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山璞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相似文献   

2.
<正>太湖石,又名窟窿石,以玲珑剔透、重峦叠嶂之姿闻名于世,宋代书画家米芾曾巧妙地以"瘦、皱、漏、透"四字概括太湖石的"形""神"之美。所谓"瘦",是指石体挺拔俊秀,苗条修长;所谓"皱",是指石体表面有凹凸,高低不平;所谓"漏",是指石体内部布满孔穴,孔孔相套,密密麻麻;所谓"透",是指石体纹理纵横贯通,十分剔透。笔者  相似文献   

3.
流星 《求学》2023,(16):68-69
<正>如何建造一座江南园林?首先是叠山理水。“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石令人古,水令人远。”造园,石与水缺一不可。关于园林石的故事,最出名的莫过于“花石纲”。宋徽宗赵佶为了修建园林,在苏杭设立“应奉局”,奴役数千人掠夺江浙一带民间的奇花异石,再用船运到都城开封。每十只船组成一队叫“一纲”,运送花石的船队便称“花石纲”。皇帝修建园林为何要到江浙一带搜罗花石?因为江南为水乡,而“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为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  相似文献   

4.
世人皆以为,高俅是靠"球技"一招发迹,这倒也是小看了他。高俅在结识端王赵佶(后来的宋徽宗)之前,的确是个社会闲散人员。但他的一步登天,绝非踢几下足球(蹴鞠)那么简单。在高俅没有出现之前,赵佶的球友已为数众多、不胜枚举,但在这个球友群里,只有后来出现的高俅一步登天。可见,高俅绝不仅仅是球技上一骑绝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仅进入了赵佶的球友阵营,而且进入了赵佶的"人才库",在赵佶的"人才库"里,高俅应该算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5.
<正>《红楼梦》开篇即言是一部"大旨谈情"之作,凡石下界尝欲尝情,仙草化人还泪还情,以宝黛爱情为线索,讲述了各种各样的人情,展现了各具特色的生命形态,从这一层面来看,《红楼梦》也是一部生命美学之作。生命美学是对当下生活的审视,研究的是人的生活和生命,更多地从人性的视角来看我们的生活现象和生命个体,对于个体所选择的生活方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作为北宋、南宋的跨代书画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是中国书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枝奇葩.笔者不考证研究宋徽宗如何开创了"瘦金体",而是考证研究他所历经的靖康之变前后的"以书画取人",设立"翰林书画院"专司宫廷画,以及北宋、南宋画风的迥然不同,从中可以发现宋徽宗的"瘦金体"所展现的"审美取向"对南宋偏安"临安"以后的南宋画风影响深远.撇开政治的背景,仅仅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宋徽宗赵佶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奇才之一,他的"瘦金体"传世极少,但是对南宋的书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磔石"一语最早见于齐梁之际,后世文献也有用例。《汉语大词典》解释"磔石"之"磔"为"投掷、砸",不妥,当释为"负举";"磔石"之"磔"是表示"负举"之"桀"偏旁类推后的同义词,与"磔"的本字本义无关,"磔石"即"桀石"。  相似文献   

8.
释“石”     
"石"字的甲骨文的简形形体从"山石之岩"义的"厂",而形体中连接"厂"形的一条斜直线,其作用类似于指事字中的短划符号,用来表明崖岩本身的质地就是"石"。"石"的甲骨文繁形下方的"口"表示祈祷义,从构形义来说,为面对崖岩而祈祷,即祭祀山石之义。  相似文献   

9.
赵州昔有文庙,建筑崇宏,为一方人文胜迹,其中之《大观圣作之碑》出自宋徽宗赵佶御笔,价值很高。文庙自李唐肇建,经“靖康”兵毁,金朝重修,明成化撤金结构重建,之后皆依此本,基本不易大局。此为其沿革大要。  相似文献   

