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曾居住着一位深受世人爱戴的英国小说家,他笔下描绘的许多最令人难忘的情景出自这里的现实生活。6月有4天时间,56岁的拍卖商西里尔·鲍德温将把池的腰部填充得滚圆,身穿浅黄褐色的紧腿裤和级有银钮扣的燕尾服,头戴宽边平顶毡帽,鼻子上架着金边眼镜  相似文献   

2.
查尔斯·狄更斯于1870年逝世时,最后一部书《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是不全的。许多热心的模仿者都企图完成这部书稿,有几个狗尾续貂的结尾获得发表。在这些尝试中,生活在佛蒙特的年轻技工和巫师 T·P·詹姆斯完成得最出色。他声言自己几乎不熟悉狄更斯或是他的文学作品,宣称只有在狄更斯的继续生存的灵魂出现,并告诉他怎样写时,他才得以于1873年完成了这部小说。詹姆斯的声言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加利福尼亚  相似文献   

3.
杰出的英国作家查理斯·狄更斯(1812-1870),在其死后一百多年里,仍然是一位很受欢迎的作家。确实,20世纪后半期,人们又重新燃起了对狄更斯的兴趣。这不但表现在学者对他著作浩瀚的研究上,而且也反映在他小说的销售量上。据估计,他的小说年销售量要超过100万册。狄更斯之所以继续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他创造了众多优秀的人物,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然而,或许许多人不知道,狄更斯本人青年时代的一段恋爱经历就是其小说创作极好的素材。还是让我们从头讲起吧。狄更斯是一个挥霍无度的小职员的儿子。他很早就不得不闯荡社会,独立谋生…  相似文献   

4.
狄更斯的初恋情人基石1822年,10岁的狄更斯随家人移居伦敦,因母亲不善家政管理,没几年,家庭开支便入不敷出,父亲因负债锒铛入狱,全家迁入狱中同住。幼小的狄更斯只好中断学业,负起了家庭重担,到一家鞋油店做徒工。16岁那年,狄更斯进了一家法律事务所当缮...  相似文献   

5.
1842年1月的第一个星期,查尔斯·狄更斯(Charies Dickens,1812—1870)和他的妻子离开利物浦,登上了途经哈利法克斯,新斯科舍开往美国的“布里坦尼亚”号汽轮。这时的狄更斯,再有一个月就要过30岁的生日了,而许多使他扬名于世的杰作都尚未问世。不过,他已以《匹克威克外传》、《老古玩店》、《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及《奥列佛·特维斯特》的作者而闻名了。一大批崇拜者在先前的殖民地恭候着他,在他全部旅美期  相似文献   

6.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Dickens,1812—1870)在《家常话》周刊担任编辑工作九年,该杂志曾发表过一篇写于1857年的未署名的无标题小说。日前,一位美国学者认为,这篇小说的作者正是狄更斯本人。这位学者名叫哈里·斯通,  相似文献   

7.
“汤姆,我没有把你的‘腿’(1eg)还给你,感到很惭愧。不过,哈利明天会带给你的……”这是文学巨匠狄更斯12岁时写给同学的一张便条,叠得整整齐齐,是留传至今的狄更斯的最早文字材料。这张极小的便条陈列在伦敦道蒂街狄更斯故居陈列馆里。便条上所说的“腿”是学生俚语,意思是字典(lexicon)。年轻的狄更斯还诙谐地写道:“又及:我想这些日子你倒是有一条木腿……”伦敦的道蒂街原来是私产,街两头有大门,并  相似文献   

8.
伦敦老城     
数百年前,当皮卡迪利大街还是一片旷野,牛津广场还是通往牛津路上的一些污水塘的时候,伦敦环绕圣保罗大教堂和英国银行的那个地区已是一个喧闹的大城市了。当初,是罗马人决定在此处建造一座城市。他们看到,一座有桥梁横跨泰晤士河的城市无论对于去欧洲还是在英国  相似文献   

9.
埃伦·特南(狄更斯称她内利·特南)到底是不是狄更斯的情妇?此事最初披露于1934年,距埃伦谢世已20年,距狄更斯作古更已历时半个多世纪。这消息令不列颠的公众感到惊愕。许多人不相信这件事。但是五年之后,狄更斯的女儿凯蒂的朋友格拉迪斯·斯托里透露说,死于1929年的凯蒂曾要求她将某些事实记录下来。其中之一是埃伦生下了狄更斯的一个儿子,但他在婴儿期便夭折了。这就使人很难再不相信了。尽管有以上的证据,狄更斯的一些拥戴者们仍  相似文献   

10.
伦敦小传     
<正>伦敦的历史几乎与英国的文明史同步,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都。它临水而兴,穿城而过的泰晤士河是它的灵魂,也是它的生命之源。大约2000年前,泰晤士河便捷的航运使当时征服不列颠的罗马人有足够的动力在此兴建一座新城,伦敦就此诞生——此后千年,风雨变迁,命运流转,其间所发生的无数个长长短短的城市故事,如今都已成为点点滴滴的历史往事,融进了伦敦或深或浅,或明或暗的城市记忆里,并在经年累月中点染着它的色彩,使它有了独属于自己的城市色调与风貌。  相似文献   

