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林白为代表的八十年代的“身体写作”和近年出现以木子美为代表的“性描写”,看上去一样是对性的表现,实则有完全不同的叙事策略,本文通过两者的对比,旨在厘清她们完全不同的写作动机、写作态度、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不象男评论家们所认为的,“女性已经夺取了文化领导权”,实际上,中国的女性写作仍然没有摆脱写作的边缘状态,但一直在不屈不挠地进行着拒绝边缘的写作,她们进行“躯体写作”、“女人腔写作”、“发现新词”,在建构女性的话语空间上作出卓绝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邹大庆 《辅导员》2010,(17):12-12
农历七月初七,现在被称为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而古人则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因为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传说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深人静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70年代女作家”的生活方式与写作方式的分析,总结了她们处于时代夹缝中的独特的游走姿态,给她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命名:边际写作,并进一步阐述了“边际写作”的特质。强调了她们注重精神真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土地散发着阵阵青草的芳香。一群森林女神在湖中沐浴嬉戏.一位人头兽身的牧神正在树阴下昏昏欲睡.突然.他被一阵异样的声音惊醒!原来是一群森林女神在湖中沐浴嬉戏.于是他悄悄地走近她们。不料,被女神们发现.美丽的身影突然消失了……“这是梦吗?可我真的看见了的!怎么就消失了呢……”牧神无限依恋地回想着刚才的那一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女作家”的生活方式与写作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她们处于时代夹缝中的独特的游走姿态,并给她们提出一种新的命名:边际写作。边际写作不仅是20世纪70年代女作家写作特点,更是她们生存精神的真实象征。  相似文献   

7.
论文将新时期第一个十年(1976—1985)的女性写作置于当时中国文学的现实背景之下,探讨其在新时期初期发生、发展过程的原因和特点。此期的女性写作是在主流文学之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女作家们对人道主义的热情关注和独特解释奠定了她们在十年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潜意识层面看,这也是她们为了置身于主流文学史而“摹仿”男作家的写作策略。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的意识在作家们对男/女关系的叙述和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流溢出来。  相似文献   

8.
荷马史诗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于那个英雄时代的女神与妇女等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无论女神还是女人,她们女性意识都还没有萌发,处于屈从和附庸的地位,女性用男性的标准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被缚在男性的尺度之上,成为了男性的“他者”。  相似文献   

9.
九十年代文坛的一大景观是一批较为纯粹的女性意识传导作家的涌现.作为女作家.她们拥有相近的年龄与相似的成长背景.但这并非她们被集体注视的根由,她们的共生地带置于一处标明着女性时空的所在.与新时期女作家竭力回避创作的性别属性不同,她们踏上文坛或经历一段摸索之后,不约而同地汇聚到女性存在的天空下,不仅高度认同自己写作的性别属性,而且由此找到了发挥创作个性的源头.陈染、林白无疑是这批女作家的代表,她们的写作从动机到状态都具备明确的女性意识.对此,林白的表述十分直接:“我觉得将我的写作称作‘女性写作’是可以的.女性的写作与男性的写作在艺术思维和艺术方式上就是不一样”;陈染则不无幽默地把男性批评导引下的女性写作描述为:“由于我总是撒谎或欺骗.所以我的行为像个真正的淑女.”对于批评界冠以的“个人化”写作的定性.陈染、林白并不回避,相反,她们坚持用边缘话语“呼喊与细语出她们生命最本质的忿闷与渴望……”.明白无疑地张扬出性别的旗帜.以较为激烈的书写方式实现带有鲜明性别特征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0.
石亿 《文教资料》2007,(19):66-68
与英美派不同,法国女权主义批评更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更多地体现出解构主义的特色。其代表人物有埃莱娜·西苏、朱莉娅·克利斯蒂娃、露丝·伊利格瑞。她们的批评吸收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和拉康解构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某些思想,创立了女性写作理论,以激进的态度来颠覆男权语言观对女性的压抑。为此,这三位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分别创立了“女性写作”、“女人腔”、“女性谱系”和“符号学”来在语言中建构主体,但她们的共同弱点是过分强调女性的生理和语言,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相似文献   

11.
绿色世界”是莎士比亚在早期喜剧中构建的理想王国,它充分体现了作家美好的人文主义理想和愿望。在公正、和谐的“绿色世界”里,活跃着一群“南欧少女”,她们是“美惠女神”的化身,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女性的时代精神,也寄托了作家对女性的理想和希望。  相似文献   