10.
正此画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交叠生长的柏稍与腊梅,梅枝上一对山雀相视而鸣,白梅点缀其间,春意微露。山雀的眼睛以生漆点绘,神采奕奕。这是赵佶擅长的点睛之法。画面右下角题"天下一人",其上钤"御书"葫芦形印。左下角钤清代鉴定家"于腾私印"。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清明上河图》的发现与文本药性解读《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家喻户晓。据说,张择端画完后,就把作品呈给宋徽宗赵佶,赵佶是这幅画的第一位读者。皇帝赵佶从《清明上河图》中读到了北宋的繁荣,认为张择端是在歌颂皇帝之功德,非常高兴,立即用他特有的瘦金体题写了清明上河图,并加盖了双龙小印章。张择端真是在歌功颂德吗?研究者  相似文献   

12.
<正>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长卷《清明上河图》被公认为稀世神品,千年来,它曾四次进入宫廷,四次从宫中被盗走而流落民间,历尽劫难。首先收藏此画的是北宋宫廷,宋徽宗赵佶(jí)视之为神品。据考证,该图前面应当还有一段,描写的是远郊的山,并且还有赵佶瘦金体的"清明上河图"五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靖康之难(北宋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lǔ)走宋徽宗、钦宗和大臣及后宫3000人,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时,该画流落民间,为金朝监御府书画官  相似文献   

13.
田歌 《科技文萃》2001,1(7):150-151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1082—1135),河北涿县人,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书与画均可彪炳史册 ,其书首创“瘦金书”体;其画万好花鸟,并自成“院体”,充满盎然富贵之气,令花鸟画 步入其全盛时期。赵佶倡导文艺,使承继五代旧制的“翰林图画院”又营运了一百多年。在 他的倡导下,还编撰了《宣和画谱》、《宣和书谱》两部图书,辑录了大量名家书画,成为 我国书画史上的重要资料。这位皇帝虽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但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 出贡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4.
北宋末年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在政治上“独不能为君”,却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 保留和继承古代画籍。作为一代国君,赵佶御旨收集前代遗留和散落的古画,尤其是历代名家画迹真品,藏于御府。“自宣和有好古之主于是三代器物间出于墟墓伏匿之中,学者  相似文献   

15.
庄子送葬     
郭俊臣 《阅读与鉴赏》2007,(9):67-67,71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①,使匠石斫之②。匠石运斤成风③,听④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⑤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⑥死久矣!’自夫子⑦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市大型国有企业北京祥龙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北京市商业学校,长期身处行业企业之中办学发展,不断完善校企共治、产学研训联动、制度文化融合、双向互动赋能的"祥龙职教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国企职教特点,互动式、紧密型、开放性的祥龙产教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斧正"一词源于《庄子·徐无鬼》篇中"匠石运斤,尽垩而鼻不伤"的故事,其原文是: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翻译成现代文,意思就是:郢都有一个人把像苍蝇翅膀那么薄的白粉涂在自己的鼻子尖上,让石木匠替他砍下去。石木匠抡起斧子带来一股疾风,白粉削去了,而郢都人的鼻子一点也没受伤。简单说来,这就是一个身怀绝技的木匠用斧削掉一郢人鼻尖上  相似文献   

18.
正夜读古籍,得一佳句,"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颇为心怡。典故来自史上著名的三苏家庭。一次苏洵在家宴客,限以"冷"、"香"二字为联做对,并先出一联为:"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苏轼当场吟出一联:"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苏轼之诗比起他老爹来实在是强出百倍,意境高远,蕴含很深的哲理。"拂石坐来春衫冷,踏花归去马蹄香。"从表面  相似文献   

19.
<正>传说宋徽宗赵佶喜欢"以画取士",有一年的考试题目是"深山藏古寺",魁选之作中,崇山峻岭之间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一个老僧正在取水。这幅画并没有画古寺,而是通过侧面烘托的方式引发观者的联想,巧妙隐晦地表现出古寺藏于深山这一主题。同理,文学作品如能很好地运用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饱满,想象空间更大,意蕴更深厚。  相似文献   

20.
糸,甲骨文作,小篆作,丝的象形。《说文》:"细丝也,象束丝之形。"徐锴系传:"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段玉裁注:"细丝曰糸。"《管子·轻重丁》:"君以织籍籍于系。未为系……"戴望校:"安井衡云:系当为糸。五忽为糸,十糸为丝。"凡糸之属皆从糸,糸部之字多与丝麻绳索有关,今择其要而略说之。按词的类别意义,糸部字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