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赛珍珠:后殖民主义文学的先驱者郭英剑80年代以来,国外学术界开始流行后殖民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经过近十几年的迅猛发展,它是欧美目前最热门的理论话语,并且成为一批知识分子反思和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和欧洲中心主义的有力武器。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萨伊德(Edw...  相似文献   

2.
论萨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没有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看其理论所指,萨伊德把马克思等同于一般的东方学家;由于认同福科的权力知识理论,萨伊德在借用葛兰西文化霸权概念的同时也给其理论自身带来诸多矛盾.从萨伊德对马克思和葛兰西的引用出发,结合其理论主张,可以看出萨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西方把包括中国在内的非西方世界看作"文化的他者",充满了怀疑和敌意。西方的这种对东方的认识和殖民主义有密切关联。萨伊德揭示了所谓"东方主义"就是为殖民主义服务的知识-权力复合体,其作用是为西方制造"东方"。同时,受到殖民主义的影响,东方国家内部存在着严重的"被殖民化的认同",这就造成了东方国家无法正确地认识自我。中国近代以来激进的反传统主义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不平等的跨文化交流现象,后殖民理论以此为参照系,它于90年代进入中国,中国学界开始真正思考中西文化互动对中国文化状况所产生的影响.后殖民主义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中有不同注释,但这一独特视角,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民族文化在新情境下文化认同和文化制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伍慧明的《骨》以简洁的文字深入探讨了华裔美国人的多元文化下的归属问题,从而表现出美国华裔移民在双重文化环境中寻找、确定文化属性的艰辛及不懈努力。文章拟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角度对小说中人物所遭受的认同危机进行分析,阐述他们经过妥协与调和,最终实现了自我身份、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5,(3):114-119
关注种族、阶级等其他社会规范与性别的交叉影响,是当下性别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将文化研究领域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作为切入点,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梳理小说《野草在歌唱》中主人公玛丽在婚前婚后经历的种种身份认同困境,并结合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深刻揭示出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带有强烈解构色彩的文化批评理论,后殖民主义以一种边缘的目光,对西方霸权话语进行批判,意在实现异质文化间的平等对话。本文通过对后殖民主义进行解构并运用这一理论来分析现在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现代转换”为形式的课程导入模式,以便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背景下对我国的翻译教学的导入模式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以其意识形态性和文化政治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上半叶的纯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斯皮瓦克是后殖民主义理论阵营的一个先锋。本文阐述了她对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黄燕 《文教资料》2009,(28):55-56
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关系与交流。本文旨在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视角观察分析译者在归化与译化选择方面的文化与权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晶瑶 《文教资料》2007,(32):51-52
后殖民主义理论自产生以来,一直受到文学界及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于二战后,全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东西方经贸、文化等往来更加频繁,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交往更是带来了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西方的文化霸权、话语霸权策略引起了后殖民主义批评家的注意,同时反映在文学作品及文学批评方面,给批评界带来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目前崛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从文化上探讨全球的现代化问题。继萨义德的东方主义之后,后殖民主义形成了三个学派:解构理论派、精神分析派和女权主义派。这些理论从文化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讨“第三世界”现代化可能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14.
自后殖民主义思潮兴起以来,很多西方经典名著被重新解读。文章用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角度对童话故事《小黑人桑宝》进行分析,发现文本中潜藏的文化殖民思想,被改写的东方文化及在西方语言、文化渗透之下东方面临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中的“身份定位”一直是后殖民主义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后殖民是一种“精神殖民”、“文化殖民”。平等的文化交流,既避免“文化缺钙”,又避免文化交流中的“民族主义”,是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提倡的一种文化交流模式。边缘文化在文化交流中,一定要让自己的文化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张承志的“抗战文学”论 ,都旨在解构西方霸权主义 ,反抗帝国主义压迫 ,表现出浓厚的东方意识和抵抗意识。但是 ,后殖民主义理论并不主张在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 ,即中心与边缘文化之间进行二元对立 ,而是对话 ,比较起张承志“抗战文学”论绝决的抵制和不合作精神 ,以及那种强烈的与西方保持对抗的民族主义思想 ,两者有着巨大的认同差异。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为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之一,旨在实现其边缘文化身份认同。黑人女性剧作作家运用其独特的女性文本书写范式抵制主流文化的侵蚀,维护黑人女性文学。后殖民主义批评主张多元文化共存,反对主流文化的霸权主义。对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与后殖民主义批评的研究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张承志的“抗战文学”论,都旨在解构西方霸权主义,反抗帝国主义压迫,表现出浓厚的东方意识和抵抗意识,但是,后殖民主义理论并不主张在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即中心与边缘文化之间进行二元对立,而是对话,比较起张承志“抗战文学”论绝决的抵制和不合作精神,以及那种强烈的与西方保持对抗的民族主义思想,两者有着巨大的认同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异化和杂合提出的文化背景后,指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差异性的诉求以及对民族性的批判都是从强势文化的视角出发,必须从民族文化的现实状况出发选择翻译策略。"杂合"是一个中立性的概念,具有理想化的色彩,因此,本文提出以"拼贴"取代"杂合",以凸显翻译中的权力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美国学者阿尔特巴赫《学术殖民主义在行动:美国认证他国大学》一文延续了其以依附理论和新殖民主义视角研究中国家高等教育问题的立场与风格,尽管其有关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依附发展的理论与方法值得商榷,但该文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正视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中,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