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自幼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明弘治五年(1942年)中举,此后便久试不第。正德九年(1514年),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年),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后称病还乡。祝允明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祝允  相似文献   

2.
明代书法,以行草成就较为突出。中期以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三家为代表,而三家之中以祝氏为最。祝允明的草书被誉为“明代草书第一人”。论者评日。“技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三吴!”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核山,因右手六指,自号核指生,长刘(今苏州)人。明弘治五年(1492)举人。正德九年(1514),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南京应天府通判,而有“祝京兆”之称。祝允明工于文章,尤擅长书法,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对客挥毫,于言立就。与唐寅、文征明、徐份卿…  相似文献   

3.
正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明四家"。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他在应天府乡试中拔魁中解元,翌年进京会试,因试题外泄案遭株连(查无确据),被革黜降用,遂愤然绝意仕途。其妻见嫌反目改嫁,  相似文献   

4.
正文征明是中国书画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书则各体皆善(尤其最擅长小楷),画则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且能开创新流派。恐怕,只有先于他的赵孟和稍后于他的董其昌可以和他并论。在书法上,文征明是"吴门书派"的领袖。虽然在他之前,祝允明已经成为"吴门书派"之首,但他长文征明10岁,却早文33年去世,执掌书派的重任自然落到文的肩上。在绘画上,文征明又是"吴门画派"的杰出  相似文献   

5.
正文征明,斋名停云馆,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多才艺,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文征明不但诗文书画皆绝,而且在书法上篆、隶、正、行、草皆擅,比他的前辈师友更能于篆隶两体。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他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  相似文献   

6.
吴中四杰     
<正>"吴中四杰"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和徐贲的并称,因四人或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或在吴中生活多年而得名。四人由元入明,诗作多为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高启(1336—1373年),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人。明洪武元年(1368年),高启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其才学受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后因受其友魏观牵连,被处以腰斩。高启认为文学创作应"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中心慢慢以苏南为主,尤其是书画方面苏南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其中书法杰出的代表是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号称"吴中三子",他们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而对传统的回归和突破却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这三个人书法的比较,更深入地了解明中期吴中书法发展所出现的必然结果和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王宠(1494-1533),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王宠天资聪颖,但命运多舛,为邑诸生,屡试不利,最后才以贡生入太学,故人称"王贡士"。他工诗文书画,兼擅篆刻,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于世。王宠的书法有晋人恬淡之趣,初学虞世南,得其疏雅,运笔涵蕴,不露锋芒;再学王献之而能以拙取巧,自成新意。观其行草及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因此,王宠的书法在当时及后世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王宠于37岁时所书的《西苑诗卷》,用笔清  相似文献   

9.
正《草书前后赤壁赋》的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祝允明,号"枝山"。祝枝山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他的草书长卷,往往一气呵成,有"骤雨旋风"之势,因此又被称为明代"草书第一人"。祝枝山的《草书前后赤壁赋》,长达10米,是他的狂草代表作,内容书写的是大文豪苏轼的名篇《前后赤壁赋》,用笔犹如脱缰的野马,纵横驰骋:中锋聚攒之处力透纸背,笔端轻带之处细若游丝,侧锋取势之时若含兵器之利……  相似文献   

10.
正唐寅(1470—1524),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明代著名画家。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鹜图》《杏花茅屋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等。  相似文献   

11.
明代苏州的唐寅、祝允明、文征明、周文宾被称为“吴门四才子”,他们常相偕游玩唱和,以为快事。一日,四人来到泰顺(今属浙江)境地,酒足饭饱后,个个昏昏欲睡。唐伯虎道:“久闻泰顺茶叶乃茶中上品,何不沏上四碗,借以提神。”片刻,香茶端上。祝枝山说:“品茗岂可无诗?今以品茗为题,各吟一句,联成一绝。”于是,唐伯虎便开始吟道:“午后昏然人欲眠”,祝枝山续道:“清茶一口正香甜”,文征明接着吟道:“茶余或可添诗兴”。周文宾最后作结:“好向君前唱一篇”。这边话音刚落,邻座一位茶客即站  相似文献   

12.
像文征明这样高寿、多产、诗文书画全能以及影响既广且远者甚少.他在书艺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后裔的人众多、汇成吴门书派;(二)对董其昌的影响;(三)远播日本;(四)影响绵远.  相似文献   

13.
清初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中的《枝指生书宋人品诗韵语集》是传世本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另一传本.其中祝允明与冯梦祯跋语表明:一、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之说在当时(万历三十一年)尚不流行;二、文献标题说明《二十四诗品》是由宋代流传下来.以王士祯为代表的清初诗家多认定司空图作《二十四诗品》之说,与他们维护钦定《全唐诗》权威性相关.他们虽见过祝允明这个作品,但多有意回避这则文献.  相似文献   

14.
蒋士铨(1725-1785),字定甫,又字心馀、苕生,号清容,别署离垢居士。江西铅山人。乾隆十九年(1754)由举人官内阁中书,二十二年成进士,该庶吉士,授编修,记名以御史用。后以母疾辞官,归主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蒋士铨作为乾隆时期诗坛之一大家,自幼即有才士之目,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乾隆帝又曾把他与南昌彭元瑞一起称誉为"江西两名士";而最为人所熟知者,则是他与袁枚、赵翼并号"乾隆三大  相似文献   

15.
正陆治(1496-1576),明代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字叔平,因居包山,自号包山。倜傥嗜义,以孝友称。好为诗及古文辞,善行、楷,尤心通绘事。游祝允明、文征明门,其于丹青之学,务出其胸中奇,一时好称,几与文埒(liè)。擅画山水、花卉,工写生,得徐、黄遗意。山水受吴门派影响,亦汲取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景色奇险,意境清朗,自具风格,在吴门派画家中具有  相似文献   

16.
正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自明正德五年至嘉靖十年(1510-1531年)年间,他八次应试,均未中。王宠与文征明、唐寅、陈淳、文嘉等名士过从甚密,誉满吴中。明嘉靖十年(1531年),王宠不幸得疾,两年后殁,得寿仅40岁。  相似文献   

17.
祝枝山(1460-1527)字希哲,魏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和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  相似文献   

18.
正周天球(1514-1595),字公瑕,号幼海,一作幻海,又号六止居士、诸生。以诗文书画名世,尤善画兰,取法宋代画家郑思肖,笔势一波三折,笔力老辣苍健,清劲飘逸。《明画录》谓:"墨兰自赵松雪(赵孟)后失传,惟天球独得其妙。"周天球自幼随父迁徙至吴(今苏州),少游文征明门下。文征明对其极许可并曰:"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文征明去世(1559年)后,周天球便成了吴门书坛的实际领  相似文献   

19.
读李商隐     
李商隐(约812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生于浙江,少而孤。原籍河内怀州(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24首,数量位列第四。  相似文献   

20.
正仇英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常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仇英在自己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他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画,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据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此外,仇英拜周臣门下学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