12.
汉水女神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水女神是中国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江河女神。汉水女神不仅出现在《诗经》、《楚辞》文化系统之中,也存在于春秋、战国以来的祭祀文化系统之中。汉水女神是两位美丽而多情的女子延娟、延娱,她们出现于西周中期前后,与周昭王南征有关。汉水女神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谈到“网下网上的写作”这个话题时,学生们都纷纷表示“喜欢”、愿意”在网上写作,原因则莫衷一是。一、网络写作就是聊天儿生1:网络写作比课堂写作更有趣,网络论坛真是个聊天的好地方!我(问):网络写作为什么比课堂写作“更有趣”?生1:在这里,是用“文字”与网友聊天的,算写作吧,这当然比写作文有意思多了。我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感觉真爽!我(追问):你的意思是网络写作就等同于聊天,是吗?生1:好像是的。众人(异口同声):所以,你才成为“灌水一族”啊。生1(不好意思地):嘿嘿,大概是这个原因。生1到“教育在线”注册的日期是2…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小女孩,因为面容长得丑陋,内心非常自卑,别人很少能够从她脸上见到笑容。幸福女神决定帮助这个小女孩,使她快乐起来。幸福女神带她去参观两座玫瑰庄园。当她们走进第一座玫瑰庄园时,里面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随处可以听到朗朗的笑声。在里面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会热情地跟她们打招呼,并且送给她们真诚的微笑。之后,幸福女神就问小女孩:“你喜欢这里吗?”小女孩点了点头说:“喜欢呀,这里的人很热情很亲切,就像家里人一样。”随后,幸福女神又带小女孩走进第二座玫瑰庄园。那里面死气沉沉的,天空阴郁,地上长满了蒿草,玫瑰花也开得无精打采,有…  相似文献   

15.
以德勒兹生物哲学中的“根茎以遂”和“机器思考”为切入点,可以尝试将中国古代神话,特别是关于女神部分,引证于西方生态女性主义各主要论点。从女娲、羲和、精卫到后来的嫦娥,她们的故事皆潜藏着若干元素,足以(一)与西方生态学例如大地女神“盖亚假设”相提并论,(二)向整个现代生态伦理提供另一“生机”思考体系。目的在于探索怎样从与生态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化中,提炼出一个类似德勒兹式的人与非人的横截横切和回旋的沟通结构,在学术上建立乐生、利他和虚怀朴素的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16.
一、网络写作的特征 (一)自由平等——“编辑死了”在互联网流行这样一句话:“在网上,编辑死了。”在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中,编辑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他往往决定着写作的文字结果是否能进入传播的渠道。编辑其实代表了一类人如传媒负责人和政府主管的意志,代表他们发放文字产品进入大众传播的许可证。  相似文献   

17.
解读所指:从"身体"到"宝贝"--一次讨论会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看美女宝贝们的写作是否具有“身体写作“之意义,得看其文本是否具有女性主义所强调的女性嵌入男权化的世界和历史参与文化改造的力量.如果这些文本迎合与满足的只是大众传媒时代阅读者的窥视癖,那么它与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精神完全南辕北辙.但是,无论是自觉履行“身体写作“方式还是不自觉地取“另类写作“之立场,应该看到的是,其中有她们基于自身深刻体验与反思来表现女性历史状况、现实处境与精神状态的可能.应该明确的是,毕竟是女性自身面临的问题与所处环境,决定了她们采取的与男性不同的写作立场、视点与方式,这也正是我们研究性别文化差异性的要点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老师     
阿碧 《少年科学》2011,(7):80-82
在学校里。老师要让学生们真正信颧和喜欢自己。可是一件需要智慧的技术活。在韩国东南部的大邱市,有二群新来的英语老师,“她们”就从来不用担心这个,因为只耍学生们一见到“她们”。就会喜欢上的。“她们”究竟是谁呢?  相似文献   

19.
文化观的碰撞历史是妇女的血泪,现实是妇女的迷惘。而知识女性,因为产生了觉醒意识,更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她们试图于荆棘丛中探出妇女解放的路来。为此她们忧虑,她们恐惧,她们产生种种理想的幻觉,这就是她们的“精神黑洞”(任菀《寻找“自己的天空”》)。妇女们的优秀群体知识女性的先锋─—当代女性作家试图剖析并打开“精神黑洞”。女性作家们在经过“鞭挞男性”、“蔑视男性”、“关怀男性”再到“寻找社会病根”的探寻历程后,把目光放到了女性自身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上。传统文化把女性定位在从属于婚姻契约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在二十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无论是陈染们的疏离现实图景、沉溺于自我世界,还是卫慧们在开放中对自我欲望的暴露,她们的写作姿态都注重凸现女性性别意识,从而构成了对男性主流社会的背离与颠覆,并深化了文学对人自身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处境的多向度的关照与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