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园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师法自然、创造一个近乎自然的人工环境的造园活动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和实践的目标。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 ,而古代园林建设则是其中的一支奇葩。远在商、周时已有了囿。当时的囿是划出一定的地域 ,让天然的草木滋生 ,鸟兽繁育 ,还筑台掘地 ,是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场所。秦汉时的园林尽管造园规模很大 ,但园林的演进变化极其缓慢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 ,逐渐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魏晋以后 ,中国古典园林进入全盛时期。在中国自然山水园中 ,自然景观是主要观赏对…  相似文献   

2.
九州,又称“九围”、“九牧”、“九垓”、“九原”、“九域”、“九野”、“九有”、“九囿”等。如:《诗·商颂·玄鸟》:“奄有九有。”毛传:“九有,九州也。”亦作“九囿”。《通鉴外纪·包牺以来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财(裁)度为九州,谓之九囿。”《说文解字》段注:“凡分别区城曰囿。常道将引《洛书》曰:“‘人皇始出,分理九州为九囿。’九囿,即《毛诗》之九有,《韩诗》之九域也。”《后汉书·冯衍  相似文献   

3.
中国园林可分皇家与私家两类,最早的,据文献记载公元前的商称之为“囿”,内筑高台以观天敬神;汉有上林苑,唐有禁苑,都在长安附近,多为皇家狞猎、游赏及宴饮之所。现存的北方皇家园林以雄奇见长。私京园林,也称文人园林,唐宋两朝是滥觞,明清两代是高潮,现存名园大多散见于江南,以秀美著称。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招生》2003,(4):44-46
人与自然的交融——园林关注园林人从森林中走出来,再由农村聚居到城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城镇作为一个特殊的载体在大自然中形成了一道独特而隽永的风景,于是人们便创造出园林设计,以人工再造自然,恩格斯称为第二自然。我国约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囿,西晋便有了园林的称谓。  相似文献   

5.
苏州园林     
《课外阅读》2012,(23):66-67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称。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誉。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美景之一。作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沉淀了  相似文献   

6.
<正>一《道德经》的第一章是全书核心,讲了十几个重要概念、重要思想,总归于一个字:"玄"。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说,"道"有两个最基本的秘密:"无"和"有",它们"同谓之玄",这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门。那么,"玄"是什么?玄,在现代人的理解中,应该是中  相似文献   

7.
生存论哲学主要是围绕着人的生存而展开的研究,其核心是人的生存方式问题。在生存论视域下对成玄英的"重玄"思想进行审视,我们发现:成玄英对"玄"的界定,以及通过"遣有去滞"、"和光同尘"的认识方法对"玄"的形而上追问,达到了"人"与自然、道与德、境与智的冥合,从而超越了主客关系,寻求主客未分的前状态,又"处染不染"而回归现实。这些对人的生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也释"(堍)垣"     
<诗经·卫风·氓>中的"垝垣",有的古人释为"毁坏或倒坍的墙",今人也有沿袭此说者.其实,古代"堍""危"可通,均有高义; "堍"还指高处,也指垣墙或像墙的东西.从语言文字和全诗的思想内容来看,<氓>篇中的"堍垣"当指高墙.  相似文献   

9.
人类从散发着泥土芬芳、草木清香的大自然逐渐聚居到了钢筋水泥的城镇中。但作为自然的一员,人又不能脱离大自然,于是便创造出园林设计,以人工再造自然,恩格斯称为第二自然。我国大约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囿,西晋时有了园林的称谓,东晋开始有了写景的田园诗,同时出现了山水画的雏形即由人物画过渡到了写景。我国大半国土面积是山岳,黄河、长江从山上向山下流淌。一方风水养一方人,中国人从崇拜自然到与洪水斗  相似文献   

