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66年5月2日至8月19日,斌椿奉清政府之命,率凤仪、德彝、广英、彦慧四人,游历了法、英等11个欧洲国家。此行名为观光,实则负有出访使命,它是近代中国政府派往外国的第一个代表团,引起中外舆论注意,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晚清西方图书馆观念输入中国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对晚清西方图书馆观输入我国的途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指出其分为五个途经西方传教士对西方图书馆观的输入;翻译介绍对西方图书馆观的输入;中国人走向世界实地考察对西方图书馆观的输入;近代报刊对西方图书馆观的输入;学会图书馆对西方图书馆观的输入.  相似文献   

3.
晚清大众传媒广告已发展成图书和报纸营销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文章通过对形式多样的媒介广告进行梳理,对其内容进行分析,由此进一步探讨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内容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余冬林 《兰台世界》2016,(8):143-144
对于西方男女平等现象,晚清使臣们的认知和态度有所不同,主要有由困惑到欣赏、坚守"男女之大防"、由批评到部分认同、由积极受容到主动实践等四种类型。他们通过媒介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介绍西方文化,对洋务派和维新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维新派男女平等的思想体系的形成及其社会实践活动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辛亥时期男女平等思想的成熟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刘璇 《新闻世界》2011,(5):136-137
晚清时期,开明人士或因个人谋生或因国家派遣走出国门,去看看西方世界。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日记、游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付梓印行,这其中就包括对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有对西方报纸的种类、形态、内容、发行网络进行描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开明士绅对西方新闻思想同样有所评论。通过这些早期出国考察的学人、士绅、官员的传播,中国传统新闻传播事业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吸收借鉴了西方的一些新闻思想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到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步入高潮,群星璀璨,人才辈出,许多思想界巨人纷纷出现于历史舞台上。晚清的中国有识之士纷纷提倡西学以救国,一批将西方启蒙巨著首译过来的杰出翻译家们相继涌现。他们的首译行为值得我们去探析。  相似文献   

8.
张华  杨静 《兰台世界》2009,(8):64-65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团出访俄国一事却鲜为人知。 十五世纪兴起的俄国本是一个欧洲国家,由于不断向外进行领土扩张,其疆界不断扩大.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起.开始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面对俄国的入侵.清王朝予以坚决的回击.康熙皇帝亲政之后,曾多次通过外交途径敦促俄国军队从中国领土上自动撤离.未果。康熙二十四年、二十五年.清朝发动了抗击沙俄入侵、收复中国领土的两次雅克萨之战.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两国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相似文献   

10.
在15世纪经历了两次雅克萨之战后,直到1728年,中俄双方签订了《恰克图条约》,从而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为了巩固与俄的睦邻关系,在彼得二世继位之际,清政府派出了我国出使西方的第一个使团。可首次出使之路是坎坷的,由于通讯受限、气候恶劣、俄政府更迭等多种因素制约,使团历经半年之久,终于在1731年1月9日到达莫斯科。《历史上第一个出使西方的中国使团》记录了此次出使,它不仅开拓了清朝廷的视野,促进了中俄间的了解,而且为平定准噶尔叛乱提供了较好的国际条件,也为日后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善兰是晚清杰出的科学家,集数学家、天文学家、力学家、植物学家、翻译家于一身,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以《测圆海镜》为基本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又是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鼻祖.  相似文献   

12.
晚清的侧面     
刘继兴、王伟合著的《818你不知道的晚清》一书,以博客体的形式,以历史评论的风格分门别类地讲述了我们不知道的晚清。这里的不知道,我觉得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虽然我们熟悉某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知道的仅仅是一面,或者说虽然知道但很片面;一方面是很多曾经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或者推动历史  相似文献   

13.
晚清中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大致可以划分为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前后和清末新政时期等四个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对晚清中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历史考察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晚清重臣、洋务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曾纪泽从小在父亲曾国藩的影响下耳濡目染接受各种西方文化影响。从政后,曾纪泽被朝廷长期派往欧洲出使,亲眼见到了西方文化在西方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回国后形成了系统的西方文化观。  相似文献   

15.
晚清中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大致可以划分为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前后和清末新政时期等四个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对晚清中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历史考察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晚清中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晚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考察大致可以划分为鸦片战争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前后和清末新政时期等四个历史阶段。本文通过对晚清中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历史考察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西方图书馆观念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图书馆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古代图书馆主要属于官方和私家的藏书楼性质,藏书楼的目的是在保存典籍,仅供皇家御用和少数学者或藏主家族有关熟人从事整理、校勘、编目、抄写与刻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除少数先进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外,清朝大多数士大夫仍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刘锡鸿就是一位代表性人物。刘锡鸿,原名锡仁,字云生,广东省番禺县人,道光二十八年(1948年)中举,首任驻英副使和驻德公使,是洋务运动时期著名的反洋务论者,晚年曾以一篇《仿造西洋火车无利多害折》激烈反对李鸿章修建铁路而轰动一时。有《英轺私记》和《刘光禄遗稿》传世。  相似文献   

19.
张宏 《兰台世界》2013,(11):33-34
晚清重臣、洋务派著名代表人物之一曾纪泽从小在父亲曾国藩的影响下耳濡目染接受各种西方文化影响.从政后,曾纪泽被朝廷长期派往欧洲出使,亲眼见到了西方文化在西方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回国后形成了系统的西方文化观.  相似文献   

20.
陈勇勤 《历史档案》2003,(2):105-112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严重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黄河流域的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 6省和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6省的受灾州县总数 ,1 86 5~ 1 874年 ,每年为 1 2 4 .9州县 ,1 875~ 1 884年增加到 32 8.1州县。在各种灾害中 ,绝大部分是水灾和旱灾1。体恤民生成为当时清流派清议活动中民本思想成分的具体表现 2。诚然 ,民本思想包括“惠民”、“亲民”、保民”、“利民”、“恤民”等诸多内容。清流派着重强调“恤民”,就是提醒统治者 ,当“民”遭遇不幸的时候 ,必须对“民”予以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