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年读者》2008,(10):24-25
文同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为了画好竹子,文同在自己家里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经常去竹林研究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竹叶的形态、颜色。  相似文献   

2.
胸有成竹     
<正>古代有个画家叫文同。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啊,文同很喜欢竹子,以至于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都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情  相似文献   

3.
成语十二问     
《广西教育》2006,(7C):52-52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都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相似文献   

4.
胸有成竹     
古代有个画家叫文同。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啊,文同非常喜欢竹子,所以他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他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看上去都像真的一样。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There was once an artist whose namewas Wen Tong.He was famous for his bam-boo drawings.A lot of people asked him forone of his bamboo drawings.People wanted to know wh...  相似文献   

5.
怎样写景物     
同学们每次遇到写景的作文,总有一种写不下去的感觉。在此,我想跟大家谈一谈怎样写景物。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一点同学们都清楚。要把景物写好,关键的是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同学们都读过宋代画家文与可画竹子的故事吧。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曾经在骄阳下观察,在月夜里观察,在狂风中观察,在大雨中观察。最后做到了“胸有成竹”,他画起竹子来才那么得心应手。我想写景跟文与可画竹子差不多。如果你的心中没有竹子的风采,光知道画竹子的顺序,那有什么用呢?所以,要写景,观察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6.
郑燮,号板桥,是清朝初年著名的花鸟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人物,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的成就尤为突出。他一生都在细致地观察竹子,自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他有很多描写竹子的名句,  相似文献   

7.
一认识竹子那年我读高三,竹子并不是他的真名,可我一直都是这么叫他的。那是个星期天,刚下过一场雪,我兴致很好地去公园看雪景,我在一丛竹子下看到了这个大男孩,他正全神贯注地画着什么。我好奇地走过去,见他正在画雪竹。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我国画家都赞同“胸有成竹”的比喻说法。西洋画家要是听见这个说法,料想也会赞同。整幅纸或布是个小天地,要在这上边画上几竿或几丛竹子,必得先在胸中有个准确的数,远近疏密,枝叶位置,考虑得越周妥越好。画竹子当然要像竹子,可是你为什么不画别的东西而画竹子呢?必然是你从这几竿或几丛竹子中见到了难以言传而可以笔达的精妙的东西。该怎么下笔才能够真正表现那自得的精妙的东西,考虑得着实妥贴,有根有据,也就可以称为“胸有成竹”。不知其然未必竟能然,因为知其然是心思活动的产物,竟能然是手腕运  相似文献   

9.
我国画家都赞同“胸有成竹”的比喻说法。西洋画家要是听见这个说法,料想也会赞同。整幅纸或布是个小天地,要在这上边画上几竿或几丛竹子,必得先在胸中有个准确的数,远近疏密,枝叶位置,考虑得越周妥越好。画竹子当然要像竹子,可是你为什么不画别的东西而画竹子呢?必然是你从这几竿或几丛竹子中见到了难以言传而可以笔达的精妙的东西。该怎么下笔才能够真正表现那自得的精妙的东西,考虑得着实妥贴,有根有据,也就可以称为“胸有成竹”。不知其然未必竟能然,因为知其然是心思活动的产物,竟能然是手腕运动的结果,不经过勤奋不懈的锻炼,后者往往会跟不上前者,以致引起笔不能达意的遗憾。所以画家  相似文献   

10.
红与黑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画家,一天,他在一所寺院里看见一位老和尚在作画。画家走过去一看,原来这和尚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墨水画一棵竹子。画家问:“大师,您为什么用红色的墨水画,这样画出来的竹子不就成红的了吗?”和尚听了笑着问:“那么请问,你认为画竹子该用什么颜色呢?”画家说  相似文献   

11.
竹子的生长历程给人以许多启迪和遐想。当竹子快要生长为成竹时,它会突然停止生长。那些不懂竹子生长规律的人,一般都会将其砍掉。在恨不得揠苗助长的年代里,等待一棵潜伏的竹子成竹确实需要耐心和勇气。其实,停止生长三五年之后,竹子会突然发力,以惊人的速度节节拔高。据说,彼  相似文献   

12.
树听竹子说心事 竹子说,我不该一节一节中间长成空的树叶沙沙响,好像也感叹 竹子听树说心事 树说,我不该画年轮把气候记那么清楚竹子弯了弯腰,好像有同感。  相似文献   

13.
教师出示儿歌:绿蜡笔,画竹子,蓝蜡笔,画河川,青蜡笔,画石头,黑蜡笔,画小燕。要问我们画什么?画我祖国好河山。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06,(Z1)
我国清代有位著名的书画家——郑板桥。在他的一幅名叫《竹石》的画中,几株竹子顽强地从岩石缝里生长出来,清脆挺拔, 傲然耸立。作者在图边题诗赞美这些竹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因为竹子将根牢牢地扎于岩石中,坚定而强劲,狂风无论如何也吹不倒它,于是,人们常用“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句话来比喻认定一个目标便坚持不懈,努力进取。  相似文献   

15.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分量和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古代文人因爱竹而种竹、赏竹、咏竹、画竹,以致至"身与竹化"。竹子与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密切相关,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竹子的特征及其生长过程。 2.知道竹子对人类、动物的作用。 3.提高幼儿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参观过竹林;竹制品展览角;有关竹子生长及各种竹制品的录像带;带根有笋芽的小竹子、竹笋各一;每个幼儿一段剖开的竹子,一段有节没剖的竹子。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中国人,无一不喜欢竹子,无一不受过竹子的恩惠.仅以我们一日三餐吃饭的筷子来说,其大部份均为竹子所制.松、竹、梅,历来被中国人誉为象征"高风亮节"的"岁寒三友".从苏轼的诗中,可以看到,他对竹子的喜爱到了何种程度:"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这恐怕和苏轼从小就生活在盛产竹子的岷峨故乡有关系.在苏轼的诗和画中,他已经把竹子人格化了.郑板桥在解释苏轼画竹何以缠满荆棘时,认为这是表示"君子能容纳小人"之意,看来此言颇有见地.苏轼的另一首赋竹诗:"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亦无心"更是对竹子的神形兼备的绝唱!  相似文献   

18.
清代著名画竹大师郑板桥,曾为自己的一幅墨竹题过一首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首诗不仅表现了郑板桥画竹的甘苦,也道出了他画竹成功的经验。诗中的“生”,是新的意思。郑板桥画了四十年竹子,把不断在笔下生出新意看作是真正的成熟。无怪乎他画的竹子千姿百态,神韵各异了。郑板桥这种“画到生时是熟时”的创作经验,也适用于教学。我们有些同志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了,有的甚至比郑板桥画竹的时间还要长,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  相似文献   

19.
什么植物的长高速度最快呢?是竹子。“雨后春笋”就是形容竹子生长的速度快,它的生长速度是其他植物无法达到的。竹子分布广泛,品种约4000余种, 目前我们已能识别的有近1200种,主要是依据花来对其分类的,但竹子的花往往很难见到,因为其花期要间隔数十年,有些种类甚至要间隔上百年。我们一般  相似文献   

20.
胸有成竹     
游历 《双语学习》2012,(1):18-19
古代有个画家叫文同。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