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亮点。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研究中,学生课程资源被学界和教育实施者忽视了。学生作为课程资源,不仅表现为它是重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不定期表现为学生进入课堂前的预设性课程资源和在课程中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地整合、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大多着眼于课程研究本身以及教师的课程开发经验,相对忽视了学生在此过程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本文正是从这一思考出发。通过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要求,强调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持的学生观,以期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真正重视学生的地位,发挥学生应有的作用,使课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潮州市金山中学的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学生对该课程的认同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设施和课时不足、教师技术素养不高、学生对课程缺乏认同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拓展课程资源、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鼓励学生参与等建议,以推进该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一、研究型课程的目标和特色 开展研究型课程学习是课程教材改革试验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课程。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发现、探究和初步的创造能力。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南选题.自主研究和自南创造”,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合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课程思政与课程贯通融合问题,提出了教师施政与学生悟政、践政深度融合的全程育人模式.基于此育人模式,研究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融入PBL的必要性、基于PBL的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措施及实践探索.在基于PBL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政意识;通过教学翻转,引导完善学生思政问题,通过学生践行思政,有效洞悉学生思想深处的思维和意识等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实施路径,实现教师施政、学生悟政及践行思政三位一体,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贯通融合.  相似文献   

6.
所谓研究型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这种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进行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实验,主要研究通过三类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前一阶段我们重点在学科课程领域探索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近年来,在活动课程领域,我们重点探索了主题综合活动课。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职ASP.NET课程的教学研究以针对教学方法改革居多,缺少课程整体性改革研究,且这些研究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角度出发的,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的诉求。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角度出发,探索高职ASP.NET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成绩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找出一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结合的新的课程体系。两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校的资源优势,侧重在校本课程的实施和开发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探险索、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质的课程研究认为,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的教育性经验的有机整体,它不仅包括了学生各类体验的有机融合,也包括了学生获得体验的历程。这一历程是开放性的,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人类的共同经验、教师的个体经验、学生的个人经验往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学生在课程为他们展开的丰富的经验世界中自由想像、创造、学习、理解、交流、游戏、活动,不断建构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价值和生活意义。学生作为一个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顾锡家 《上海教育》2006,(5B):56-56
背景 本课题的研究动因来源干日益推进的课程改革和崇明岛丰富的乡土音乐资源。 二期课改树立了“课程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的课程理念。在各类课程中,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成为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自主能力的课程。从音乐课入手,更利于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他们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高中生物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衡量一个课程方案是否可行,不仅要验证其理论基础的正确性,而且要以其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为标志。在新一轮品德课程改革中,课程主体化已成为品德课程研究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在课程实施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品德课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主动地内化、吸收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已成为课程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探求与创新:推进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操作模式体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确立基础教育课程目标要统筹考虑学生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直接体现课程的价值,它不但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明方向,指导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还为课程评价提供依据。新课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课程间的互动,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师的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15.
拓展性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开设的既拓展学生知识又发展潜在能力的校本课程,它着重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原发展性学力,并兼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培养。它是学生可以按要求分领域选学的课程。学习内容与要求有弹性、可为动,不重知识量而重独立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我校的拓展性课程分为兴趣型、研究型、提高型、实践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韩瑞辉 《教师》2014,(8):89-89
“文化研究导论”是人文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高校在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阶段常常设置文化研究导论课程。这门课程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的知识门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集邮文化下的特色校本课程,融合集邮带有的综合性、生活性、活动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可在彰显道德与法治教育核心的同时,开阔学生视野,塑造学生品质,培养高雅兴趣。为确保集邮文化校本课程的有效推进,本文基于项目式学习视角,分析如何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元素,构建以集邮文化为主体的校本课程,望本文研究能够为发展学生思维、滋养学生品行、提升学生能力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8.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确立与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机制与管理模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也是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国内外地方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地方课程开发在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满足地方与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多样性、差异性以及有效促进地方、学生、学校、教师及课程自身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由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综合性探究     
《上海教育》2007,(8A):42-43
自主研究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在教师辅导、协作、监督下独立从事课题研究的课程。该课程主要由教师指导小组负责,共分为四个阶段:确定研究题目;收集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分析资料,提取有用信息;撰写总结,报告研究成果。自主研究课程在各国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