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到底"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繁的词语,本文试用语法化理论考察"到底"由最初的动宾短语虚化为评注性副词的历史过程,描述"到底"在汉语不同时期的的语义发展及句法表现,分析"到底"的语法化机制。  相似文献   

2.
"万万"由数词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在这一过程中"万万"句法位置的改变、语义变化、重新分析对其语法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万+否定"这一表达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定型,这与"万万+否定"在语法化初期表达一种夸张的修辞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3.
语法隐喻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非一致性,这种非一致性是与典型的、无标记的表达方式相对而言的。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出于交际的需要或语用的目的而对语言系统做出非一致的选择,这便使得属于某一范畴的语言表达式边缘化,甚至脱离该范畴而实现非范畴化,非范畴化后的表达式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固化而直至语法化。正是从这点出发,在此对语法隐喻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法隐喻的语法化功能,并发现"非一致的选择"、"非范畴化"和"重新分析"等既是语法隐喻手段又是语法化的机制。因此,语法隐喻具有语法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词汇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于是"从介宾结构逐渐演化成了表示承接意义的句间连词。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于是"的语法化历程及其语法化原因,本文认为除了语言演变的动因——语法位置的改变外,人们在交际中的认知心理对"于是"的重新分析,也是一大动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无论是在口头表达还是书面文本中,经常可见"副词+的+X"的用法。从语法化角度对副词作定语的这一特殊用法进行分析,其原因在于一些副词仍处于实词由实转虚的语法化进程中,多少还残留着原来实词的一些特点。"副词+的+X"的表达正发展成一个新语法结构。这个过程中,隐喻和类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正处在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之中,表现为:这一结构中的程度副词和名词,其句法功能得到扩展,其语义逐渐虚化。从新语法结构出现的四个典型特征亦可以判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趋势。这一结构至少符合认同、隐喻、类推三种语法化机制。"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将在人们的心理和语言中进一步凝固化、合法化,最终成为一个稳定的句法格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于是”是承接连词,所表示的语义关系主要是时间上先后相继,事理上前后相因。与因果复句不同,由“于是”连接的句子具有客观性,只采用按照时间顺序的自然语序,多用于表示过去时、已然体的动态句。考虑到“于是”语义的兼容性和用法的复杂性,文章认为“于是”应该在学生掌握了初级语法项目中的表示时间先后的承接复句和因果复句之后,作为中级语法项目在中级阶段予以讲授。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讨论了“的”的语法化历程与语法化机制这两大问题:文章首先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的”的演变过程,指出结构助词“的”是由最初的指示代词“底”演变而来,其后又经历了从名词转化到虚化了的助词再转化到更加虚化了的语气词这个表义作用逐渐虚化的语法化过程。在分析研究“的”语法化历程后再着重分析总结出助词“的”的生成语法化诱因和机制,从而对其共时现象进行历时分析,指出它经过句法位置的变化,语义的变化,语音的变化等一系列过程,这些都是导致它的名词性表义作用逐渐虚化到只表语法功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语法化既涉及语义的演变,也涉及形式的演变。考察形义匹配的历时变化,是追寻语法化历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不得"的语法化过程的考察,分析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语法化既涉及语义的演变,也涉及形式的演变。考察形义匹配的历时变化,是追寻语法化历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不得"的语法化过程的考察,分析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丘雅 《现代语文》2008,(4):32-33
本文从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对词的语法化进行探究,通过对"吕""台""胎"三字同源进行探讨,得出其词源义为"胚胎",从而对"以"字的语法化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于是”的运用与语篇的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地说,“于是”常用于叙述性语篇中,其语用功能是:保证语篇在时间顺序上的衔接,同时具有提示因果关系等逻辑顺序的作用,间接保证语篇在逻辑顺序上的连贯。  相似文献   

13.
复音连词"不止"是由否定副词"不"和实义动词"止"经常共现而进一步虚化成的凝固结构。作为偏正短语,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作为连词,它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代进一步发展。但从清代开始,直至现代汉语中,"不止"因受平行语法化的影响,其连词用法趋于停滞,偏正短语"不+止(V)"反而被高频率地使用。主要从"不止"的词汇化;"不止"的语法化;平行语法化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不像话"作为否定形式的动宾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得非常广泛,这一临时词组不仅被固定下来并形成了固定的整体意义,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正逐步语法化。从"不像话"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句型分布、描述对象的变化及其意义的虚化,都能够看到"不像话"的语法化轨迹。  相似文献   

15.
“甭说”是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的一个词,它在现代汉语中有状中短语、关联短语及独立语三种用法。三种用法虽在共时层面上并存,但在历时层面上也有其演化的轨迹,这种演化是通过其逐渐语法化和主观化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的"再说"可以分为动词性短语、动词、连词、助词四类,各有其句法特点和语义表达功能。"再说"经历了长期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历程并仍处于这一进程中,词汇化和语法化程度跟分布环境及使用频率密切相关,语义经历了由行域向言域的转化,主观性增强,语义突显发生了转移。  相似文献   

17.
在上古汉语中,"所以"是一个介词结构,是由代词"所"加介词"以"组成,再与后面的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来说明动词行为产生的原因.但其在后来虚化成一个因果连词.据此本文在语言历时比较的基础上对"所以"的语法化现象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范围副词“净”的语法化过程来揭示其主观化的用法。文章从历时角度考察了“净”由实词虚化为表示范围的副词的过程,然后以语法化为依托介绍其主观化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再说”最初是一个结构,后来词化为一个词。一般的词典上列“再说”为两个义项,但实际上“留待以后处理”义的“再说”有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应该看做不同的义项。主要考察包括结构在内的“再说”的四个意义的关系和演变过程,借助认知理论、去范畴化理论、语法化理论等,试图明晰“再说”的发展脉络、再现其语法化历程。  相似文献   

20.
明清山东方言中有一个表时间的副词“再来”,义为“以后”。本文对这个方言词的来源进行考察,认为它有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并对它没有进入通语的主要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