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编辑工作中,要评价书稿的质量,必须从考察书稿内容出发。编辑只有在全面分析了书稿内容以后,才能了解书稿的质量情况,从而对书稿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评价书稿质量的标准,一般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书稿所表达的主题是否具有出版价值。也就是说,主题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政策、体现时代精神、顺应社会进步,是否给社会、给读者带来好的影响和效应。如果是编辑自己策划、组织的书稿,由于编辑已经考虑到书稿的出版价值,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只要考察书稿是否充分贯彻了编辑的意图即可。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时候,因为…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把发稿以前的所有工作都看作是对书稿的制作加工过程,那么目前编辑对一般书稿这一过程的参预我们就可以姑且称之为浅参预。这所谓“浅”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参预的间接性,即编辑大多通过对书稿提出修改意见,由作者动手对书稿内容作修改;其二是介入时间晚,编辑多在书稿成形之后参预意见;其三是参预程度不深,即对书稿内容参预意见只占  相似文献   

3.
1引言对于决定采用的稿件,书稿初审编辑在发稿前通常要对书稿进行各项编辑加工工作。这些工作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对书稿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等的审查;第二类是对书稿语句、标点等语法行文方面的修饰修改;第三类则是对书稿体例、格式上的加工整理。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最后一类整理工作,即图书编辑如何完整、有序、高效地整理书稿。  相似文献   

4.
应加强书稿社马燕珠书稿档案是出版社从事出版业务活动重要的档案资料,是以文字、图表、声像(如光盘等)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保存的文件材料,它是出版社出版图书的原始记录。它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出版者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书稿档案管理应该是出版社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书稿档案的重要性新闻出版总署于1992年制定了《书稿档案管理办法》,这对于规范和加强书稿档案管理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出版社在书稿档案的管理上仍存…  相似文献   

5.
审稿八忌     
编辑审读作者来稿,须要注意的事项很多,其中最能影响书稿质量的有八个方面。如果在这八方面加以克服,或许就可以杜绝一些粗制滥造的书籍在市场上出现。一、切忌对作者盲目崇拜。一般来说,名家的书稿质量是高的,我们的出版社确实也应依赖一批各方面的专业名家的支持。但是,这不等于说任何一位作家,写出的任何一部书稿都是高质量的、都是完美无缺的;更不能保证每一位作家的书稿中不出现一点纰漏。处理书稿时,作家和编辑必须处于平等地位,或者可以说编辑应  相似文献   

6.
书稿的审读,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当努力做好。那么,当你翻开一部书稿审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我认为应当着重注意四个方面的情况,即书稿内容的政治性、系统性、确切性和科学性。 (一)关于政治性书稿的政治性是审读中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即使是知识性或科学性的作品,也是这样。我们在鉴别书稿的政治思想观点时,应当同马列主义创始人的具体教导相对照,但是不能以此为限,  相似文献   

7.
吴伟 《现代出版》2005,(4):53-56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很多社科类书稿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宗教问题,并且有的书稿就是宗教类的(按上级有关规定此类书稿要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由于我对宗教比较感兴趣,手边的宗教书籍也较多,加上编辑加工过一些这方面的书稿,所以想简单概括一下自己在审稿中遇到的宗教问题并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历史类书稿是社科类著作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这类书稿的问题往往出现在知识差错和政治导向方面,本文从知识性差错和政治性差错两方面入手,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审读此类书稿,对编辑进行相关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书稿加工,没有固定模式。它因读物的性质和对象而异,也因稿件的质量而异。不同性质的书稿和编给不同对象阅读的书稿,加工的要求各有不同;当然,不同质量的书稿,其加工量和加工的方面也不一样。笔者曾经做过多年青少年知识读物的编辑工作,所以这里讲的多是就少年知识读物的书稿加工而言的。说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策划问题,究竟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版策划正名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想说出版策划是全程性的活动,无论书稿已经写就,还是书稿只是作者头脑中的一个意向,只要书稿经某机构推出,主要推动者是可以署策划之名的。  相似文献   