10.
法国歌唱家玛·迪梅普有个迷人的园林。每到周末总有人来此摘花、拾蘑菇,甚至搭起帐篷在这里野营、野餐,弄得园林一片狼藉,肮脏不堪。管家派人围起篱笆,并竖起"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牌子,但无济于事,园林照例被践踏和破坏。主人知道后,要管家竖立一块牌子,上书:"……。"从此再没有人来园林捣乱了。请问,主人玛·迪梅普叫管家在牌子上写了什么话? 《歌唱家的园林》:写的是:“如果在园林被毒蛇咬伤了,距这里15公里处有医院,驱车半小时即到。”(真的被毒蛇咬伤,半小时还能活吗?) 歌唱家的园林@正咸  相似文献   

11.
园冶·掇山     
背景链接 计戍,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字无否,江苏苏州吴江县人。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相似文献   

12.
"寒山"是寒山诗里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意象,其幽邃深远的气质与日本幽玄的审美品格有着多重契合。日本文人倾向于将"寒山"意象作为寒山子精神世界的象征,并强调其心性的深远;"入寒山"的解读中有着对"入幽玄之境"的觉悟;寒山幽奇境界的体悟来自于日本民族的山林崇拜,突出了万物有灵的神性。这种崇敬感正是来源于日本人对神秘又不可思议的幽玄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园中各构园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协调的关系,而整个园林以及园中各构园要素与人之间也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诗化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深受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生态美和文化生态美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具有诗化的结构,这也意味着中国古典园林是人们实现诗意地栖居的绝佳所在.  相似文献   

14.
道教重玄派以“重玄”来建构人的生存 ,即将人的生命本质看作是“空有”或“玄无” ,并在这种“空有”或“玄无”中实现生命的永存。因此 ,重玄派试图以“重玄”(玄而又玄 )来超越现实 ,把对生存无限的追求亦看作是“玄无”或“空有” ,并通过“坐忘”、“灭执”和“双遣”达到身体的无痛苦和思想的无烦恼 ,从而进入超然自适的生存环境。这种生存意识建构将修道与心理疗法相结合 ,深化了中国哲学的主题 ,凸显了人格独立和生命自觉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园冶·掇山     
背景链接 计成,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字无否,江苏苏州吴江县人。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相似文献   

16.
传统佛教对人做出了东方式的理解,但存在诸多不足.禅宗克服了传统佛教的局限,对人做出了独特的理解.早期禅宗突出了"心"这一视角的地位,慧能及其后学则不断发明,层层推进,慧能的"即心即佛"、神会的"寂知指体"、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黄檗希运的"无心是道"、临济义玄的"无位真人"和"四料拣",无不体现出禅宗对人的观照的东方品格.  相似文献   

17.
"隐秀"是日本"幽玄"范畴的一个重要来源。二者有着共通的理论渊源和精神源头——道教。另外,二者具有共同的审美理想,分别注重"隐"和"余情",即追求"言外之意"的含蓄之美。但二者在文学创作和审美风格上又存在着差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隐秀"进行阐释时强调,在文辞之中要有独拔于全篇的绝妙警句,而日本"幽玄"论则无强调秀句的作用,反而更看重整体美的审美意蕴。在审美风格差异上,一方面,"隐秀"强调直接的视觉体验性,"幽玄"则追求飘忽不定的朦胧美;另一方面,"隐秀"偏重自然天成之美,"幽玄"则追求刻意雕琢之美。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美学范畴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各自文化的反映、提炼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园林美的存在论基础——"天人合一"的讨论引发园林审美的方法论——"自省"的方式与过程,以探究我国园林审美的哲学结构和特征。将中国传统思想精髓在园林的阐发和运作进行研究,以明确我国园林在融通、表达传统生存观上的意义和途径。这也是对传统思想复兴于现代空间构建的一种基础思考。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教育》2005,(8):F0002-F0002
北垣小学始建于1963年,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垣街星火巷。校园占地面积为9240平方米.现有3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06人。有教职工104人.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有68人,占65%。获市级以上荣誉的优秀教师34人.占32%。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师资队伍是北垣小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凝聚着人类向往自然、美化自然、与自然交流的愿望和体验.中国古典园林匠心独运的布局安排、独特意境都体现出古代造园中诠释"自然"、享受自然的"自然观".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观"对中国古典园林在艺术上的表现影响深远,对当今造园艺术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