11.
绿色伦敦     
绿色伦敦刘艳编译有许多次我为自己是一个伦敦人而感到幸运和欣喜。一天,我骑车经过宪法山,竟被那些高大的建筑物和充满生机的绿色植被所吸引,不由得再一次欣赏那美丽的景色——一片片深绿色的树荫、古老的苍天大树和树下那沐浴在阳光中的绿莹莹的芳草。我以为,除伦敦...  相似文献   

12.
伦敦动物园     
这长颈鹿一家子,那群小羊,还有正惦着吃午饭的鳄鱼以及另外六千种动物都生息在伦教城中心的伦敦动物园里。伦敦动物园于1828年开放。起初,仅有二百头动物,大部分是英王乔治四世馈赠给动物园的,伦敦人为了把他们的动物园建得和巴黎动物园一样好,就将它建于伦敦最幽美的公园之一——摄政公园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都汇集在这十二公顷的动物园内。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在他的小说《亨利·埃斯蒙德》第3部第6章中对剧中人曾有这样一番评论:"这样一段过去,总是展现在一个男人面前,一度体会到的这种激情构成了他整个生命的一部分,并永远不能分开。"殊不知,这句话竟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他事业上的劲敌狄更斯那段甜蜜、惆怅、痛苦且永难忘怀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4.
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导演、演员同作家戴维·埃德加一起创造性地把《尼古拉斯·尼科尔贝》改编成戏剧,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独步一时。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将狄更斯著作改编成戏剧,还是破天荒第一遭。  相似文献   

15.
江华 《世界文化》2000,(1):17-17
最近,英国伦敦的一些无家可归,在东区一幢大楼的地下室里,另出心裁地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剧场,实际上,该剧场称得上是伦敦流浪的表演艺术中心,通过各种表演形式,如单口相声、舞蹈、器乐、声乐等,无家可归们尽情地表现他们的心声、展露才能。  相似文献   

16.
伦敦新名胜     
提起俯瞰泰晤士河边国会大厦的大钟塔“大笨”钟,不用说伦敦人,就连外来游客也会对这象征伦敦的钟塔感到格外亲切。然而,最近,在离“大笨”钟不太远的维多利亚车站的正面,修茸一新的姊妹钟“小笨”钟的再次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味。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华 《世界文化》2005,(10):31-31
在伦敦住了几年,因为经常要自己做饭,所以菜市场没少去.于是,对英国菜市场的林林总总,自然也就相当熟悉了.在伦敦购买蔬菜水果及其它主食副食,与在国内差不多,对一般人而言,主要是两大去处:一是室内超市,二是露天市场.当然,如果要买大宗的,也可以到比较偏远的批发市场.  相似文献   

18.
伦敦的公园     
伦敦有件令所有外国游客羡慕不已的事情,就是它拥有许许多多的公园。这些公园被称为“伦敦的肺脏”,它们仿佛是坐落在喧闹的大海中的一座座和平静谧的绿岛,成为伦敦市的一大特色。当然,最著名的是位于市中心的那几座公园,如:圣詹姆斯公园、海德公园、里真茨公园和肯辛顿花园,它们有许多迷人的地方。海德公园有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或称小湖),雅兴所致,您可以畅游或挥桨其中。在“讲演者之角”,人们可以站着演说,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任何话题(几乎是任何事情)。里真茨公园拥有动物园和露天剧场,肯辛顿花园四周有池塘环绕,池塘里不同年龄的“陆地水手们”驾驶着五花八门的模型汽艇。圣詹姆斯公园以拥有秀丽迷人的湖泊而闻名,各种野鸭成群结队地嬉戏其中。除各自  相似文献   

19.
蓬生 《世界文化》2006,(6):37-38
凡在伦敦生活过的人,都会有一个很深的印象:作为国际大都会的伦敦,在餐饮方面也十分国际化,尤其是法式、意式、中式、印度式餐馆比比皆是,多如牛毛。就说这展示咱们中华饮食文化的中餐馆,且不说位于市中心的唐人街,哪怕在不算繁华的去处,你想寻找一家也非难事。目前在英国定居的有30万华侨、华人,而住在伦敦的就超过一半,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从事餐饮业。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伦敦中餐馆为何如此众多了。这里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伦敦的中餐馆基本上都是由来自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人开的。这些人一般在上世纪40至70年代移居英国,当初他们…  相似文献   

20.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传统,比如,习惯到某个地方去度假,或者每星期四吃大米布丁。但是家庭中的传统能延续一两代以上的不多,当这一家的孩子们长大后成了家,又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便往往会另有自己的习惯了。一个村庄或一个城镇的传统就大不一样了。如果全村或全镇的居民都形成了某种办事方式,那末这种传统可以一代又一代地保留下来。这当然并非说,传统可以永远延续下去,不会的。当某种习俗兴起的原因消失或过时了,那么这种习俗就会消声匿迹,或者虽保留下来,也只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