11.
科普类书稿的内容一般都按"通过论证使论据支持论题"的逻辑来展现。因此,除病句错字错符外,书稿中的错误一般都可以归纳到"论题不当、论据存谬、论证无力"三个方面。分析科普类书稿在论题、论据和论证方面常见错误的具体表现与成因,结合案例探讨发现并纠正它们的思路和方法,是保证这类图书质量合格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高骅 《陕西档案》2003,(4):32-32
一部书稿进入出版社后,从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签发,直到设计发排、校对、印刷最后装订成书,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在职权范围内对原稿的审读、评议、修改签字,三审三校的运转周期等的详细记载,这些便构成书稿档案。对于书稿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存就是书稿档案工作。它是档案工作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何启治 《传媒》2001,(6):39-41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它所主办的《当代》杂志当了40多年编辑,看过的长篇小说书稿不胜枚举。在编辑实践中,我渐渐体会到,判断一部长篇书稿的优劣,通常恐怕要从三个方面来考  相似文献   

14.
图书审读与书稿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审读一般是指出版后的审读,而书稿审读则是指出版前的审读。从自然顺序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图书审读是在书稿“三审”之后的“第四审”。图书审读与书稿审读都是图书出版发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从审读的目的来...  相似文献   

15.
采集书稿的标准编辑采集书稿的标准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根据时代的要求,做到书稿质量真善美统一。所谓“真”,自然指书稿的真实性。好的书稿绝没有不以真实为基础的。离开了真实性,哪还有善与美可言?是文学作品,必须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时代的真实性;是学术论文,则必须要有参考文献的真实性,论据资料的真实性,实验数据的真实性等等,而不能有半点马虎与杜撰。所谓“善”,带有明显的功效目的,主要指书稿的社会效应,是鉴定书稿的必然条件。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具体地说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坚定人民的社会主义信仰。我们…  相似文献   

16.
编辑应为杂家李国维一、编辑应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还应是“杂家”,此虽乃老生常谈,但确是由我们所从事编辑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尽管出版分工范围专业化,但是各方面的知识在同一种书稿内穿插其中,在自然科学类的书稿中免不了间杂一些社会科学知识,在社科类的书稿中...  相似文献   

17.
孙琳 《采.写.编》2022,(11):113-115
图书出版中的编辑加工工作与校对工作在主体内容、工作特点、相关要求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核心区别在于:编辑加工人员应该是书稿内容相关领域的资深权威人士,只有如此才能够精准判断书稿内容是否存在常识性的逻辑错误,避免出版的书籍、刊物、论文等充斥虚假、编造的内容。校对人员对书稿内容是否科学、合理不负责任,只需以极大的耐心和兢兢业业的态度,避免校对后的书稿版本中出现错别字、病句、行文格式等错误即可。除了基础差异之外,编辑加工人员以及校对人员在具体工作期间还存在思维方面的差异,如何有效控制思维差异并在必要时进行转换同样具备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文 《编辑之友》1997,(2):61-62
审读报告又称审读意见,是出版社的编辑人员在对书稿的各个方面(包括内容、体倒、结构、语句、标点等)进行了垒面、细致的审读之后,报据自己所认知的书稿情况,从政治思想性、科学性、学术性等方面去评判书稿的优缺点,进而提出书稿处理意见而撰写的书面报告。在当前的出版实践中,相当数量的编辑人员对审读报告写作的重要性和规范牲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这不过是履行一下必要的手续。  相似文献   

19.
书稿中需统一的几例数理问题邹坚峰在科技书稿的编辑加工过程中,需要对者多问题进行规范统一。诸如字号排列、名词术语、计量单上等方面的统一,大多能引起病辑的重视,但对于书稿中存在的某些数理问题,由于涉及一定的基础知识,常常为编辑所忽视,致使这些问题出现在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出版社大都设有学科编辑.对于新编辑的培养,以前是师徒制,现在是职业资格制,中级职称考试合格后,基本上就是中级编辑,可以承担加工书稿的任务,具有发稿权.但考试毕竟只是“纸上谈兵”,如果没有真正广泛地接触书稿,还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加工书稿,因而在加工书稿时难免挂一漏万.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编辑社会学类书稿的经验,将加工学术类书稿的技巧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以期新编辑能以之为线,串起自己散落的“珍珠”,对各类学术类书稿都能做到驾轻就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