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悦华 《成人教育》1995,(10):17-19
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浅析张悦华编者按: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绿色证书培训的意义、作用和方法,对于刚刚起步实施这项工程的绝大多数地方具有指导意义.它能开阔人们的视野,促进这项工作走上正规,使中央的部署落到实处。我们渴望这项工《在广袤的大地上,真正推动农村...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人们以父传子、子传孙的方式把农业生产技术传给下一代。农民的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就是农民。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我国实行的当农民也要取得技术资格证书(习惯称为“绿色证书”,以下简称“绿色证书”)制度,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3.
“绿色证书”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习惯说法,是农村劳动者的岗位合格证书。传统上对农民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发证.它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能否对初中生进行培训,让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获得“绿色证书”再毕业?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5.
6.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要使全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联合会的毕业生或肄业生能在从业前后接受一定方式的职业技术培训,包括‘绿色证书’培训。”因此,在农村初中实施“绿色证书”教育,使农村衬中的教学内容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在文化课的学习任务,取得初中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能具有现代初级农业知识和技能,取得新型农民岗位的“绿色证书”,这对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培养农村所需的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极为有利,应积极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8.
云南“绿色证书”教育实施10多年来,不仅在推动全省“两个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确实为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培训绿证学员149,7023人,获证35,2840人,推广科技项目1446个,推广面积871.64万亩,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贡献,真正体现了科教扶贫、科教兴农的教育目的。[编按]  相似文献   

9.
谢重 《农村教育》2004,(5):12-13
绿色证书教育是我国有效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转型的新形势下。推进农民职前职后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农村绿色证书教育。是摆在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在绿色证书教育课程与教材开发上。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李水山主任进行了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记者就此专访了李水山主任。  相似文献   

10.
11.
我市自2003年承担绿色证书培训项目之一——“饲料加工员培训”试点项目以来,一直在认真探讨绿证培训的新路子。我校的培训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今年2月,江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期间,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不仅为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也为我们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15.
16.
汪丽萍 《成人教育》1999,(12):12-14
“绿色证书”制度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产物,是中央政府关于科技、教育兴农重大战略中的一项战略措施,也是我国农业教育实施的一项主要制度。由于我国广大农民科学素质偏低,如何使农业生产者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便成了农业教育的主要课题。本文从“绿色证书”制度的产生和北京的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果等三方面,论证了“绿全证书”制度对北京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使“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对全国部分省市进行了调查分析。据此,就如何进一步搞好绿色证书培训工作从管理与培训模式两个方面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作为提高农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证书"教育,在云南实施 10多年来走过的路程,通过实施经验的总结,旨在说明云南"绿色证书"教育不仅在推动全省"两个文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确实为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真正体现了科教扶贫、科教兴农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隐性淘汰”与农村职教———高校并轨引发的思索邹英1997年我国高校已全面实行并轨,其中缴费并轨这一制度必定会对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求学者带来一定的影响。贫困生问题该如何解决?农村教育是否仍具备向城市教育看齐的实力和背景?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