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襄与宋代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名臣蔡襄于仁宗时期为庆历新政的施行做出了杰出贡献。新政失败后蔡襄仍坚持不懈地实施新政措施,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治国策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使他成为北宋封建士大夫改革事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丁道护,生卒年月不详,谯国(今属安徽)人.官至襄州(今湖北襄樊市)祭酒从事.襄阳启法寺、兴国寺二碑,均为其所书.宋代书法家蔡襄说:"道护书兼后魏遗法,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道护所得最多."明代杨慎认为,丁道护襄阳启法寺、兴国寺二碑最精,欧阳询、虞世南两家皆出自道护,且带有北方朴拙的隶书风格.  相似文献   

3.
丁道护,生卒年月不详,谯国(今属安徽)人。官至襄州(今湖北襄樊市)祭酒从事。襄阳启法寺、兴国寺二碑,均为其所书。宋代书法家蔡襄说:“道护书兼后魏遗法,隋唐之交,善书者众,皆出一法,道护所得最多。”明代杨慎认为,丁道护襄阳启法寺、兴国寺二碑最精,欧阳询、虞世南两家皆出自道护,且带有北方朴拙的隶书风格。启法寺碑稍后于兴国寺碑,兴国寺碑碑文为隋内史令李德林所写。李德林是著名文学家。碑立于隋开皇六年(586),兴国寺即后来的延庆寺,故址在望楚山。唐懿宗咸通时襄州刺史蒋係请复为延庆寺,得到朝廷同意。扩建后立有《襄州刺史蒋係先庙碑…  相似文献   

4.
1999年 7月福建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一部由福建师范大学古籍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陈庆元教授主持校注的《蔡襄全集》 ,共 88万余字 ,是蔡襄作品集的第一部校注本。该书出版不久便在学界引起了广泛重视 ,《蔡襄研究通讯》称之为 :“该书的出版发行 ,是蔡襄研究的一大丰硕成果 ,它开辟了蔡襄研究的新天地”。蔡襄是北宋名臣 ,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曾是“庆历新政”的主要参与人物之一 ,与仁宗、英宗朝的许多风云人物都有较深的交往。他的诗文题材多样 ,众体皆备 ,清遒古奥 ,简洁深厚 ,在宋代文学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学界对蔡襄诗…  相似文献   

5.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汉字书法四体:真、草、隶、篆。秀才四艺:琴、棋、书、画。四库全书:经、史、子、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文学作品四大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北宋四大书法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元朝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宋中兴时期四大…  相似文献   

6.
宋刻本以时期论,北宋早期刻书多用欧体字。欧字瘦劲、秀丽俊俏、字形略长、转折笔划,轻细有角,其代表作,为欧阳询书的《九成宫》,《醴泉铭》等。北宋中期以后流行颜(真卿)体字。颜字雄伟朴厚、字形肥胖、间架开阔、有骨有肉。其代表作,为《麻姑仙坛记》碑、《多宝塔》帖。南宋以后柳体字日趋增多。柳公权字体比颜体字略瘦、笔画挺拔有劲、起落顿笔略细、横轻竖重,代表作为《玄秘塔》、《平西王》碑。这是宋刻本的字体特征。元初还沿此风气,自赵孟頫仕元后、元刻本皆用赵体,字体圆润俊俏、挺拔有力、隽逸秀丽,其代表作《道德宝章》(铁琴钢剑楼有明刊本)《汉书汲黯传》,(延祐七年九月十三日吴兴赵孟頫手钞。)  相似文献   

7.
蔡襄其人其学其书郭孔秀⊙蔡襄以其为官清正,博学多才,著名北宋当世,且影响及于后世。蔡襄深得宋仁宗器重和信赖,他的别名“君谟”乃仁宗所赐。“君谟”意为给君主出谋划策或出谋划策的人。史家誉之为忠贞刚正之臣,洵非虚语。范仲淹议政,得罪了执政的吕夷简,被排挤...  相似文献   

8.
简述蔡襄与蔡京都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二人同为莆田仙游人,但具体亲属关系一直模糊不清。综合谱牒和地方志等各类资料,通过考辨真伪,初步理清了蔡京与蔡襄之间的关系为从祖兄弟,以期有助于对蔡京或蔡襄研究的深入,乃至蔡氏家族研究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9.
正《谒金天王祠题记》,正书,颜真卿书。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十二日刻,碑在陕西华阴县华岳庙内《华岳颂碑》右侧,时年颜真卿50岁。拓片高176厘米,宽29厘米,正书4行,行22字。用笔横轻竖重,方圆兼备,结构平整雄壮,字迹奇伟,近于《东方画赞碑》。由此碑可以窥探到颜真卿书风的形成当始于此。《城隍庙碑》,又称《缙云县城隍庙  相似文献   

