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兆春先生的楷书条屏,似有欧体和魏碑的基础.用笔比较沉稳,这是习楷必备的素质.但不足也显而易见,主要是临帖不多,方法不当.笔法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千"字的撇笔、"山"字的竖笔、"蓑"字的捺笔等,用笔需要规范.二是结字比例不对."萬(万)"、"翁"、"踪"字各部分之间的分布,掌握得不好.三是落款用字问题就更突出,完全是个人手写体,无有法度可言.两印章之间应大于一章之距,"三月"与姓名之间可以不空.作者不妨写一点魏碑楷书,可能容易上手.  相似文献   

2.
正陈益曼书友的楷书中堂取法魏碑,点画劲挺方硬,用笔果断沉实,尤其是方笔的运用较为突出,可见作者对折笔的运用十分熟练。此作结字多取平正之势,但字形略长,如"酒""初""皆"等字,不易表现古朴稚拙之意。因此,建议作者进一步丰富字形体势,提高作品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3.
正张耀良先生的楷书,王力先生"甲天冠环"长联,比较讲究款式,这种对艺术的探索精神值得称赞。特别是长篇巨制,繁写无错字,作者书写是很认真的。下一步注意,首先要在结字上下些工夫。书法中笔法和字法(结字)是两大基础。在选定一帖之后,可先用单勾线条的办法,把字形的比例关系搞准。不然,水平难以提高。二是行书款写得弱了些,需要讲究。陈长政先生的"清风乐情"联语,是集《兰亭序》作品,用笔果断,行气贯通,章法也不错。  相似文献   

4.
正"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是赵孟的一句名言。结字,是因时、因人而变化的,这容易理解。如从大篆而小篆,从隶书而楷书,从行书而草书,因时代的变迁、书体的发展,单字的结字各不相同,正如同为楷书,欧阳询的严峻、颜真卿的宽博,也各不相同;从半方尺的尺牍,到六尺对开的屏条,结字也各不相同。但用笔也即笔法,说它"千古不易"似乎就令人不可理解,它不也是因时、因人而变  相似文献   

5.
正上《陈情表》一课时,我领着学生齐读文章第一段,并让学生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主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哪个字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生:写自己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自己身体孱弱,家族香火不旺,一个人照料祖母,表达孤苦可怜的情感。生:"孤"字,表现无依无靠的状态。生:"孑"字,也写出无所凭借的悲怆。师:结合作者"陈情"的目的考虑,再读读文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汉字教学通常是告诉孩子们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读,这个字不能多一点,那个字不能少一撇。汉字似乎僵化了,硬了,没有生命力了,不再活泼泼的了。如此的汉字教学如何能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如何能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呢?请看本文作者的忧思和观点。  相似文献   

7.
新魏书是在“魏碑”字的基础上变出的一种新字体。这种字体从清代后期逐渐形成,到本世纪六十年代,为广大群众所欢迎而得到广泛地应用和发展。新魏书吸收了魏碑字的特点,经过艺术加工和提炼,形成了庄重奔放的独特风格,笔画苍劲有力。流畅峭丽,结构严谨险峻,洒脱优  相似文献   

8.
幸福笔记     
这篇文章采用了日记体,日记体的好处是写作内容灵活,可以多角度思考,多侧面表现。小作者在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的同时,还做到了散而有章。四篇日记都紧紧围绕着“幸福”,所以文章读起来活泼而有新意。语言清新自然,流露着孩子特有的欢乐,似乎每个字都传达着幸福的音符,结着欢乐的果实,欢乐里还渗透着思考与感悟。  相似文献   

9.
一、写人,一般都是写正面写外貌,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偏偏要写“背影”呢? 二、先写出下列作者诗句的出处,后从这几句诗中拣出四个字,组成一个四字格的成语。  相似文献   

