构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强国、科技兴国,不但适用于我国,而且在过去几十年中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遵循这一规律.尤其在科技最发达的美国,目前仍将发展高科技放在头等位置.其政策优惠,政府资助,民间投资,市场机制调节加大科技资金流量,都是其他国家所不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18.
1.数理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 1.1数理科学的学科布局与特点 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当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数学、力学、天文、物理四大学科。研究领域既涉及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基本问题,也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数理科学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还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思想、方法和手段。数理科学向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广泛渗透和移植,促使一系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其研究成果在推动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数理科学研究的问题不但是重要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涉及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科学问题。数理学科具有的这些特性,使其在促进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9.
金属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后提出的一种新的组 学。 本文将在介绍金属组学概念、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展望金属组学的发 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文中全面、系统地阐述制造工程前沿之一生物制造的内涵、定义和组成,基于生物制造工程本身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过程对其主要研究方向和相应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此外,从学科交叉、融合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指出了今后几年我国生物制造工程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