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扈伟玲主编)一书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一味书屋》一文,编者的评析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比、对照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足“我的苦地”。对“百草园”是“乐园”这已是共识,但“三味书屋”是“苦地”,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鲁迅先生的名篇,一直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对于它的主题解读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在处理其主题时,也发生着变化。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百草园”,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自己的“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蕴含了普遍的人生哲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仅是空间的跨越,也暗含了时间的跨越,更是一个人成长必需的修行。  相似文献   

3.
最近重读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联想到时下某些学校双休日难双休的实情,颇有一些感想。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确是儿童的乐园,在那里,儿童的那种天性、天真和欢乐令人向往,与“三味书屋”对儿童的压抑、残害、扼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声“阿DE,我的蟋蟀们!”深切表达了孩子们的无可奈何和对“百草园”的依恋之情。实行双休日,为现代应试教育下的儿童找回自己的“百草园”创造了条件,为学校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新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扈伟玲主编)一书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编者的评析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比、对照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对“百草园”是“乐园”这已是共识,但“三味书屋”是“苦地”,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是“一…  相似文献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 1 92 6年 9月写的一篇优美散文 ,描写的是自己童年的生活。百草园 ,作者开头就有交代 ,是家后面一个很大的园子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很好理解。但“三味书屋”是作者念私塾的地方 ,文中作者只用白描的手法对“三味书屋”作了简单的勾勒交代 ,并未对书塾何以命名“三味书屋”作解释。查资料方知 ,“三味书屋”名字的由来还包含着一些小故事呢。“三味书屋”原称“三余书屋”。三国魏人董遇一生著述甚丰 ,他常教学生利用“三余”的时间读书。有人问“三余”之意 ,他回答说 :“冬者岁之余 ,夜者…  相似文献   

6.
「三味书屋」的丰富蕴涵及其教学处理云南曲靖师专方然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论就课文的结构安排,篇幅比例,还是思想立意,“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二者的描写比重,都有着严格均衡的对照作用。而且,作者写百草园中的自然之美、自在之趣、自由之态,大...  相似文献   

7.
写记实的文章要说真实的话,不要说假话、空话。“真”包括两方面,一是事实要真,二是感情要真。第二单元《从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从内容来看,可谓真有其人,真有其事,真有其物。现在你去鲁迅的家乡——浙江绍兴,还可以看到“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旧址。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同样也真实的:风景如画的百草园给人以“无限趣味”;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雀的游戏令人忘怀;美女蛇的故事更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难怪家人要送“我”进书塾时,“我”无奈和百草园的一切一一道别。与之相比,封闭、沉闷的三味书屋生活  相似文献   

8.
一、“先生”非“寿镜吾”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想内容新探》一文,把作品中的“我”和鲁迅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作品中的“先生”和寿镜吾先生完全等同起来;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不同的天地,或者说不同的典型环境完全等同起来。这样做,我认为是很不妥当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篇回忆性的记叙文字,“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但是,它不是回忆录。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里作了说明:“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文体大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在乡村学堂上学,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我们的也是一位老先生,高且瘦,很有点像鲁迅笔下的寿镜  相似文献   

10.
赵茜 《今日教育》2010,(7):54-55
儿童有自己的生活,教育必需尊重儿童,立足于儿童的天性,遵循其生命内在的节律,智慧地等待,他们才能厚积薄发,舒展着不同的姿态,挥洒着不同的灵性。如果把鲁迅笔下的“百草园”看作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而“三味书屋”则是儿童异己的生活世界。儿童在“百草园”中是欢乐的、自由自在的,在“三味书屋”却受到管制和束缚。  相似文献   

11.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少时求学的地方,从他以后的作品中多次提及“三味书屋”,足可见鲁迅先生对于“三味书屋”的怀念,足可见鲁迅先生受“三味书屋”影响之深。我读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觉得“三味书屋”的陈设布置很有人文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头和《孔乙己》结尾分别这样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  相似文献   

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前半部分“百草园是我童年的乐园”中写的“美丽的自然之景”、“奇妙的女蛇传说”和“快乐的雪地捕鸟”等内容,不仅学生喜欢读,而且老师也愿意引导学生品析其内容、语言、写作技巧之妙。对于后半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也许是作者对枯燥的书塾生活流露的不满,一直以来不仅学生厌恶,而且老师也因引用的语言晦涩难懂,没有什么情趣而不愿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品味“三味书屋”之味。其实,“三味书屋”部分也别具韵味。书屋名字之味“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屋,在嘉庆年间置办的。其名字…  相似文献   

14.
“三味书屋”因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名篇而广为人知,后人自然对“三味”的含义产生了浓厚兴趣,猜测探讨很是不少,但都没有真正找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之原始本义。那么,何为“三味”呢?  相似文献   

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其中“三味书屋”是少年鲁迅读书的地方。每每讲课至此,总有学生提出:何为“三味”?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现整理如下,希望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三味书屋”原名为“三余书屋”。所谓“三  相似文献   

16.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曾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三味书屋”。对“三味书屋”的解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认为“三味书屋”的屋匾和匾下的松鹿图便是孔子,书屋主人崇尚的便是孔子的儒家学说。这类说法至今还见于某些教学参考资料。二、对“三味书屋”的来历作过探索,说:“‘三味’,是指封建传统观念认为儒家的经书、史书、子书这三类书籍好比三种食物.经书是米  相似文献   

18.
最近,重读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联想到时下某些学校双休日难双休的实情,颇有一些感想.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确是儿童的乐园.在那里,儿童的那种天性、天真和欢乐令人神往.与“三味书屋”对儿童的压抑、残害、扼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声“阿DE,我的蟋蟀们!”深切表达了孩子们的无可奈何和对“百草园”的依恋之情.实行双休日,为应试教育下的儿童找回自  相似文献   

19.
“对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许多评析者都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加以比较、对照,从而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的结论。对“百草园”是“乐园”这一说法,大家已无可非议;但对“三味书屋”是“苦地”这一说法,我们觉得欠妥。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三味书屋”不应是“苦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可见,鲁迅借回忆旧时美好的事物,来排…  相似文献   

20.
江苏杜文民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7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的《“三味书屋”的由来》,和河北赵海涛老师发表在2002年第9期《语文教学通讯》(A刊)上的《“三味书屋”的“三味”如何理解》两文,认为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三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