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享年91岁.他告诉了世界谁是垮掉的一代,谁是叛逆的英雄.在日本,因为村上春树是他最狂热的阅读者,不仅在2003年重新翻译了这部原著小说,而且还跟人合著<塞林格战记>,把字里行间的原始感受说得非常透彻,成为解读塞林格作品的一大经典.  相似文献   

2.
从塞林格的创作,尤其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可以看到塞林格人生梦想中所孕育的"生命超越"情结.霍尔顿的流浪及其寄于"孩子"身上的那份承担与保护,倾注了作家以内心的片刻安宁和生命的瞬间升华来求得一生生命超越的精神参悟.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有着微妙的关系.塞林格对东方文化的向往,不仅深化了他的创作,也成就了他的神秘人生.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美国最早的流浪汉小说传统,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而真正标志着美国流浪汉小说达到第一座艺术高峰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到了20世纪,美国流浪汉文学的声誉,又主要是建立在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索尔·贝娄的<奥吉·马奇历险记>、杰克·克茹亚克的<在路上>和威廉·肯尼迪的<流浪汉>之上.这些作品继承了欧洲流浪汉小说的艺术传统,同时也反映出了鲜明的时代风貌与独特的美国精神.  相似文献   

4.
<句法结构>的出版引发了"乔姆斯基"革命,对以后的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理论主要为了揭示人类语言的普遍结构和规律.<中介语>引发了"塞林格"革命,他使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方向,也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者看似独立成体系,但作者认为二者学说既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5.
理想的幼儿教师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在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主人公霍尔顿的一段内心剖白对幼儿教师理解幼儿教育和树立正确的形象观有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成长是人类的共同话语,我们无法拒绝成长,犹如我们无法拒绝死亡.但是成长的过程又是痛苦的,从最初的天真,烂漫,幻想到其间的迷茫,痛苦,挣扎直到最后的顿悟,安静和服从. 这也是成长小说的主题基调,我们不得不去面对. 其代表作有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和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7.
成长是人类的共同话语,我们无法拒绝成长,犹如我们无法拒绝死亡.但是成长的过程又是痛苦的,从最初的天真,烂漫,幻想到其间的迷茫,痛苦,挣扎直到最后的顿悟,安静和服从.这也是成长小说的主题基调,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其代表作有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和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8.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失乐园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本体困境的角度分析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可以较深入地揭示出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所面临的困境,是所有社会中的人的共同的、根本的、与生俱来的、终极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年~2010年)美国当代著名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纽约.他的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2010年1月27日,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隐逸多年的作家,已辞世人间,我们不能不为这位伟大的作家的离去感到扼腕痛惜,虽然他一生著作不多,但是仅一部长篇小说就足以使塞林格名留青史,奠定其大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塑造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名的反英雄形象,他是当时社会青少年的缩影,表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平衡.本文以文本为根本出发点,从他的情绪言行梦想等切入,分析他性格中的厌世与出世特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用生态批评文艺理论分析“大自然”这一形象在美国小说家J.D.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中的体现。并借用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塞林格将主人公霍耳顿刻画为他的精神肖像,通过剖析霍耳顿在现代社会生态失衡,精神危机的大环境下苦苦追求纯净真实、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揭示出塞林格的生态情结。  相似文献   

12.
缝隙     
一个人,最吸引我们的,就是人性的缝隙袒露的时刻吧.塞林格的<献给爱斯美的故事--情着爱与凄楚>中,那个女孩子引走主人公注意的动作之一,就是她在合唱中的心不在焉,以及她的鼻翼翕动,那说明她在悄悄地打呵欠.  相似文献   

13.
读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的这篇文章,令我不由得想起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起了那个被学校开除、满嘴脏话、又吸烟又喝酒的浪荡少年.他的快乐、苦闷与孤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他的那些令师长和其他成年人看来十分古怪甚至荒谬的行为,究竟是出于什么缘由.  相似文献   

14.
陈杰 《文教资料》2009,(16):20-22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和世界文学界拥有巨大影响,堪称一部现代经典.小说作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霍尔顿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态,孤独、彷徨、痛苦、无奈,以及对传统价值现的反抗.小说主人公的典型代表性,对永恒话题"逃避或面对"的探讨,小说对社会的启示意义,以及新颖的艺术风格,都是小说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呼啸山庄>是一部多层次主题的小说,许多学者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解读了其主题.本着为<呼啸山庄>的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文明的批判,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平衡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说到"精神家园",我总是想起塞林格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一大群孩子在悬崖边的麦田里玩,麦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当此之时,"守望者"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蓝天.他守的是人类安身立命之土,望的是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的美国文学中,J·D·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誉为"现代经典"之一.本文试图用姚斯的读者接受理论来揭开其为何大受战后美国青少年读者追捧的神秘面纱,从而探求战后美国青少年普遍的内心世界,并最终用于启发我们关注特定阶段"流行文本"的方向标的作用,引导其为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美国文学中,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已被公认为“现代经典小说”之一,它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作。从生态视角来审视美国作家塞林格的经典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试图通过主人公霍尔顿回归自然这个切入点,分析这篇作品中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9.
薇拉·凯瑟的经典拓荒系列小说<啊,拓荒者!>、<我的安东尼亚>和<邻居罗西基>是其生态思想的艺术凝聚.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运用现代深层生态学理论对这三部小说进行解读与阐释,并对作家前瞻性的生态意识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对生态问题的书写已经更为充分,更为繁盛,生态报告文学、生态诗歌、生态散文、生态小说等层出不穷,徐刚、于坚、李存葆、叶广芩等作家的生态文学创作使得中国文学的绿色之维真正复活.报告文学<绿色宣言>、<淮河的警告>,诗歌<哀滇池>、<拒绝末日>,散文<绿色天书>、<大地上的事情>,小说<老虎大福>、<老海失踪>、<狼图腾>等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重要篇章.作家确立生态整体观,尊重大自然,敬畏生命,承认所有自然生命的内在价值,尽可能地反思并颠覆人类中心主义,批判现代文明对大自然的肆无忌惮的破坏,批判日益病态的消费文化.这种生态意识的确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当代文学有可能真正地引领人摆脱现代文明的迷思,迈向生态文明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