10.
与前代特别是盛唐相比较,由于社会政治情况的变化及有宋一代诗风的转变,北宋为数不多的边塞诗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笔将其概括为:寓逃避于写实性记录中;寓悲观于批判性议论中;寓平等于客观性描绘中。  相似文献   

11.
正《李元靖碑》,又称《广陵李君碑》《李含光碑》,全称《有唐茅山元靖先生广陵碑铭并序》,正书,颜真卿书。唐大历十二年(777年)刻。碑石原在江苏茅山句容县玉晨观,高333厘米,宽108厘米,厚34厘米,四面刻,前后各19行,两侧各4行,行29字。宋绍兴七年(1137年)五月十四日,碑被大风折断,后由沈作舟重立。明嘉靖三年(1524年)又遭雷火,碑毁为碎砾,至晚清,残石仅存数片。李元靖为颜真  相似文献   

12.
颜真卿,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忠义两全、战功卓著的军事家,而且是自成一体、流芳百世的书法家。他的楷书《大麻姑仙坛记》、《多宝塔感应碑》《、颜家庙碑》等帖,和行书《祭侄文稿》、《刘中使帖》、《争座位帖》等,皆为千古传世名帖。其中的《祭侄文稿》,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此帖,不仅体现了颜真卿深厚的书法功底和艺术修养,而且还表现了颜真卿高尚的人格、家风、崇高的报国精神,以及笔祭忠魂的激愤情怀。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自幼颖悟过人,读书五行俱下,数过辄成诵。工於文,长于诗,书法尤精,为“宋四家”之一。他取法颜真卿、怀素及《瘗鹤铭》。平生以饥鹰渴骥自命,著有《山谷文集》,书论有《论古人书》、《论近世书》、《论书》及《山谷题跋》等,一生留世作品多,在书界影响颇大,是宋朝开一代书风的宗师。及北宋晚期,与苏轼、米芾、蔡襄诸人,一举打破僵化已久的书  相似文献   

14.
正《鲜于氏离堆记》,又称《鲜于仲通碑》,正书,颜真卿书。唐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刻,时年颜真卿53岁,此作为颜氏中年的重要书迹之一。碑原在四川阆中市离堆山。清嘉庆年间发现,仅存残石,碑之形制、字数、行数无考,现仅存四残石47个整字、7个残字。书法雄健清劲。传世拓本,以"未、水、虚"三字未损者为初拓。《臧怀恪碑》,全称《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正书,颜真卿撰书。北京故宫  相似文献   

15.
唐碑是永州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结、颜真卿、怀素、皇甫湜、李谅和柳宗元等书法名家都在永州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墨迹,其最大的特点是将诗文和书法融入碑刻之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元结碑》     
<正>【作品概况】《元结碑》又名《元次山碑》,全称《唐故容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颜真卿为表深念之情,精心书写,在距挚友元结故后葬地一公里的云台观鉴刻制碑。碑高220厘米,宽90厘米,厚40厘米,四面铭文。碑成后运至泉上村立于元结墓前。【观典赏析】《元结碑》是颜真卿生前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件力作。  相似文献   

17.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柳公权、杨凝式、苏东坡、蔡襄均以继承颜真卿而成为光耀千秋的书法大师。元明两朝,帖学兴盛,颜真卿几乎被书坛遗忘。清康雍乾年间,先是董其昌后是赵孟颊书法笼罩书坛,帖学式微,书风萎靡。乾嘉年间颜真卿书法再次隆兴,培育了刘石庵、伊秉绶、何绍基、张廷济、赵之谦、翁同和、谭延闿等一批碑帖兼擅的书法大师,使中国书法又一次进入到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颜真卿楷书代表作品《颜勤礼碑》的艺术特色,从用笔、结体、章法三个方面分析了该碑在书法艺术史上的进步,阐述其作为临摹范本的意义,对颜体的艺术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张志和其实不光会写诗,画也画得很好。这事大书法家颜真卿可以证明,他跟张志和是好朋友,亲眼得见。他在给张志和写的传记《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里说,张志和"性好画山水,皆因酒酣、乘兴击鼓吹笛,或闭目、或背面,舞笔飞墨,应节而成"。画画的动作非常熟练,而且还可以应和着音乐的节拍而作,很神奇!那时颜真卿在湖州当官,张志和去拜访他,在场宾客有六十多人,有个当过御史的官员叫李崿,听说张志和擅于绘画,就拿了一匹雪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溪》等三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蔡襄还是盛唐张旭,至今学术界仍有争议,文章从现存宋人总集以及选本和蔡襄的书法真迹入手,找到几条补充证据,证明《桃花溪》等三首诗确实是蔡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