10.
有些小说,写了几十万字,读者看不出特色,寻不到人物个性。《红楼梦》作者的文笔,笔力似乎可用"强大"来表述,小说即使一闪即逝的形象也给读者留下永恒的思索和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1.它可以表达强烈的爱憎之情。大家知道,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全文并不长,共约1500字,却用了43个感叹号。写在纸上的话,都是无声的语言;要让读者如闻其声,似乎能听到作者的赞颂,体会到作者的愤怒,感叹号往往是不可缺少的。设想一下,如果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几乎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多写。似乎在这一个问题上语文界并没有什么争论。然而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了解,在贯彻“多写”这两个字上面,广大语文教师其实有很大的分歧。比如,要“多写”,究竟多到什么程度算“多”?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作文一般每学期不少于5次。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三年中课外练笔不少于3万字。”以每篇文章600字计算,包括作文和课外练笔,每学期大约写13篇文章。而且这样的算法,是寒暑假一个字也用不着写了。许多语文教师都觉得这个要求太低,…  相似文献   

13.
《《社戏》这篇小说 ,很有意思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 :“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可是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 ,作者在结束部分虽然用了许多文字写偷豆的过程 ,写偷豆造成的结果———六一公公的那一大段言说 ,或者说 ,作者的结束部分整个地就是围绕豆子来铺展开来了 ,但作者通篇却并没有一个字来写那好豆是什么滋味 ,也没有一个字来写吃那好豆是什么感觉。再说那“好戏”吧 ,文章对此的渲染、衬托真是足足的 ,又是写白日中未能看到戏的失落 ,又是写被允许去看戏的慌急 ,还要写一下那…  相似文献   

14.
提到书写,必然会联系到与此紧密相关的执笔姿势、运笔习惯等一系列问题.不同的执笔姿势、运笔习惯会写出不同的笔画、结字,而不同的笔画、结字特征都有不同的人格定性,就这一点讲,对教育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哪个人写出来的笔画、结字、字阵、章法“怪“,那么他的心态、个性气质必然也是“怪“.……  相似文献   

15.
写亲情、写父子(女)之爱,是中学生作文中常见的题材。身边的事情、切身的感受,写起文章,总可算信手拈来吧。可惜,事实不尽然。这类作文似乎特别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或成或败,中间文章不是很多。就写得差的说,倒应了“熟视无睹”四字。但这似乎不能仅仅归咎于不观察、不会观察,而且还有深处的原  相似文献   

16.
第九讲:方字
  汉字造型以方块形为主,但在不同字体之间,由典型笔画特征决定结字特点,又会形成不同的倾向。如大篆的点画,偏旁中尚有模拟自然的痕迹,结字以随形为主;小篆的点画,从模拟自然中抽象出来,结字修长;隶书与魏碑书多呈扁方;行草书则偏重笔势,因势利导、因字立形,字形变化多端。即使在同一书体之中,由于时代书风环境不同,书家审美追求有异,在不同书家笔下也表现出不同的结字特征。如欧阳询、颜真卿多长方字,赵孟多扁方字等等。汉字呈方形,以楷书最为典型,或表现为正方,或表现为矩形。唐人“大字促令其小,小字促令其大”的观点,虽遭米芾诟病,但也反映了人们在书法中追求整齐美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正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叔,号悲盦、无闷、憨寮。浙江会稽人。《心成颂》是赵之谦应友人"甘伯"之请而书,时值清同治四年(1865年),赵之谦37岁。此作录隋代僧人智果所作《心成颂》文,正文共4行,满行22字。通篇书法俊逸挺拔,棱角分明;结字方整,犹存隶书遗韵;起笔处多用侧锋,锋芒毕现,极具特色。此作,魏碑特色极为明显,代表了赵之谦宗法北碑书法初成时期的风貌,是  相似文献   

18.
王福湘同志此文,写于1979年,是国内第一篇重新评价胡风文艺思想的文章.此文写于胡风平反之前,虽然论述还不够全面深刻,但似乎未丧失其理论价值(原文一万八个字,因刊物篇幅限制,发表时作了一些删节).为此,我们将文章和胡风致作者的五封信一并发表,希望能引起有关研究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由各种笔画组成的,要使每个人的字写得正确、美观、规范,就必须按照一定的法则组织笔画,这一法则就是结构。又称“结体”、“结字”和“间架”。  相似文献   

20.
正郑征健书友的对联以欧阳询楷书为师法对象,基本掌握了欧楷的用笔、结字等基本技法。从书写效果看,作者在欧体方面的学习时间还较短,有些问题还比较明显。比如,用笔太注重方刻效果,导致很多笔画的起收笔和转折处过于生硬;结字还不熟练,有重心不稳——"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